学术投稿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李绍华;石克强

关键词: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病因,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260例婴幼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直接相关.结论:针对引起发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是关键.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功能性室性早搏(功能性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0例室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9g/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100mg/次,3次/日.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监测自觉症状及早搏次数,疗效显著,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功能性室早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不失为首选药物.

    作者:王宏伟;孙彦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体位改变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并存疾病较多,其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代偿能力多有降低,目前常用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从药物起效至峰效和体位变动时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问题,对此类病人,应尽可能选用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对体位变动影响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近来,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于用药灵活、病人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表明,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作为椎管内麻醉用药能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本试验拟选用罗哌卡因作为椎管内麻醉用药,采取腰硬联合阻滞、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单次足量给药和分次给药三种麻醉方式,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和体位改变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其预后,为此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尤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究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促进血压水平的降低,避免靶器官损害.在临床上,主要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物、利尿药、α受体阻断药物等,这类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容易影响电解质、水、血糖以及血脂等代谢.因此,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抗高血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切实保证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桂皓辉;樊艾雯;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临床疗效,为舒适护理临床推广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与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状态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及其满意度.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6%;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是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398,p=0.0000);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9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抑郁(x 2=16.6113,p=0.0000.结论: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进行舒适护理能有效的加快护理疗效,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年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租赁器械集中化清洗包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骨科租赁器械的管理.方法:对清洗、包装把握细节质量,并对效果评价分析、对比.结果:有效进行质量控制,避免超大、超重器械包,保证了清洗、包装、灭菌的质量.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才能保证骨科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监测的有效性,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邵亚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患者手术后进行硬膜外注射镇痛的不同效果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选定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进行剖宫产的患者共计120例,将患者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对试验组患者使用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的方式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芬太尼注射;对在手术中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以及患者脉搏血氧的饱和度进行及时的监控.手术进行完以后,对两组患者使用药物后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手术中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以及患者的脉搏血氧的饱和度进行对比和分析,差异不显著;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各时点的VAS进行评分,发现VAS的评分都<3分,说明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对这两组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的VAS评分要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两组患者在8h的BCS进行评分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这两组患者在12h和24h的BC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对患者在手术后的超前镇痛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俊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采取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症状、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控制方法、高血脂饮食要求、高血压饮食要求预防知识知晓率(90.00%、91.00%、88.00%、89.00%、90.00%)明显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92%)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36,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 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x2=4.274,P<0.05)结论: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及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提高了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

    作者:胡兴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心理干预,并采用SDS、SAS评分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放疗前、放疗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干预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出院3个月SDS、SAS评分指数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

    作者:喻灿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诊护理差错事故的预防和原因分析

    探讨预防和避免急诊发生差错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的源头,确保急诊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职责分明以及严格控制急诊护理质量等途径,发展和完善急诊室护理的工作常规.急诊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紧急手术治疗、检查诊断而且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急诊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法必依,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

    作者:国书帅;封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足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发病因素,并研究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间入院治疗的45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采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抗菌药物抵抗感染,同时通过加强自身营养、及时清创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将10μg前列地尔(凯时)加入到浓度为0.9%的250ml氯化钠溶液中,行静脉滴注治疗,2次/d,两周为一个疗程,行2个疗程治疗,观察评价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足的致病因素包括血纤维蛋白原、微血管形态发生变化、局部血管发生病变或感染、内分泌、新陈代谢紊乱、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45例患者中,31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9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9%.结论: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依据患者发病因素进行糖尿病足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冉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术后随访6到12月,治愈4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98.1 1%.结论: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作者:丁化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肾功能衰竭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和对照组44例(腹膜透析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Cr(肌酐)、BUN(尿素氮)、血糖、血钾、白蛋白、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透析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为15.91%,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为29.55%;结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联合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症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肾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与给药速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是否与给速度有关方法:普罗帕酮3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10分钟缓慢静注,根据心电监护,不断调整给药速度,达到控制心律换常的目的结果:发现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给药速度明显有关结论:普罗帕酮生物利用度呈剂量依赖性,给药速度先快后慢,该药抗心律换常疗效曲线峰值明显前移,尤其用于频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与给药速度关系密切.

    作者:叶仁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寒战发生的原因,并对此采取护理对策,降低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发生率.方法 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56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2组,护理研究A组280例,根据寒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策.对照组B组288例,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在寒战发生后给予相应对症护理.结果 A组寒战发生97例,寒战发生率34.64%;B组寒战发生173例,寒战发生率60.07%.A组与对照组B组相比较,寒战发生率成显著下降.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1).结论 经分析发生寒战的主要原因为麻醉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操作因素等.针对寒战发生的原因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

    作者:韩其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腔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肿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肿痛的临床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膝关节肿痛患者112例,分为两组,每组56例,将单一的针灸治疗予以对照组,而研究组在予以关节腔的注射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关节腔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较单一针灸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可提高治疗总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泮少颖;陆海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工会对疾控文化建设的作用

    疾控文化建设是疾控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疾控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疾控文化的作用,在疾控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来,也越来越多地引起疾控管理者的重视.工会作为疾控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因此在疾控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刘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目的:探讨医学模式的改变,为透析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组织学习,转变观念;加强护理管理;开展专科特色的优质服务项目结果: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在血液透析室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能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提高病人、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杜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有关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2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7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均停用有致肝损害的药物,对照组给予还原性谷光甘肽、水飞蓟素等保肝降酶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1例,达到显效的平均时间分别是21天,达到有效治疗平均时间是10天.总的有效率97.50%,对照组38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达到显效的平均时间29天,达到有效的平均时间15天,总的有效率84.12%.结论:常规保肝药物加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各项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起效明显快于对照组,尤其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更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

    作者:陶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