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军;游小军
调研研究学校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爆发疫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中川镇中学病发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的患者416例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结果:该病3月份出现聚集性发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3月11日,于3月28日全部结束.年龄分布为13-38岁,平均年龄(中位数)16岁.结论:寒冷性多形性红斑是因低温所致,学校应根据需要将供暖期应跟本地区的采暖期一致,确保师生健康.
作者:王毓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通过某火力发电厂15年职业健康监护的情况,客观的分析了企业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企业如何预防职业病的工作经验.结果:劳动者具有自我防护意识,用人单位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才能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结论: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意识,增强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意识,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作者:陆东月;甄新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基础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56例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结论:在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哮喘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分析其特点和疗效.方法:从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患者共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组(小超组)和超声乳化吸除组(超乳组)各40眼,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超组手术后7d裸眼的视力明显要比B组好,但经过三个月后矫正视力基本相当,P>0.05,角膜散光问题在7d跟三个月后的比较状况基本一致,P>0.05.通过手术小超组在进行手术和手术后出现的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的等症状要比超乳组少,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跟超声乳化手术基本一致,但术后7d裸眼的视力状况要明显好于超乳组,且并发症较少,更值得在医院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毛晴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15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有患者自身的因素、陪护及家属的因素、环境设备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等.60岁以上跌倒患者占60%;53.4%的患者在如厕时跌倒,其他患者则在下床活动、取物、洗漱、下楼时跌倒.结论: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认真做好高危人群的评估,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陪护的安全宣教;医院管理者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作者:张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2008年1月1号-2013年12月30号我院收住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8-53岁,均有手术指征,针对各种病人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观察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等情况.结果:开腹手术:30-100ml,阴式手术:80-200ml,阴式手术困难中转开腹的5例,腹腔镜下手术出血30-80ml,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1ml.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患者25例,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慢性宫颈炎153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更年期症状18例,性生活不满意的25例.术后住院时间:开腹手术:5-10天;阴式手术:4-7天,腹腔镜下手术:4-6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3-7天.结论: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手术医生熟练程度,还有医院的设备条件去为病人选择佳的手术方案,真正落实到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作者:郑芳;吴培芬;邓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技能培训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基础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毕业3年内的手术室护士共38名护士设为试验组,选取医院2008~2010培训期(毕业3年内)护士34名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士以及护士家属对培训的满意度、护士长对培训的满意度、医生对两组培训期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在各项大赛中获奖例次、培训首次考核优秀率等.结果:手术室实行新技能培训模式后培训效果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技能培训模式大程度上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更能体现人性化关怀,缓解了手术室护士因工作、培训压力大导致的疲溃感,减少了手术室护士因交接导致护理差错的风险,提高了培训满意度以及效果,具体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唐永平;冯励;刘启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冠心病患者伴发心理因素的原因分析,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对178例入组患者进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等共81例,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结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症、病程是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徐伟俊;宋业琳;宋海宁;苏轶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关于三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情况.方法:查阅2004年至2013年有关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的论文,分析比较EP,DP,GP三种化疗方案.结果:EP方案成本低,GP方案有效率高,DP方案成本-效果比高,而不良反应出现率低的是DP方案.DP方案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佳化疗方案.
作者:李今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进腹方式在新式剖宫产中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从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以来共住院分娩2000例,其中剖宫产400例,初产妇300例,经产妇100例,(二次剖宫产术60例),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剖宫产术吋缩短了关腹的手术时间,进腹快、损伤少,减少腹壁血肿的发生.结论:下腹横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中一新式剖宫产进腹方式的改良——腹膜保护的三层撕拉法,具有进腹快,损伤少,关腹时间短,腹壁血肿发生率低,手术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推广使用.
作者:陈曲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月妊娠糖尿病患者9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血糖值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胰岛素与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相结合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值控制在较平稳的状态,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董良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68例,按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给予实验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给予对照组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肾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 VS 68.8%,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290.4±134.2)mmol/L VS (369.41±94.1)mmol/L,(23.5±5.4)mmol/L VS(41.6±6.5)mmol/L,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关注.
作者:李伟;周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生实习带教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实验组按PDCA循环管理方法执行带教,比较两种带教方法的带教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临床实际能力考核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带教中具有前瞻性和较好实用性,能较快及较大程度提升各方面工作能力,同时提升带教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病区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陈伍妹;李映奇;陈婵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寒战发生的原因,并对此采取护理对策,降低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发生率.方法 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56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2组,护理研究A组280例,根据寒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策.对照组B组288例,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在寒战发生后给予相应对症护理.结果 A组寒战发生97例,寒战发生率34.64%;B组寒战发生173例,寒战发生率60.07%.A组与对照组B组相比较,寒战发生率成显著下降.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1).结论 经分析发生寒战的主要原因为麻醉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操作因素等.针对寒战发生的原因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
作者:韩其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的多样性,高血脂症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高血脂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一般临床血脂检测的项目有: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现就血脂检测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以提高血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丘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冬病夏治,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即发、复发等相关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特发的疾病的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应用[1].多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使冬病夏治日益普及,施治手段不断增加,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施治时间选择的多样化.为了进一步了解现状,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几年来的医学文献,对冬病夏治的适应范围、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在临床上的应用综合评述如下:
作者:张经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04例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且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后各因子分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减缓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丽娟;丁东云;林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根据医嘱准确给药,是护士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通过准确给药使药物疗效得到大的发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给药错误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延缓症状缓解,致使患者出现并发症,增加患者住院日数及医疗费用,甚至或影响对医护人员的信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室内所有病人口服药服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共有需要病人口服药物的有2800人次,发生给药错误共109人次,给药错误率为3.8%.
作者:刘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83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后33例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存活25例,家属放弃二次手术治疗自动出院6例(后证实死亡),死亡2例,存活率75.8%,出院6个月随访,按生活能力测定(ADL),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9例;Ⅲ级:需人帮助,可扶柺行走9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3例;V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及时发现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后再出血先兆,并给于恰当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建华;黄春刚;张国栋;张术红;刘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出血性脑梗塞临床资料,发病4h内溶栓治疗前均行MRI检查示脑梗塞征象;15例溶栓后3天、1例溶栓后6天查CT示脑内出血.结果:16例均无死亡,出血后给予止血、脱水、脑保护等综合治疗,其中3例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30d生存状态良好,GCS评分9~11分11例,12~15分5例.结论:梗塞后脑出血多发生在脑梗塞后3d内,血压过高或过低、出血倾向、溶栓药物应用不当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发病过程并及时的用影像学确诊是减少死亡率的前提.溶栓治疗中监测凝血功能、出血后积极的进行止血、降颅内压等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何欣;沈雪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