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徐建华
目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级2个涉外护理大专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护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成绩和CCTS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引入到护理礼仪的教学中,不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护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奠定一定基础.
作者:马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探讨健康教育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潍坊市市直机关医院就诊的212例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分析健康教育与其相互关系.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伦雪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对照组患者50例,行全麻术,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在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率以及血压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稳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均非常可靠,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优于全麻.
作者:张俊秾;杨伯炜;杨国栋;郭平;刘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休克(shock)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1]因此,对休克病人护理需要从各方面着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2 临床资料本组共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大62岁,小8岁.其中失血性休克28例,损伤性休克41例,感染性体克8例,除l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作者:徐远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引起双硫仑反应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对46例药物双硫仑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药物双硫仑反应,是由于应用某些药物(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呋喃类等)后,使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使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后使用此类药物而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颜面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全身皮肤潮红、出汗、头痛、腹痛、胸闷、胸痛、心悸、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若诊治及时,预后良好.结论:药物双硫仑样反应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可减少误诊、误治.饮酒史、用药史及临床表现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的关键.加强用药宣教是预防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余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间收治的14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资料,本组患者均采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对整个过程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8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愈,无一例死亡,有效率100%.结论:高压氧舱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治疗手段的特殊性,必须做好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才更好的保证疗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麻醉;护理;手术室护理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医师的工作,这就给我们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1 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在麻醉状态下,患者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而进行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快,特别是麻醉时间过长,手术创面大,大量输人库血等.可使患者体温下降,出现寒战、心率失常.对全身麻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马桂芹;张晓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于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自我院骨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96例老年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死亡进行统计.结果:术后患者死亡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3例,占总数的24%.结论:通过正确评估患者耐手术风险的能力及手术可能造成的影响,积极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或者改变手术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许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盐酸奥普力农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将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18),试验组:盐酸臭普力农注射液,先以10ug/kg用量,稀释后静脉注射,然后按每分钟0.45μg/kg的用量,稀释后以0.5ml/min的速度连续静脉点滴3小时,对照组:米力农注射液,先以50ug/kg用量,稀释后静脉注射,然后按每分钟0.65μg/kg的用量,稀释后以每分钟0.5ml的速度连续静脉点滴3小时,两组疗程均为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Boston评分)、心功能(多普勒超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奥普力农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则低于米力农组,相比较而言,安全性更高.
作者:曹军松;李占全;赵颖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麻后颈内静脉置管在食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胸外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需要手术的食道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组50例入手术室在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后)给予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50例在病房内术前一天给予颈内静脉置管,将两组进行临床观察与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对置管的感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率及血压的测量值与置管前差异无显著性,而对照组病人心率及血压的测量值与置管前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对置管的感受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缩短置管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颈内静脉置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焦虑、紧张,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了置管的时间,增加病人的舒适度,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刘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美托洛尔和拉贝特罗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以乙腈和含有01%甲酸的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45 ℃,源温度:110℃,毛细管电压:3.8 kV,在此色谱质谱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的美托洛尔和拉贝特罗低定量限为0.4μ g/Kg和0.3 μg/Kg;线性范围为0.1-20.0μg/K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2%和80.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提高了样品检出灵敏度,能够同时检测美托洛尔和拉贝特罗的残留量.
作者:刘思洁;刘晓杰;张博;李青;石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的效果.方法:选择心功能Ⅰ-Ⅲ级的高血压并HF-NE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安博维150mg,qd)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络活喜5mg,qd)治疗.两组均根据情况选用B阻滞剂及利尿剂.心功能采用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及其比值(E、A、E/A),左心室室壁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Dd、E/A、LVMI、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LVDd、E/A及LVMI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够改善高血压并HF-NEF患者的舒张功能.
作者:张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临床动脉采血方法的佳途径,保障操作安全,避免针刺伤,节省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68例患者均使用一次性安全型动脉采血器经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结果:肱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95.8%.结论:使用一次性安全型动脉采血器经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法易定位,穿刺成功率高,既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不适,又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针刺伤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丽;王慧;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冬病夏治,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即发、复发等相关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特发的疾病的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应用[1].多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使冬病夏治日益普及,施治手段不断增加,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施治时间选择的多样化.为了进一步了解现状,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几年来的医学文献,对冬病夏治的适应范围、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在临床上的应用综合评述如下:
作者:张经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四肢手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进行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之后,在半年至18个月进行定期的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切口都愈合良好,而且没有出现病变复发现象,经过x线检查,没有一个患者无骨不连接,显效率高达86.67%.结论: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黄静宇;毛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出院后定期通知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来院复诊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复发率、预防恶化作用的效果.方法: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二病区随机抽取60例男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1年的定期电话通知来院复诊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定期并按时来院复诊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的病情康复程度、复发率、病情恶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定期电话通知患者及家属按时来院复诊对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有肯定的效果.结论:出院患者定期电话通知来院复诊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预防病情恶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君;涂献珠;钱秋蝉;杨亚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三种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早期HBeAg变化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前、12周、24周、52周、72周、104周检测HBeAg、HBV DNA定量,观察三种药物治疗过程中早期HBeAg变化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12周、24周HBeAg下降的患者72周、104周出现耐药的风险明显下降,替比夫定治疗组与拉米夫定组相似,恩替卡韦治疗组104周内未出现耐药病例.三组发生HBeAg血清学转变的病例在12周、24周HBeAg定量较基线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可以把早期HBeAg定量的下降作为预测远期疗效的指标,对于HBeAg变化不明显者可以提前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应答率,减少耐药病例的发生.
作者:李勤英;董泽芳;王真;王秋领;郭宝爱;王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是指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炎症,儿童较为常见,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化脑临床表现和主要致病菌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甚至滥用,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及脑脊液结果越来越不典型,诊断难度较以前增大.典型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改变[1],其发病急病情重,延误诊治会严重影响患儿预后.尽管有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化脑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及严重的伤残,探讨导致化脑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早期识别、及早采取充分有效的监护治疗措施,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国外已有较多相关报道[2],现将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2例小儿化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的盛衰与否,常常关系到疾病的预后.中医在临床上十分重视对脾胃病的辨证施护,以达到减少脾胃病复发,促进其治愈的疗效.
作者:宁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实习节段是护生走出学校,接触临床的第一步,如何指导护生们在临床实习中进一步的学习临床知识,并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是带教护士的工作重点.手术室的带教工作不同于一般病房科室,由于手术的严格要求和无菌环境,给带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分步骤、有层次的带教是十分必要的,如分为环境介绍、相关知识教学、安排座谈以及出科考核等.
作者:段光兰;刘金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