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管理对健康体检流程中瓶颈现象的应用体会

何茗芳;谢秋虹;钱雪蕾

关键词:全程管理, 体检流程, 瓶颈现象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流程中的有效管理.方法:对体检流程中的瓶颈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全程管理在健康体检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能营造一个和谐、有序、愉快的体检氛围,保证体检工作顺利、圆满完成.结论:设计一个科学的流程管理是顺利进行健康体检的关键.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常见的一种,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等剂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作者:罗淑英;蒋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阑尾切除术局麻与硬膜外麻醉术中与术后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中局麻与硬膜外麻醉术中与术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局麻组和硬膜外麻组,分别在相应的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效果比较上,局麻组麻醉优良率为70%,硬膜外麻组麻醉优良率为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效果比较上,局麻组在患者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麻醉并发症的比较上少于硬膜外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的比较上,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阑尾炎手术的麻醉选择,采用局麻的方式,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麻醉并发症少,但在实际的临床选择上,应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制定.

    作者:陆云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TEP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附46例报告

    目的:进行免气囊、免固定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和传统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的对比性研究,以探讨免气囊、免固定TEP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自2012年0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3例行免气囊、免固定TEP术(TEP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开放组为(54.6士10.0)min,TEP组为(45.4士5.8)min;术中出血量:开放组为(37.0士10.6)ml,TEP组.为(19.6士7.7)ml;术后住院天数:开放组为(5.3士1.7)d,TEP组为(2.4士0.5)d;住院费用:开放组为(9952.7士2180.6)元,TEP组为(7570.8士1388.7)元;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开放组有14例,TEP组有2例;开放组术后总的并发症有6例,TEP组有2例.结论:免气囊、免固定TEP和传统疝修补术均能治愈腹股沟疝,但TEP较传统疝修补术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李瑞斌;万智恒;李艳茹;王辉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与治疗的基础上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病症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第3天、护理第7天及护理第14天进行疼痛调查,其中护理第7天与第14天研究组头痛病症护理有效率达25.7%、51.4%,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疼痛病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头痛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病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孙晓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结局.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易善力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我院自2006年一月至2013年一月,采用易善力注射剂加肝勃宁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40例,常规治疗30例,两组参照1991年上海全国乙肝后肝硬化会议诊断标准,病程及血清学,标志(HBV-M)旨有可比性,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乙肝后肝硬化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给保肝药物多类维生素,促肝细胞代谢,免疫增强剂等治疗.采用易善力注射剂加肝勃宁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例乙肝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4岁,在使用保肝维生素及促肝细胞代谢药物基础上加易善力及肝勃宁胶囊治疗.

    作者:马明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达到了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满足了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了病人的安全,保持了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了病人的心理,取得了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作者:于光群;敖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13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为66例患者.对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国产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进口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患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丙泊酚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临床麻醉,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较进口丙泊酚未见显著性差异.国产丙泊酚在临床麻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胡林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头晕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头晕的临床效果,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01-2013.01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共120例患者,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按后循环缺血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D检查VA、BA血流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头晕效果较好.

    作者:曹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导赤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

    从2006年以来我们试用导赤散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8-46岁.病程短3个月,长4年,平均2.1.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发作,数量不等的痛性溃疡.溃疡多表浅,直径约3~5mm,表面呈现灰白色,溃疡周边充血水肿而隆起,常发生于唇颊、舌边尖软腭和齿龈等处.轻者每月发作一次,重者溃疡常年此起彼伏.均服过多种药物.2 治疗方法基本方:生地30g,木通15g,甘草10g.如便干时加大黄、全瓜蒌;咽喉肿痛者加银花、山豆根;口渴重者加副麦冬、天花粉;气血虚者加党参、黄芪;脾胃状热口臭者加黄连、大黄、山栀.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4剂为1个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

    作者:任冬梅;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对血栓性疾病患者应用血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价值.方法:选自本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血栓性疾病患者30例,另选同期接受本院常规体检且结果显示为健康的正常人5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各项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以度纤维蛋白原.结果:2组各项血流变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需要经常接受血流变的体检,这样能够及时检测出血栓性疾病,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孙从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导致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感染与基础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抗生素滥用及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路插管等)有密切关系.结论: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众多,抗生素的滥用、侵入性操作和基础性疾病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伤口感染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崔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硫酸奈替米星治疗大面积烧伤57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硫酸奈替米星治疗大面积烧伤的疗效分析.方法:我们对大面积烧伤的(30%以上)的病人57例的治疗分析,其中32例应用硫酸奈替米星,其发生败血症及死亡率和未应用组进行比较.同时研究多种药物对烧伤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及硫酸奈替米星对常见细菌的MIC50及MIC90的研究.结果:应用硫酸奈替米星对大面积烧伤的治疗发生败血症为4例,死亡率为0.而对照组发生率为8例,死亡为2例.同时硫酸奈替米星对烧伤创面常见细菌有很高的敏感性及治疗作用.其MIC较低,小抑菌浓度低.结论:硫酸奈替米星(尼泰欣)对治疗大面积烧伤及全身感染是安全的、广谱的、高效的抗菌素.

    作者:逯靖寰;罗家旭;张艳;刘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双环法乳房缩小术的并发症分析及处理对策

    双环法乳房缩小成形术由于其切口瘢痕隐蔽,对乳头乳晕复合体的血运和感觉损伤较小,而在矫正轻中度肥大乳房时被广泛使用[1].但该手术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当,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我科自2004年以来,用该法行乳房缩小术16例,总的来说,取得了满意的术后效果,但也出现了某些术后并发症,现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处理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供16例,年龄在16-55岁,平均年龄为28.7岁.其中轻度乳房肥大(体积在400-600ml之间)9例,中度乳房肥大(体积在600-800ml之间)7例.所有患者的乳头、乳晕均存活.术后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短者约6月,长者约5年.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连市中山区落实辽宁省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目的:总结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在实践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推动该工作提供策略建议.方法:对2011年以来大连市中山区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实践状况进行分析.讨论:中山区实施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是扎实有效的.但在实施该项工作在法制保障、经费投入、机制建设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和调整.

    作者:赵大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留置导尿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100例使用留置导尿术患者,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结果:通过留置导尿术,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为盆腔内器官手术前引流尿液,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膀胱.为昏迷、截瘫、尿失禁、会阴部有伤口者引流尿液,以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结论:通过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霉素G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青霉素G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予以总结,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为青霉素G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性依据.

    作者:黄成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童计划免疫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计划免疫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种疫苗的计划免疫儿童1849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接种疫苗时给予全程护理指导,观察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18499例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经过全程护理指导后,皆接种成功,仅有5例出现发热,皆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针对实施计划免疫的儿童接种疫苗时给予全程护理指导,可以明显提高安全性,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王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脑卒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逐步年轻化.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的良肢位的摆放十分重要[1].所谓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良肢位在卧位摆放中,始终要注意让患者保持防止痉挛模式,注意肩关节不能内旋,髋关节不能外旋,各种卧位要循环交替.应该尽量减少仰卧位时间,因其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强,且仰卧体位骶尾部和足跟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较大.患侧卧位时,由于肩关节容易受损害,对肩关节要更加细心防护,同时身体不可翻得过度,以保证患侧肩不被压在身体下面.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骨折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可缓解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爱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