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时间护理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负性情绪和眼压的干预效果观察

袁雪晖;周美英;钟艳秋

关键词:时间护理, 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摘要: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眼压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2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根据昼夜眼压升高节律给予调整给药时间以及心理护理时间,而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用药时间给药,干预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观察测量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6.23±7.20)分和(20.98±5.82)分,均比对照组低(P<0.01);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为(18.30±2.66)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0±2.78)mmHg(P<0.01).结论 掌握人体病理生理的时间节律及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可明显消除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障碍,降低眼压和促进康复.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对照组一旦发生吞咽障碍即给予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即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 vs 20.0%,P<0.01).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锡芬;刘发秀;陆文妍;何银华;林妙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GBR技术用于上前牙唇侧骨缺损延期即刻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单个前牙缺失伴唇侧单面骨壁缺损的延期即刻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上颌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采用延期即刻种植修复,植入Bego系统3.25及3.75 mm种植体共53颗,同期应用混合骨粉的GBR技术,重建牙槽骨的宽度,6个月后完成修复,随访24个月,观察种植体唇侧植骨区的成骨情况,对比6、24个月种植体唇侧牙槽骨的厚度和种植牙的红色美学效果.结果 53颗种植体均无松动,无脱落,成功率100%.重建的牙槽骨唇侧较丰满,红色美学效果好:6、24个月后种植体唇侧牙槽骨厚度及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讨论 应用GBR技术采用延期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缺失伴唇侧单面骨壁缺损成功率高,美学效果好.

    作者:杨勃;郑俊发;李少萍;刘名;黄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 23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9例(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128例(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分别于术后1、7d和1、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自主感觉.结果 术后1、7d,两组的泪液分泌均较术前明显增多(P<0.01);术后1d,两组的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以后逐渐延长.A、B两组的泪液分泌和BUT分别于术后1、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自我感觉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对减少术后干眼和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班伟;蒋兆荣;李丹;陈冰;段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社区387名60岁以上老年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5.6%,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30.7%vs19.2%,P<0.05);女性总胆固醇高于男性,收缩压低于男性(P<0.01或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MS患病率高,社区卫生中心应定期检测老年人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并应加大宣传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的手段预防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杨光宝;许仕超;张华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匹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了解匹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降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伐他汀钙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匹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廖华;梁国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某高密纤维板生产企业甲醛职业病的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企业甲醛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为防护甲醛职业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并选取2008-2012年生产车间接触甲醛的作业工人87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整改前后作业场所甲醛的浓度及工人呼吸道炎症的检出率.结果 整改后各作业场所甲醛的浓度较整改前显著降低,呼吸道炎症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整改前(5.7% vs 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企业甲醛作业场所的机械通风、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等整改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道炎症的发生,降低作业车间甲醛的浓度.

    作者:温伟华;何寿国;许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 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25例)和体表定位组(23例).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体表定位组使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体表定位组的60.9%(P<0.05);超声引导组穿刺时间短于体表定位组(P<0.01),穿刺次数少于体表定位组(P<0.01);穿刺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时间缩短,穿刺次数减少.

    作者:曾亮亮;黄伯万;李伯兴;李桂枝;游润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女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24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女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女性SMI患者45例,采用美国DMS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24 h的12导联同步记录,使用CM1、CM5、MaVF3通道同步记录24 h心电图,记录时间从6:00至次日6:00.结果 老年女性SMI患者出现ST段下移655阵次,平均14.56阵次/人,下移的幅度为(0.21±0.11) mV,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21.8 min/次.ST段压低过程中伴有明显心率上升,发作前平均心率为(73.1±7.7)次/min,发作时平均心率上升至(90.1±11.5)次/min.ST段下移白天(6:00-18:00)出现460阵次,夜间(18:00至次日6:00)195阵次,白天是夜间的2.36倍,其中6:00-12:00出现361阵次(55.1%),12:00-18:00出现99阵次(15.1%),18:00-24:00出现131阵次(20.0%),24:00至次日6:00出现64阵次(9.77%).结论 SMI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24 h动态心电图对检测老年女性SMI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肖艺;陈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带蒂鼻腔底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15例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单侧带蒂鼻腔底黏骨膜瓣对鼻中隔穿孔修补的疗效.方法 对15例鼻中隔穿孔患者行鼻内窥镜下单侧带蒂鼻底黏骨膜修补术.结果 15例患者术后48h内取出鼻腔填塞物,4周取出硅胶片并断蒂;有11例粘膜愈合好,无明显结痂,另4例出现结痂,定期清理换药,3~,4个月后愈合.随访4个月~5 a,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发现鼻中隔再次穿孔.结论 用带蒂鼻底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取材方便,血供好,无排斥反应,容易存活,是修补鼻中隔穿孔有效的方法.

    作者:倪伟鹏;吴梁江;陈振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肾上腺疾病的CT定性诊断思路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疾病的螺旋CT征象,结合术后病理,分析螺旋CT征象与病理存在的联系.结果 所有患者肿物均位于肾上腺区,其中圆形18例、卵圆形35例、不规则分叶形11例;直径大小<3 cm 28例,3~6 cm为17例,>6 cm为19例;低密度17例,中等如同软组织密度24例,混杂密度23例;轻度强化45例;明显强化19例;边缘光滑规则53例,边缘不整呈不规则分叶状11例;对侧肾上腺萎缩者10例,对侧增生者有7例,对侧肾上腺正常者47例.螺旋CT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程度、边缘及对侧肾上腺情况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这些特征性表现与术后病理存在一定联系.结论 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临床诊断思路,若能结合临床及内分泌检查,将大大提高术前对肾上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

    作者:湛海伦;杨飞;周祥福;缪斌;李腾成;王喻;蔡佳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54例重症脑梗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有无误吸、鼻饲、呼吸机应用及合并基础疾病.结果 本组重症脑梗死154例,并发肺部感染90例,发生率为58.4%.感染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误吸、鼻饲及呼吸机应用率均较非感染组高(P<0.01或0.05).两组的性别及合并基础疾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高和住院期间误吸、鼻饲及应用呼吸机是其危险因素,宜早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林力峰;朱兰惠;柯俊龙;许志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需求状况,为临床制定手术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对62例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且年龄≥70岁老年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患者术前心理需求中,手术安全及了解麻醉风险程度的需求高于其它各项需求(P<0.01或0.05).结论 根据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身心特点及不同的心理需求,加强术前宣教与沟通,减轻老年患者术前负面情绪影响,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作者:谢丽叶;王岸冰;江天燕;凌静;李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支气管动脉畸形致咯血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动脉畸形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Ⅰ例支气管动脉畸形导致咯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该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采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疗效较好.结论 支气管动脉畸形不常见,确诊依靠支气管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目前的首选方式.

    作者:黄春萍;湛海伦;植荣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病毒唑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1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病毒唑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病毒唑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其治疗2周后血清心肌酶水平及心电图改变情况.随访1a,观察复发或严重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51例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心电图的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及期前收缩发生率亦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有严重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1a,未出现复发和严重的后遗症.结论 病毒唑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曾坚;李亚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百多邦联合珍珠末治疗压疮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百多邦联合珍珠末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12例Ⅲ、Ⅳ期压疮患者(共412处压疮)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6例,对照组采用百多邦治疗伤口,实验组采用百多邦联合珍珠末治疗伤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1%,创面愈合时间为(13.15±2.61)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创面愈合时间(19.50±2.2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多邦联合珍珠末治疗Ⅲ、Ⅳ期压疮效果优于单用百多邦,两者合用利于创面细胞的再生,加速组织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雪梅;许芬美;苏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冰冻红细胞的质量及其临床使用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冰冻红细胞的质量和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35例临床使用的冰冻红细胞按国家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并对使用冰冻红细胞的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以及观察输注后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冰冻红细胞的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患者输入冰冻红细胞24 h后,红细胞、血小板、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血钾、尿素氮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则高于输血前的水平(P<0.01).患者输血后尿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且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冰冻红细胞在临床输血中安全有效,可解决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问题.

    作者:林国连;韩日成;詹奕荣;刘红杏;许琳;黄小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挂线治疗,随访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肛门功能正常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梁毅;林晖;谢景泉;韩卓兴;林俊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某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集的158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男性略高于女性,比例为1.29:1.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率高,占51.90%.抗生素类药导致的ADR多,占36.08%,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40.35%和19.30%.ADR中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占36.4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江庆华;马晓鹂;邹海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组长负责制在手术室中午班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施中班组长负责制在手术室中午班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 自2011年起设立了3名中班组长,实施中班组长负责制.比较实施前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由质控小组评定)和手术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中班组长负责制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行政管理、护士职业素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控制及总分的评分均较实施前上升(P<0.01或0.05).手术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均较实施前上升(P<0.01).结论 在手术室中午班设立中班组长负责制在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彭玉兰;陶勇;蔡琼珠;黄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房纤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房纤颤(A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循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房颤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并根据Hcy水平分成正常组(Hcy5~15μmol/L)和升高组(Hcy> 15 μmol/L).随访观察两组180、360、450 d的再住院率、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升高组患者180、360、450 d的再住院率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升高组患者180、450 d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AF患者Hcy水平与再住院率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743,P<0.01).结论 Hcy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房颤患者检测Hcy水平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林桂花;凌云;张谷;吴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