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量泵持续静注地西泮治疗外伤性破伤风38例临床观察

刘海玲;陈环;刘海珺

关键词:外伤性破伤风, 地西泮, 微量泵
摘要: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静注地西泮治疗外伤性破伤风患者的效果.方法 72例外伤性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地西泮手工静脉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30~50 mL加地西泮微量泵持续静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抽搐控制效果及血管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住院天数、进食时间、止痉时间、治疗费用和护士工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抽搐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8.094,P<0.01),其疼痛发生率(5.5%)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8.2%和52.9%),且患者的住院天数、进食时间、止痉时间、治疗费用及护士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微量泵持续注入地西泮对患者血管刺激性小、静脉炎发生率低、止痉效果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和护士工作量,在外伤性破伤风治疗中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制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

    由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这一实验教学课程耗时长,步骤繁琐,要求学生完成全部实验过程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操作起来不容易.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将普通实验室加以改造,采用集中采血、分批分阶段进行实验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均能顺利完成该实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廖霞;陈小萍;周汝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Beclin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RT-PCR检测50例鼻咽癌、20例癌旁黏膜和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eclin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癌旁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ecl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85.0%、93.3%,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8±0.158)、(0.802±0.086)、(0.809±0.097);鼻咽癌组织中Beclin1阳性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黏膜及慢性炎症组织(P<0.05或0.01).Beclin1 mRNA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Beclin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刘艳;梁艳芳;陈灿;许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46例合并T2DM的OSAH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保守治疗,而实验组(24例)加用CPAP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指标变化,采用稳态模式评估(HOMA)指数评价IR.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其低SaO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其空腹胰岛素及HOM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结论 长期CPAP治疗可显著改善合并T2DM的OSAHS患者的IR.

    作者:刘琼玲;林琳;李雪洁;吴伊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奥美莫沙组,每组48例.奥美莫沙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联合莫沙比利(5mg,3次/d)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谷维素(30 mg,3次/d)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胀、腹痛、早饱、嗳气、反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效果较奥美莫沙组更显著(P<0.01).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奥美莫沙组(Hc=6.188,P<0.05).结论 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珏凡;林福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胸腺素β4对心肌损伤修复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发现,胸腺素β4(thymosin beta4,Tβ4)具有促进心脏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免于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重构、促进心肌损伤修复的作用.该文综述了Tβ4对心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晋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课评对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目的 了解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课评对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9月~2009年7月有基础医学课程理论课教学任务的16名中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8人.监控专家对实验组、对照组教师进行连续3学年的监控听课,并只对实验组教师进行课评,同时要求实验组教师每次课评后进行整改;对对照纽教师只进行监控听课,不进行课评和整改.对每组及组间的每学年教学质量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第3学年教学质量评分高于前两年的教学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也高于对照组第3学年的教学质量评分(P<0.01).结论 课评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作用,并且需长期性实施才能更有效.

    作者:王瑾;黄培春;柯湛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量子点荧光技术应用于活体成像及对体内毒副作用的研究现状

    量子点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优良新型荧光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阐述了量子点的基本特性,对量子点荧光技术应用于活体成像及体内毒副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尔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孕妇体质量指数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对其分娩结局及其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564例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根据BMI,分为A组(孕前体重正常,即BMI< 24者)、B组(孕前体质量超常,即BM≥24者)、C组(产前体质量正常,即BMI< 28者)、D组(产前体质量超常,即BMI≥28者),比较其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 A、B、C组的分娩方式及体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高于A、B、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的孕期增重均分别较A、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产后出血、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孕期体质量增加和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A、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BMI过高者其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体质量亦较高,合理控制孕期体质量,可减少不良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静;林尤雅;周莲珠;陈海蝶;钟美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法医学课程的认知调查

    目的 调查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法医学重要性的认识、选课需求及知识接收情况等,以指导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对我校2011年选修法医学的3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对法医学的兴趣、学习法医学的意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教师授课方式及节奏等.结果 85.0%(289/34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法医学;44.1%(150/340)的学生觉得法医学很神秘,想多了解;80.9%(275/340)的学生认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大二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对知识深浅的感受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非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医学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选修课教学需要在授课内容、讲授方法、考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提高法医学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陈锐;赖小平;唐剑频;许传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SMB7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亚基-B7(PSMB7)基因多态性、裁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376例日本AD患者(324例迟发型和52例早发型AD)和378例非痴呆对照组中,用TaqMan-PCR法检测PSMB7基因rs7871785(+561 G/A)、rs3790199(+26651 C/T)及APOE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与AD的相关性.结果 PSMB7基因rs7871785 A/A纯合子频率在早发型AD中明显高于对照组(0.75vs0.60,P=0.037),而rs3780199 C/C纯合子频率在AD中明显高于对照组(0.23vs0.15,P=0.009).在非APOE-ε4携带者中,AD患者rs3780199 C/C纯合子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23vs0.16,P=0.005).结论 PSMB7基因rs7871785多态位点A/A纯合子与早发型AD存在相关性,而rs3780199C/C纯合子独立于APOE- ε4基因与迟发型AD存在相关性.

    作者:钟望涛;赵斌;陈煜森;吴志红;山县英玖;三木哲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白血病干细胞及其微环境治疗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干细胞(LSC)与白血病的发生、耐药与复发有关.认识其生物学特性及骨髓微环境是根治白血病的重要基础.该文综述了LSC及其骨髓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作者:聂丽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356例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和谐医院的实现.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门诊处方中的356份退药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改变、医保因素、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以抗生素所占的比例高达57.3%,其次为抗病毒药及生物制剂.药物用量不当、联用不当及重复使用是本组44份因不合理用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处方的3大主要原因;退药处方涉及<12岁和>65岁患者的数量加起来占总数的45.8%.结论 加强医师与药师的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减少退药的发生.

    作者:颜海弟;李观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隐丹参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的作用,不仅能阻碍肿瘤细胞增殖,而且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行分化和促进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肿瘤细胞侵袭和防止其向远处转移.本文主要对CPT抗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跟骨骨折随机分2组,微创组和切开固定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跟踪随访并采用AOF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随访12 - 60个月,微创组疗效优良率为96.6%(28/29),明显高于切开固定组的72.4%(21/29)(P<0.05).微创组有1例(3.4%)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开固定组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2例,术后发生感染、局部肿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8%.结论 切开钢板内固定较为牢靠,可应用于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口小,效果满意,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黄晓生;谭维义;詹振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PAR-γ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PPAR-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好的Ad-PPARγ腺病毒转染到35株BIU-87膀胱癌细胞株中(实验组),以35株同株未经转染的BIU-87细胞株作为对照(对照组),使用RT-PCR检测CD147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CD147基因的mRNA表达值为(4.51±0.86),对照组为(9.31±0.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AR-γ基因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冯自卫;毕学成;李东;陈庆科;冼志勇;郑祥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则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显示,除畸形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项目及Harris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s 20.0%,P<0.05).结论 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大程度地恢复肢体日常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尔倚;梁丽萍;吴爵慧;黄丽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TREM-1)是新近被发现的一种新型炎症激发受体,与机体细菌感染相关性炎症有关,各系统的炎性疾病中均可检测到TREM-(1)的高表达.该文综述了目前关于TREM-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荟鹏;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BMP-2和p38MAPK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骨成型蛋白(BMP)-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和扩增小鼠BMSC,分为对照组、BMP-2组及阻断剂组,其中BMP-2组加入BMP-2,阻断剂组加入SB203580(p3SMAPK通路阻断剂)和BMP-2.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沉积量、p38MAPK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MP-2组BMSC中ALP活性和钙沉积量增加(P<0.01),p38MAPK表达较早出现.阻断剂组p38MAPK表达明显延迟,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BMP-2可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孙欣;曾荣;郭伟韬;肖启贤;王斌;黄云;林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氨溴索联合肝素雾化吸入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氨溴索联合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65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雾化组(n=32)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予抗感染、吸氧、吸痰、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雾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人氨溴索联合肝素.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消失时间情况.结果 雾化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雾化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喘息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胸片吸收等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氨溴索联合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具有给药方便、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波;许文峰;吴学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雾化吸入金喉健辅助治疗喉结核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喉结核患者使用金喉健辅助雾化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喉结核患者106例均进行抗痨治疗,其中51例使用金喉健雾化吸入(研究组),另有55例使用薄荷水雾化吸入(对照组).比较抗痨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声嘶伴咽痛)、局部病灶及痰菌改变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局部病变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8.6%vs27.3%,92.2% vs 58.2%,58.8%vs32.7%,均P<0.05).结论 雾化吸入金喉健辅助治疗喉结核能有效地改善声嘶、咽痛的症状,促进局部病灶的愈合和痰菌阴转,提高抗痨效果.

    作者:简奕娈;刘宝瑛;邓惠娟;苏肖敏;孔少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