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临床观察

楼豪英;梁丽群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 桃红四物汤, 气滞血瘀型, 寒湿凝滞型
摘要: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以西医对症治疗.结果 经3月经周期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1%vs 63.2%、71.4%vs 15.8%,P<0.01).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吸入剂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稳定期吸入剂治疗的依从性情况.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4例接受吸入剂治疗的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情况及影响患者依从性的自身因素、工作人员因素、家属的因素、患者的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4例中,54.3%出院后能坚持吸入剂治疗,76.6%知晓吸入剂治疗的重要性;34.0%知晓吸入剂的使用时间及停止时间,66.0%不知晓.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剂治疗的依从性差,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稳定期吸入剂治疗重要性的认知,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教育干预及家庭成员支持合作,是提高COPD患者稳定期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作者:袁薇;杨明莹;冯海葵;王苑;罗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语言障碍的恢复程度.结果 训练1个月后,观察组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9、15、4、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0、9、10、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8.060,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作者:肖碧玲;林小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种方法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78例儿童急性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3组,A组: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6例),B组: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组(23例),C组: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组(2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B、C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近期疗效则无明显差别(P>0.05).(2)B、C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值明显高于A组(P<0.01).(3)不良反应:A组26例均出现柯兴氏综合征表现,B、C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ITP患儿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明显促进血小板的早期恢复,而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与常规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其经济效益佳,易被患者家人接受.

    作者:刘锦霞;李明华;杨少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音乐干预对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音乐干预对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焦虑缓解的效果.方法 120例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3d均接受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音乐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状态评分(SAS)、血清皮质醇、收缩压、心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心率和收缩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在入手术室时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和观察组(P<0.01).结论 音乐干预可降低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

    作者:赖春晓;吴玉明;梁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18例体会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大出血18例使用Sedinger技术,从股动脉入口,通过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介入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 15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3例经过超选进分支血管后造影明确了出血的部位,介入治疗后止血效果明显,有效率达100%,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均无再出血.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姜进;刘赤岩;朱肖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进行检测,确定产ESBLs菌株,并进行常用11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比较.结果 变形杆菌产ESBLs率为3.9%,低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P<0.01);变形杆菌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之间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形杆菌产ESBLs率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显著低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何艳;黄云平;卜丹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价值

    目的 了解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15 841例行产前常规检查的孕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三血管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胎儿有无先天性心脏畸形.结果 本组胎儿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42例,4例经尸体解剖,38例出生后行心脏检查证实,漏诊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产前排除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但对简单胎儿心脏畸形如室间隔及房间隔缺损容易漏诊.

    作者:朱艺玲;唐莉;吴淑珠;吴雅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提高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之孔见

    生理学是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青年教师普遍认为上好生理课较难,本文就提高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谈了作者的看法.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8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轻型62例、重型26例)和60例正常孕妇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田胞、IL-2、IL-4、IgA、IgG、IgM、CRP水平.结果 与正常孕妇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CD2、CD4、CD4/CD8、NK细 胞及IL-2水平明显降低,但IL-4、CRP水平明显升高,特别是重型高血压者(P<0.01或0.05).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gA、IgG和IgM明显低于正常孕妇P<0.05),但轻、重型高血压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可出现免疫功能改变,CRP作为判断妊娠高血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朝霞;王祥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32周及以上并准备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家属100例(为干预组)免费参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预防的家庭护理措施”健康讲座,至少参加1次,直至掌握为止;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孕妇及其家属未参加产前健康教育的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生后第6、14天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1.0%和0,对照组则分别为11.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生后第6、14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前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古灼和;周秀梅;林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药物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4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予激素、维生素类药物、七叶皂苷钠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短波和红外线治疗.全部患者于治疗15 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5、9、7、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1、15、13、2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9.375,P<0.01).结论 采用药物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

    作者:黄干;冯小燕;陈绮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促进肝脏EGFP质粒表达

    目的 探讨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对肝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A组经尾静脉注射EGFP裸质粒,B、C组分别经尾静脉和门静脉导管注射微泡与EGFP质粒混悬液,同时按设定参数和时间超声辐照肝区.转染后第1、3、7、11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大鼠,肝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结果 3组大鼠转染后第1天发现少量荧光,第3天达高峰;A组于第7天荧光基本消失,B、C组第7天仍持续表达.第3、7天,B、C两组转染率较A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C组的转染率较B组也有增加(P<0.05).结论 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可显著提高肝脏EGFP质粒转染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靶向基因体内转运载体.

    作者:吴桂林;李明意;孙丕绛;徐晓红;林满洲;杨永光;张谷裕;刘国华;徐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基于词典和自建小型语料库的WITH使用对比分析

    词典和语料库有着不解之缘,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本文在自建小型语料库(广东医学院学生英语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结合词典,对学生WITH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学生在使用WITH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者:罗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有效率为78.0%,细菌清除率为73.2%,不良反应率为2.4%.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影响其疗效.

    作者:谭世繁;张雄;罗宁;陈春杰;王铮;陈智华;黄壮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电子鼻咽镜的临床诊疗观察

    目的 观察电子鼻咽镜在鼻咽喉疾病中的诊疗意义.方法 分别用电子鼻咽镜对3 350例鼻、咽、喉患者进行检查、活检、手术,对其诊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作鼻咽喉部疾病检查的明确诊断率为99.8%,作鼻咽喉部手术的成功率为97.8%.结论 在电子鼻咽喉镜下行鼻、咽、喉病变的检查、活检,明确诊断率高,对声带良性病变施行摘除术,具有微创、无痛、治愈率高的优点.

    作者:冯国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治疗性沟通对全子宫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治疗性沟通对全子宫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8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即临床常规的口头教育及生活指导),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给予治疗性沟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进行首次问卷调查(干预前)及在出院前1d(干预后)再测评1次.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2±1.91) vs (16.21±1.45),P<0.001)].结论 治疗性沟通方式对全宫切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健康行为.

    作者:许春霞;彭秋琴;李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临床教学中应加强影像学专业学生对肿瘤疾病的认识

    目前很多肿瘤疾病都是在影像检查中被首先发现,且通常需要影像学复查来判断疗效和预后,影像学学生只有加强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及肿瘤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诊断的关系、肿瘤治疗的疗效与影像检查跟踪、肿瘤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影像特点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马雄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整合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实践与体会

    当前临床实习环境受诸多因素干扰,鉴于临床实习教学对医学毕业生质量的重大影响,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习带教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整合教学法在内科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角色体验床边教学、巧设问题讨论教学、规范医疗文书强化教学、以及临床技能“五多”教学这4种方式,整合临床实习带教方法,并指出实施整合教学法尚待进一步解决教师教学意识提高乐教、教学水平提高会教的问题.

    作者:黄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干部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为提高医院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从而保障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医院管理干部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作者:麦航;李明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方式对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组)施行腹腔镜下超低位切除保肛术,并于术后3、6月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大收缩压,将其与无肛肠疾病的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对比.结果 12例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无局部复发,远处肝转移1例.手术3、6个月后,手术组患者的肠内液体控制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手术后3个月时检测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与肛管大收缩压较对照组差,但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辉;邹文俊;邓昌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