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丽
《机能学》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动手、独立思考、科研创新等能力为目标的新型课程,如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值得老师思考.笔者就精炼讲解内容、提高讲解效率及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洗胃后采用思密达治疗,1g/次,用温开水l0mL冲成混悬液服用,3次/d,同时经胃管或口服使用四磨汤口服液3mL/次,3次/d.对照组只采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必要时重复洗胃.结果 观察组24h内的治愈率为8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x2=4.910,P<0.05).结论 洗胃、思密达及四磨汤口服液联合治疗咽下综合征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韩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15 841例行产前常规检查的孕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三血管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胎儿有无先天性心脏畸形.结果 本组胎儿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42例,4例经尸体解剖,38例出生后行心脏检查证实,漏诊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产前排除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但对简单胎儿心脏畸形如室间隔及房间隔缺损容易漏诊.
作者:朱艺玲;唐莉;吴淑珠;吴雅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校近3a教学督导组听课评价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校近3a稳定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为研究对象,按听课得分降序排列,取前15%为教学优良组,后15%为教学不良组,比较两组教师的教龄、职称、年龄、学历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各项得分.结果 课堂教学质量在不同专业技术职称与不同教龄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P<0.01);两组在评价表中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教师宜加强专业学习及语言能力的提升,同时注意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利于提升其教学质量.
作者:杨永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正常小鼠器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7)的表达.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C57BL/6J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IGFBP7表达.结果 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均有IGFBP7表达,其中肾、脾、肺、肝表达较高,肠道表达低(P<0.01).结论 IGFBP7在正常C57BL/6J小鼠许多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肾、脾、肺、肝中表达较高.
作者:陈嵘祎;陈蕾;林映萍;刘 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脑电图检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诊断意义.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日本光电4418K16导联笔式脑电图仪检测入院的脑电图情况,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脑电图分级预后的关系.结果 60例首次脑电图结果分级与预后存在正相关关系(rs=0.7197,P<0.01),可以认为随着脑电图监测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 应用脑电图检查重型颅脑损伤可以评估患者预后,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治疗依据.
作者:孙梅;陈玲;龚宇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为实现课堂交际化,作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运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言语交际活动能力的关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境,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把智能放在首位.
作者:黄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微创血管清除术后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112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以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改善得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咽部冰刺激联合使用更有利于外伤性脑出血微创血管清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覃木秀;欧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早期应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半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1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 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 (20 mg组)与40mg/d (40 mg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调脂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TC、LDL-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两组的HDL-C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且40mg组的降脂作用明显优于20 mg组(P<0.05).随访期间,40 mg组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较20 mg组明显降低(3.5% vs 12.9%、4.7% vs 14.1%,P<0.05).结论 ACS患者长期应用中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珍;梁孙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化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仅行单纯放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进行化疗.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10.635,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2、3 a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化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反应可以为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岑卓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生理学是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青年教师普遍认为上好生理课较难,本文就提高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谈了作者的看法.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洗胃时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洗胃时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将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采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胃管插入长度10~15 cm,实际插入胃管长度为约55~70 cn进行洗胃;B组采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45~55 cn进行洗胃.结果 A组患者首次洗胃所需的时间及比B组短[(18.4±6.7) vs (28.6±9.2)h],出现阿托品化的时间比B组短且用阿托品总量少,A组反跳发生率低于B组(2.9% vs 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才进;李云燕;陈楚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初发尚未接受激素治疗的NS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且为单用激素治疗组,强的松1.5~2.0 mg/(kg·d)口服,疗程9~ 12个月;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钙剂1.0~3.0g/d,维生素D 400~800 U/d,在激素治疗结束时停用.所有患儿在激素治疗前、激素治疗后4周及6个月分别测量骨密度.结果 各组患儿激素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骨密度降低(P<0.01).A、B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骨密度下降较B组明显(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NS患儿的骨密度有影响,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可起到干预性作用.
作者:郑智育;邓皓辉;袁慧珍;邸晓华;郭德康;丁丽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载脂蛋白A-1 (apoA-1)、B-100 (apoB-10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6例AMI患者和72例健康体检者的载脂蛋白A-1(apoA-1)、B-100(apoB-100)及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AM组的hs-CRP和apoB-100水平高于对照组,AMI组的apoA-1与apoB-100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组发病8h的hs-CRP水平高于发病4h时的水平(P<0.01).结论 AMI早期动态检测患者载脂蛋白和hs-CRP水平有助于及时掌握AMI的严重程度和变化状况.
作者:林旭常;张木坤;陈景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稳定期吸入剂治疗的依从性情况.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4例接受吸入剂治疗的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情况及影响患者依从性的自身因素、工作人员因素、家属的因素、患者的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4例中,54.3%出院后能坚持吸入剂治疗,76.6%知晓吸入剂治疗的重要性;34.0%知晓吸入剂的使用时间及停止时间,66.0%不知晓.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剂治疗的依从性差,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稳定期吸入剂治疗重要性的认知,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教育干预及家庭成员支持合作,是提高COPD患者稳定期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作者:袁薇;杨明莹;冯海葵;王苑;罗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前很多肿瘤疾病都是在影像检查中被首先发现,且通常需要影像学复查来判断疗效和预后,影像学学生只有加强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及肿瘤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诊断的关系、肿瘤治疗的疗效与影像检查跟踪、肿瘤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影像特点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马雄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有效率为78.0%,细菌清除率为73.2%,不良反应率为2.4%.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影响其疗效.
作者:谭世繁;张雄;罗宁;陈春杰;王铮;陈智华;黄壮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音乐干预对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焦虑缓解的效果.方法 120例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3d均接受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音乐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状态评分(SAS)、血清皮质醇、收缩压、心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心率和收缩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在入手术室时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和观察组(P<0.01).结论 音乐干预可降低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
作者:赖春晓;吴玉明;梁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治疗性沟通对全子宫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8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即临床常规的口头教育及生活指导),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给予治疗性沟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进行首次问卷调查(干预前)及在出院前1d(干预后)再测评1次.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2±1.91) vs (16.21±1.45),P<0.001)].结论 治疗性沟通方式对全宫切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健康行为.
作者:许春霞;彭秋琴;李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度的CT平估.方法 53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AP患者的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CT严重指数(CTSI)分级.结果 本组53例中0~3分33例,4~6分16例,7~ 10分4例.结论 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确定坏死的部位、范围及临床的分型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庞伟明;潘恒;许晓矛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