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
目前很多肿瘤疾病都是在影像检查中被首先发现,且通常需要影像学复查来判断疗效和预后,影像学学生只有加强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及肿瘤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诊断的关系、肿瘤治疗的疗效与影像检查跟踪、肿瘤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影像特点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马雄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根据朱永生提出的4种主位推进模式分析40篇医学英语结构式摘要,拟探讨主位推进模式的分布特点及其在摘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结构式摘要的背景部分倾向于使用交叉型,方法部分多采用主位同一型,而结果和结论部分以延续型和主位同一型为主.
作者:陈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方式对1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组)施行腹腔镜下超低位切除保肛术,并于术后3、6月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大收缩压,将其与无肛肠疾病的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对比.结果 12例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无局部复发,远处肝转移1例.手术3、6个月后,手术组患者的肠内液体控制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手术后3个月时检测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与肛管大收缩压较对照组差,但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二联式经肛外手工吻合联合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辉;邹文俊;邓昌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词典和语料库有着不解之缘,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本文在自建小型语料库(广东医学院学生英语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结合词典,对学生WITH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学生在使用WITH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者:罗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胸腔镜检查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66例胸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效能自评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指标的评分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增高,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7.3% vs 6.1%,P<0.05).结论 胸腔镜检查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其自我效能,改善心理应激、焦虑和抑郁.
作者:吴军勇;黎月秋;邓碧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有效率为78.0%,细菌清除率为73.2%,不良反应率为2.4%.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血培养阳性、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影响其疗效.
作者:谭世繁;张雄;罗宁;陈春杰;王铮;陈智华;黄壮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回顾分析窦性心率震荡对冠心病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27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 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和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冠心病组TO值为(0.58±1.79%),高于对照组的(-1.05±0.75%);TS值为(2.19±0.73) ms/R-R,低于对照组的(4.72±1.52) 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0±0.3)a随访,发现TO和TS均异常者的病死率高(31.3%),TO或TS一项异常者的病死率次之(11.9%),TO和TS均正常者病死率低(6.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窦性TO和(或)TS值异常时病死率增高,及时观察其TO和TS值对检出冠心病高危患者有预测价值.
作者:吴春玲;戚世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以体细胞重编程技术为代表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维持干细胞多能性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细胞重编程中的特定转录因子引起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与肿瘤发生关系的新进展.
作者:张薇华;周光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外科病房实施的成效.方法 对620例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在患者出院前1d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介绍病区环境及人员、协助生活护理、出院指导满意率分别为97.3%、100.0%、96.1%、95.3%、95.6%、96.8%.结论 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工作价值的内涵、患者满意度、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忠华;李瑞萍;吴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初发尚未接受激素治疗的NS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且为单用激素治疗组,强的松1.5~2.0 mg/(kg·d)口服,疗程9~ 12个月;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钙剂1.0~3.0g/d,维生素D 400~800 U/d,在激素治疗结束时停用.所有患儿在激素治疗前、激素治疗后4周及6个月分别测量骨密度.结果 各组患儿激素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骨密度降低(P<0.01).A、B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骨密度下降较B组明显(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NS患儿的骨密度有影响,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可起到干预性作用.
作者:郑智育;邓皓辉;袁慧珍;邸晓华;郭德康;丁丽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微创血管清除术后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112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以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改善得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咽部冰刺激联合使用更有利于外伤性脑出血微创血管清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覃木秀;欧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洗胃后采用思密达治疗,1g/次,用温开水l0mL冲成混悬液服用,3次/d,同时经胃管或口服使用四磨汤口服液3mL/次,3次/d.对照组只采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必要时重复洗胃.结果 观察组24h内的治愈率为8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x2=4.910,P<0.05).结论 洗胃、思密达及四磨汤口服液联合治疗咽下综合征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韩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度的CT平估.方法 53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AP患者的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CT严重指数(CTSI)分级.结果 本组53例中0~3分33例,4~6分16例,7~ 10分4例.结论 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确定坏死的部位、范围及临床的分型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庞伟明;潘恒;许晓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甲状软骨膜联合双蒂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术在不同期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中的疗效.方法 确诊为喉癌(声门型T2~T4级)的31例患者行垂直部分喉切除,同期使用甲状软骨膜联合双蒂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喉腔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7~11d拔除胃管,恢复吞咽功能;12~20d拔除气管套管,平均16.2d;成功拔管29例(占93.5%),均恢复发声功能,发音嘶哑,交流无障碍.随访2a,2a生存率为100.0%,无1例复发;随访满5a21例,5 a生存率为66.7%(14/21).结论 利用甲状软骨膜联合双蒂带状肌肌筋膜瓣修复垂直部分喉切除后缺损的喉腔,基本上能保留喉的发声、呼吸、吞咽功能,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彭峰;陈振清;符士楠;杨礼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进行检测,确定产ESBLs菌株,并进行常用11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比较.结果 变形杆菌产ESBLs率为3.9%,低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P<0.01);变形杆菌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之间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形杆菌产ESBLs率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显著低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何艳;黄云平;卜丹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74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置换组)和DHS内固定术治疗39例(DHS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病死率、感染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置换组的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早于DHS组,但DHS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义(均P<0.01).两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 vs 94.9%,P>0.05).置换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 vs 38.5%,P<0.05).结论 与DHS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何启新;邓寿华;林周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化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仅行单纯放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进行化疗.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10.635,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2、3 a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化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反应可以为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岑卓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15 841例行产前常规检查的孕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三血管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胎儿有无先天性心脏畸形.结果 本组胎儿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42例,4例经尸体解剖,38例出生后行心脏检查证实,漏诊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产前排除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但对简单胎儿心脏畸形如室间隔及房间隔缺损容易漏诊.
作者:朱艺玲;唐莉;吴淑珠;吴雅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乳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3年12月至2010年5月病理确诊的8例乳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例临床上均表现为乳腺肿块,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行乳腺钼靶检查3例,主要表现为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的致密影,未见钙化灶;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6例,见炎症细胞和炎症渗出,均未能诊断为结核.本组7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1例作肿块切取活检术,病理均确诊为乳腺结核,术后均予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1~3 a,7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者未见复发,1例作肿块切取活检术者肿块完全消失.结论 乳腺结核少见,临床上均表现为乳腺肿块,确诊有赖于病理.本病以手术和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史文婷;李丽娇;陈爱兰;杨梅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治疗性沟通对全子宫切除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8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即临床常规的口头教育及生活指导),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给予治疗性沟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进行首次问卷调查(干预前)及在出院前1d(干预后)再测评1次.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2±1.91) vs (16.21±1.45),P<0.001)].结论 治疗性沟通方式对全宫切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健康行为.
作者:许春霞;彭秋琴;李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