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中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P15、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胆囊癌和56例胆囊炎组织中P15、Cyclin D1 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中P15 mR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胆囊炎(20.0% vs 94.7%,P<0.01;46.7% vs 98.2%,P<0.01),但Cyclin D1 mRN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胆囊炎(80.0% vs 26.3%,P<0.01;60.0%vs 32.1%,P<0.05).结论 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yclinD1、P15可能分别发挥正负调节作用.
作者:包仕廷;郭日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早期应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半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1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 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 (20 mg组)与40mg/d (40 mg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调脂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TC、LDL-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两组的HDL-C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且40mg组的降脂作用明显优于20 mg组(P<0.05).随访期间,40 mg组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较20 mg组明显降低(3.5% vs 12.9%、4.7% vs 14.1%,P<0.05).结论 ACS患者长期应用中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珍;梁孙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8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轻型62例、重型26例)和60例正常孕妇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田胞、IL-2、IL-4、IgA、IgG、IgM、CRP水平.结果 与正常孕妇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CD2、CD4、CD4/CD8、NK细 胞及IL-2水平明显降低,但IL-4、CRP水平明显升高,特别是重型高血压者(P<0.01或0.05).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gA、IgG和IgM明显低于正常孕妇P<0.05),但轻、重型高血压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可出现免疫功能改变,CRP作为判断妊娠高血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朝霞;王祥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洗胃时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洗胃时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将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采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胃管插入长度10~15 cm,实际插入胃管长度为约55~70 cn进行洗胃;B组采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45~55 cn进行洗胃.结果 A组患者首次洗胃所需的时间及比B组短[(18.4±6.7) vs (28.6±9.2)h],出现阿托品化的时间比B组短且用阿托品总量少,A组反跳发生率低于B组(2.9% vs 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才进;李云燕;陈楚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为实现课堂交际化,作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运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言语交际活动能力的关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境,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把智能放在首位.
作者:黄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洗胃后采用思密达治疗,1g/次,用温开水l0mL冲成混悬液服用,3次/d,同时经胃管或口服使用四磨汤口服液3mL/次,3次/d.对照组只采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必要时重复洗胃.结果 观察组24h内的治愈率为8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x2=4.910,P<0.05).结论 洗胃、思密达及四磨汤口服液联合治疗咽下综合征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韩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78例儿童急性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3组,A组: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6例),B组: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组(23例),C组: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组(2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B、C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近期疗效则无明显差别(P>0.05).(2)B、C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值明显高于A组(P<0.01).(3)不良反应:A组26例均出现柯兴氏综合征表现,B、C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ITP患儿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明显促进血小板的早期恢复,而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与常规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其经济效益佳,易被患者家人接受.
作者:刘锦霞;李明华;杨少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机关员工健康体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结果分析,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1 531例机关员工的健康体验标本,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21~30岁)、B组(31 ~ 40岁)、C组(41~50岁)、D组(51~60岁)和E组(61~86岁),采用奥林巴斯全自动分析仪测定ALT、GLU、TC和TG,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和E组中男性的ALT高于女性(P<0.05或0.01);D和E组女性的TC明显高于男性(P<0.01); TG除了D、E组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除ALT外GLU、TC和TG升高的比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 GLU、T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改变机关员工不良生活习惯将可有效预防酒精性肝炎、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
作者:王小梅;欧超伟;郑健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对广东医学院2009级药学专业1班学生《分析化学》实验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考核的方式以及总成绩的考核进行分析.
作者:郑明彬;李尚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为提高医院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从而保障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医院管理干部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作者:麦航;李明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柚皮素单硫酸酯钠盐(SNMS)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SNMS1组、SNMS2组、血栓通组、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麻醉大鼠,静脉注射药物后,用血栓生成仪观察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取兔血与药物孵育5min,凝血酶(500 U/L)作用1 min后,用全血血小板聚集仪观察全血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 SNMS1组的颈动脉堵塞率为(10.2±17.9)%,SNMS2组为(4.1±5.2)%,两者与对照组(79.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血栓通组的(7.8±9.0)%和肝素组的(16.2±20.8)%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60、320、640μmol/L的SNMS均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全血血小板聚集(P<0.01),其大聚集率分别为(8.50±3.87)、(11.50±2.38)、(9.50±3.11)Ω.结论 SNMS能够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
作者:段康;莫均杰;江少杰;谢建彪;段宁;刘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阴茎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5例实施手术治疗的阴茎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对一与患者交谈给予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家庭干预,比较两组癌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尿道口狭窄、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阴茎癌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具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黄小敏;曾莹;苏丽娟;陈妙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胸腔镜检查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66例胸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效能自评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指标的评分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增高,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7.3% vs 6.1%,P<0.05).结论 胸腔镜检查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其自我效能,改善心理应激、焦虑和抑郁.
作者:吴军勇;黎月秋;邓碧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32周及以上并准备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家属100例(为干预组)免费参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预防的家庭护理措施”健康讲座,至少参加1次,直至掌握为止;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孕妇及其家属未参加产前健康教育的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生后第6、14天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1.0%和0,对照组则分别为11.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生后第6、14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前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古灼和;周秀梅;林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简要介绍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并从实验教学内容、课间实习环节、实验室开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调整实习计划、增加实习时间、依靠实习单位力量和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唐焕文;梁海荣;刘林华;邵军丽;高羽亭;戴娟秀;罗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语言障碍的恢复程度.结果 训练1个月后,观察组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9、15、4、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0、9、10、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8.060,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作者:肖碧玲;林小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口腔医学本科学生7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3).实验组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疾病的观察描述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设计性实验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贾淑娟;陈坤;王君;姜颖;姜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大出血18例使用Sedinger技术,从股动脉入口,通过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介入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 15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3例经过超选进分支血管后造影明确了出血的部位,介入治疗后止血效果明显,有效率达100%,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均无再出血.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姜进;刘赤岩;朱肖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初发尚未接受激素治疗的NS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且为单用激素治疗组,强的松1.5~2.0 mg/(kg·d)口服,疗程9~ 12个月;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钙剂1.0~3.0g/d,维生素D 400~800 U/d,在激素治疗结束时停用.所有患儿在激素治疗前、激素治疗后4周及6个月分别测量骨密度.结果 各组患儿激素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骨密度降低(P<0.01).A、B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骨密度下降较B组明显(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NS患儿的骨密度有影响,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可起到干预性作用.
作者:郑智育;邓皓辉;袁慧珍;邸晓华;郭德康;丁丽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生理学是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青年教师普遍认为上好生理课较难,本文就提高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谈了作者的看法.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