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展;刘志伟;谢城
目的 检测代谢综合征动脉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检测及结果分析.方法 采用 CVProfilor 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代谢综合征组(65例)及对照组(54例)大动脉弹性指数( 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比较.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C1、C2 分别为(13.66±3.42)、(4.61±1.23),低于对照组的(15.32±3.44)、(5.55±1.76 ),(均P<0.01);代谢综合征组C1和C2与ISI呈正相关(r=0.38、0.47,P <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C1、C2与ISI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潘小进;崔爱红;丁国华;林钢;周玉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对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作用机理、免疫原性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郑锦标;梁杰;张培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的改变.方法 对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 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N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相对比.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电生理改变结果与手术发现完全及基本 符合率为92.3% .结论 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怡;黄绍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沐舒坦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 12月间生后4h内在我科住院且未出现肺透明膜病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沐舒坦静脉组(31例) 、 沐舒坦气管组28例和地塞米松组(27例).3组均在基础治疗上预防给药.沐舒坦静脉组用恒速 泵静脉滴注沐舒坦(7.5mg/kg,每6h给药1次,用10%葡萄糖液15 mL稀释,1h内滴完,连用2 ~3d);沐舒坦气管组先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沐舒坦(5mg加生理盐水至2mL,分别从仰 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滴入1/3量,每次滴药后即予呼吸囊加压呼吸1~2min),然后 再按沐舒坦静脉组给药;地塞米松组予静滴地塞米松0.5mg/(kg·d),用10%葡萄糖稀释后恒速泵输液,连用2~3d.观察3组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沐舒坦 静脉组、气管组和地塞米松组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为12.9%(4/31)、0(0/28)和37.0%(10/27).沐舒坦静脉 组与气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较地塞米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或0.01).发生肺透明膜病的14例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其他对症治疗, 除1例死亡,1例家人放弃治疗外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沐舒坦能有效预防早 产儿肺透明膜病.
作者:张汉辉;李赵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中医辨证符合心血瘀阻型的不 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两组除应用常规的心绞痛治疗以外 ,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合用辛伐他汀和注射用灯盏花素,均连续使用10 d. 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1%;治疗组显 效21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两组 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持续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但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哲林;游卫华;李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 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 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 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 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卒死原因.
作者:钟文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骨科术后止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 分别采用PCEA和PCIA 方法进行术后镇痛,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眼评分、对镇痛泵的满意 度及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安静及活动时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差别, 无痛者均以PCEA组为多(P<0.01);PCEA 组患者的满意度比PCIA组高((P<0.01)); 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嗜睡发生率以PCIA组为高(P<0.05).结论 PCEA 较PCIA镇痛效果更佳,副作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飞文;李红华;甘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妇女临界羊水过少时 ,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B超羊水指数(AFI)法估 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S/D值、生物物理评分、胎监及24 h尿雌三醇与肌酐的比值,比较 观察250例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者(观察组)和25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 )阴道试产后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时催产素激惹试验或宫缩应 激试验变异减速者54例,晚期减速者2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例(P<0.01),观察组羊水轻度粪染的发生率及急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2% vs 12.8%、34.0% v s 18.8,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若无胎儿窘迫,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黄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施护的效果.方法 对175例初诊为恶 性血液病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前后给予患者和置管后给予留置的导管精心细致施护,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 175例患者均能顺利接受至少 一个化疗疗程,短10d,长13个月.结论 精心细致地护理能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顺利完成化疗.
作者:吕瑜莲;陈少兰;江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神经介入治疗的32例脑缺血患者的施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2例均能顺利完成神经介入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脑出血1例,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和皮下血肿3例,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32例均于7~15d治 愈出院.结论 神经介入治疗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充足准备,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刘琪雄;廖耿;蒋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患者女性,9岁,广东廉江人.因发现颈部短宽畸形影响外观9a入院.体查:生命征正常,好动,智力稍差,身高123cm,臂长118.5cm,体重29kg,短颈,右侧斜颈畸形,双侧乳突至肩峰有明显蹼状皮肤隆起,后发际低、较宽,头顶部有一黑皮痣(图1),颜面部不对称,左眼裂较小,下颌角右偏,右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硬、显条索样,双肘关节提携角30,双第四趾短,外阴为未发育型,术前留置尿管时发现尿道口与阴道口仅有一膜样黏膜间隔.
作者:吴少科;钟环;刘双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缓解产妇产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9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3 例和对照组14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的认知、行为、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干预,3d后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0级疼痛76例, 1级疼痛32例,2级疼痛31例,3级疼痛1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40、23、48、30例,观察组的 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Hc=20.67,P<0.01).结论 对产妇认知、行为 、心理、环境等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增加产妇舒适感,促进其康复.
作者:陈俊霞;黄五星;洪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11 410 例进行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 的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410例患者均配合良好,均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在SPECT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向导.
作者:龙贵珍;裴红;姚琼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胰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 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胰康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 治疗组 和对照组降低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1.7%,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 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胰康胶囊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作者:符文;柯远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83例肛周脓肿施行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结果 一次性治愈80例.住院时间为14~35d, 平均住院时间为23d .形成肛瘘1例,复发2例,均需再次手术者占3.6%.结论 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 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高,疗程短,肛瘘的发生率和脓肿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运添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各类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2例各 类皮肤血管性疾病(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匐行性血管瘤、血管角皮瘤、血管痣、毛细 血管扩张、充血性增生性瘢痕、酒糟鼻),采用PhotoGenicaⅤ585nm脉冲染料激光的不同激光参数治疗.结果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各类皮肤血管性疾病疗效总 有效率82.9%.结论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疗效好.
作者:苑凯华;余文林;李勤;曾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对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中的致病性抗原、补体活化及调节和足细胞特异蛋白的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圳炜;唐德燊;刘华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施护效果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 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 82例死亡8例 ,抢救成功74例,成功率为90.2%.结论 在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实 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药物护理、饮食与排便护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李冬梅;王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教育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脑瘫患儿随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常规功能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干预, 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功能康复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优 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过教育康复干预后,可将患儿的潜能发挥至大,有效提高了脑瘫患儿的自理能力.
作者:蔡梅;蒋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方法 取45袋混合血小板,随机分为低速、中速、 高速组各15袋,分别以10~20、60~70和150~160 mL/min的流速进行连续性 过滤,并用常规方法检测混合血小板过滤前后的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比较 3组WBC去除率和PLT回收率.结果 中速组和高速组的PLT回收率均高 于低速组(P<0.01),低速组和中速组的WBC去除率均高于高速组(P<0.05).结论 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不同,60~70 mL/min是混合血小板较为理想的滤过速度.
作者:陈龙菊;梁其隆;甘芳香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