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柯远碧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患者124例随机分 为全麻组和硬膜外组各62例,全麻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组选择L 3-4间隙硬膜外穿刺,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后10 min、气腹后30 min、术毕15 min采集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以上各采血时点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 、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外 周血管阻力(SVR)及血气分析值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麻组清醒时间比硬膜外组长 (P< 0.01).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和麻醉后SpO2、CO、CI均平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MAP、HR在气腹建立后10 min下降,与麻醉前及同时间点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P、PAWP在气腹建立后逐渐增高,尤其是硬 膜外组PAP、PAWP气腹后30 min明显高于麻醉前 (P<0.05).两组患者PaO2在麻醉供氧 后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硬膜外组在气腹过程中PaCO2较麻醉前明显增高( P<0.05),气腹后30 min增高,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毕15m in下降至麻醉前水平.硬膜外组在气腹后HCO3-增大,术中的时点与麻醉前及全麻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5min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均可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在控制患者血压、调整呼吸循环功能、 维持良好的血气状态等多方面气管插管全麻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莫志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调节心血管 系统、治疗精神疾患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就小檗碱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崔国辉;黄秀兰;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颅内化脓性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少见但危害较大,应重点加以预防.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8.9%,病死率为3.8%~30%[1-3].
作者:易垒;张宗平;叶锋;黄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62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GM1治疗组(n=42)和对照组 (n=20).两组新生儿期均接受综合治疗,疗程10~14d.治疗组出院后每隔30d应用GM1 20mg+5%葡萄糖50m L 静脉点滴,并指导家属按月龄及发育缺陷给予功能锻炼,共4~6个疗程.对照组出院后未予 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及6、9、12月龄时的发育商(DQ).结果 治疗组康复39例,对 照组康复14例,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5).治疗组6、9、12月龄时的DQ分别为( 91.24±11.87)、(99.24±13.21)、(99.24±13.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3±10.56 )、( 84.97±11.36)、(88.76±1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结合功能锻炼治疗HIE疗效显著.
作者:叶华展;刘志伟;谢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神经介入治疗的32例脑缺血患者的施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2例均能顺利完成神经介入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脑出血1例,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和皮下血肿3例,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32例均于7~15d治 愈出院.结论 神经介入治疗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充足准备,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刘琪雄;廖耿;蒋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患者实行专科护理,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 根据医疗过程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3例均获临床康复.结论 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配合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邹丽菊;涂秀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 合患者17例,Ⅰ期治疗采用Twin-block矫治器,Ⅱ期治疗采用MBT固定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硬组织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 矫治前后下颌骨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在SNB角的增大和ANB角、OJ的减小,提示下颌骨的生长、面角增加和颌突角减小,上前牙轻 度内收和下前牙少量前倾.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于生长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产生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作者:詹春华;刘冰;赖晓宇;林重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11 410 例进行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 的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410例患者均配合良好,均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在SPECT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向导.
作者:龙贵珍;裴红;姚琼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株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临床上用API20E自动细菌分析仪分离出2 32株大肠埃希菌, 经过鉴定确认ESBLs菌株,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产 ESBLs108株.产ESB Ls菌呈多重耐药,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对产ESBLs菌具较高抗菌活性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结论 临床上出现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谢裕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妇女临界羊水过少时 ,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B超羊水指数(AFI)法估 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S/D值、生物物理评分、胎监及24 h尿雌三醇与肌酐的比值,比较 观察250例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者(观察组)和25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 )阴道试产后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时催产素激惹试验或宫缩应 激试验变异减速者54例,晚期减速者2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例(P<0.01),观察组羊水轻度粪染的发生率及急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2% vs 12.8%、34.0% v s 18.8,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若无胎儿窘迫,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黄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用Achenach儿童行为量 表(CBCL)和Moss家庭环境量表,对佛山市535名8~12岁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35名儿童中78名至少有一 种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6%,男女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健全家 庭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远远高于健全家庭(P<0.05);而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儿童之间, 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行为问题组在矛盾性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亲密度、知识性 、娱乐性、组织性上得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 家庭不健全、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矛盾性大、缺乏亲密度、情感表达不畅、组织娱乐性差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作者:林秀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 方法对78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的主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21.8%)、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18.0%)、 气管和支气管异物(16.7%)、鼻后滴流综合征(12.8%),其中<1岁婴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以 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为主(50.0%),其次为误吸奶汁(25%);1~3岁小儿慢性咳嗽病因 以气管、支气管异物为主(35.7%),其次为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14.3%);>3岁儿童慢 性咳嗽以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为主(36.84%),其次为鼻后滴流综合征(21.1%).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根据年龄段不同而异,主要病因有咳嗽 变异型哮喘或哮喘、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气管和支气管异物、鼻后滴流综合征,根据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等能确定绝大多数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
作者:涂燕青;李素;江月明;虞靖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肺心 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疏血通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组 利用常规的综合治疗,疏血通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入院时、治疗后第8天停止吸氧30min后均分别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常规治疗组疗效劣于疏血通治疗组(Hc=3.9100,P<0.05).疏血通治疗组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可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粘滞度及肺动脉高压,升高PaO2 水平,降低PaCO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华新;许志明;苏小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科收治的16例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4例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16中14例转入我科前误诊误治,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7例 ,小儿肺炎3例,先天性膈膨出、先天性肺囊肿、急性脓气胸和气胸各1例,误诊率高达87.5 %.14例经X线检查、 钡剂或碘油造影、CT、超声检查确诊;15例治愈,1例死亡(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迟发 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由于症状迟发且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提高对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进行特殊性检查且追踪观察是可望确诊的.
作者:何湛;程可洛;陈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的改变.方法 对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 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N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相对比.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电生理改变结果与手术发现完全及基本 符合率为92.3% .结论 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怡;黄绍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0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 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盆腔肿块者102例,腹壁切口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4 例,会阴侧切口处探及类似肿块1例,位于膀胱内不均质肿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4 %(89/108),误诊19例,误诊率为17.6%.结论 彩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艳艳;陈伟军;梁启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 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0.8938,P>0.05) ;但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5±7)d,对照组为(2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梁桂霞;李丹艳;王春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4例中,预后良好7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 亡9例,预后优良率(良好+中残)为47.1%(16/34).结论 在对冲性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手术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 出或术后病情恶化,应考虑有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维;游恒星;邱建东;陈氡;练晓文;方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分裂症、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100例分裂症和50例抑郁症患者予MECT治疗,分裂症者治疗5次为一疗程,抑郁症者治疗3次 为一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d直至疗程结束,每疗程前后予相应量表(分裂症用阳性与阴性症 状量表即PANSS,抑郁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即HAMD)评定效果;并观察及记录术中、术后的相关副反应.结果 分裂症患者的显效率60%,有效率97%;抑郁症患 者的显效率为84%, 有效率为98%.一疗程结束后患者的PANSS或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所有 病例术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可见麻醉药及肌松药常见副反应,但程度轻,均为暂时性 ,且能耐受,无患者中断治疗.结论 MECT对分裂症、抑郁症均有较好 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礼博;谢育南;黎群;李彩平;罗焕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应用大力碎石钳碎石、气压 弹道碎石、小切口取石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治疗94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结果 92例一次成功处理结石和PKRP;1例大力碎石钳碎石发生膀 胱穿孔行膀胱切开取石,1例多发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时间长,延期PKRP.术后6个月国际 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无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输血病例;尿道狭窄3例.结论 腔内碎石和小切口取石联合PKRP是 治疗BPH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对于较大、多发的膀胱结石,小切口取石仍然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木春;柳建军;扬惠娟;黄兴端;许志坚;吴宏;洪伟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