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血通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陈华新;许志明;苏小妹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 血气分析, 血液流变学, 肺动脉平均压
摘要: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肺心 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疏血通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组 利用常规的综合治疗,疏血通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入院时、治疗后第8天停止吸氧30min后均分别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常规治疗组疗效劣于疏血通治疗组(Hc=3.9100,P<0.05).疏血通治疗组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可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粘滞度及肺动脉高压,升高PaO2 水平,降低PaCO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缓解产妇产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9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3 例和对照组14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的认知、行为、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干预,3d后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0级疼痛76例, 1级疼痛32例,2级疼痛31例,3级疼痛1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40、23、48、30例,观察组的 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Hc=20.67,P<0.01).结论 对产妇认知、行为 、心理、环境等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增加产妇舒适感,促进其康复.

    作者:陈俊霞;黄五星;洪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129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 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 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 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 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卒死原因.

    作者:钟文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本文对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中的致病性抗原、补体活化及调节和足细胞特异蛋白的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圳炜;唐德燊;刘华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胎盘植入术前心理疏导的效果

    目的 观察胎盘植入患者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术前护理疏导效果.方法 对双 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胎盘植入患者13例给予术前心理护理疏导,比较疏导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 完成手术.13例患者心理疏导后的SAS和SCL-90的评分均较心理疏导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术前的心理疏导能减轻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

    作者:刘翔;马壮;赖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护理

    目的 通过对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患者实行专科护理,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 根据医疗过程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3例均获临床康复.结论 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配合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邹丽菊;涂秀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用Achenach儿童行为量 表(CBCL)和Moss家庭环境量表,对佛山市535名8~12岁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35名儿童中78名至少有一 种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6%,男女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健全家 庭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远远高于健全家庭(P<0.05);而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儿童之间, 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行为问题组在矛盾性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亲密度、知识性 、娱乐性、组织性上得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 家庭不健全、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矛盾性大、缺乏亲密度、情感表达不畅、组织娱乐性差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作者:林秀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45例和对照组28例.对 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3.125mg,2次/d,每2周递 增直至靶剂量(25mg,2次/d)或大耐受剂量.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脏功能以及血糖、胆固醇等变化,心脏事件以及药物耐受性.结果 (1)随访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死亡2例、中断卡维地洛2例,对照组死亡4例,均予 剔除;(2)治疗后卡维地洛组(41例)心脏功能LVEDD、LVESD及LVEF较对照组(24例)改善明显(P<0.05) ,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间,卡维地洛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5 vs 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两组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水肿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清钠、血清肌酐清除率、空腹血 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胆固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卡维地洛在老年 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事件发生,对血糖、血脂代谢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吾柏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野生型PTEN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的改进及其鉴定

    目的 为改进构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方法 用抑癌基因PTEN与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穿梭载体pAdTrack-CMV重组后转化含腺病毒骨架载体pAd Easy1的E.coli BJ5183(Ad-1 cells),以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限制酶PacⅠ线性化后 ,转染293细胞, 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并以Ad-PTEN感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后, 测其感染率.结果 获得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PTEN),受Ad-P TEN转染的293细胞发生肿胀或圆缩的形态改变,经PCR对传代的Ad-PTEN分析证实得到目的基因PTEN,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293细胞内有绿色荧光.通过Western blot可检测到293细 胞中PTEN蛋白高效表达.Ad-PTEN感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 感染率达80%~90%.结论 PTEN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可在细菌体内进行同源重组而构建,方法较简便、快速,且生成的病毒滴度高、感染率高.

    作者:林观平;李树梅;熊亮;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骨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骨科术后止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 分别采用PCEA和PCIA 方法进行术后镇痛,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眼评分、对镇痛泵的满意 度及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安静及活动时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差别, 无痛者均以PCEA组为多(P<0.01);PCEA 组患者的满意度比PCIA组高((P<0.01)); 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嗜睡发生率以PCIA组为高(P<0.05).结论 PCEA 较PCIA镇痛效果更佳,副作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飞文;李红华;甘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VEGF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方法检测16例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A组)、在位内膜组织(B 组)中VEGF的表达,并与16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 组)作对照.结果 A组、B组和对照组的VEGF表达率分别为93.75%(15/1 6)、56.25%(9/16)、25.00%(3/1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结论 VEGF作为诱 导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它可直接而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形成,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的高表达,提示其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晓燕;李玉芳;魏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裂症及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分裂症、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100例分裂症和50例抑郁症患者予MECT治疗,分裂症者治疗5次为一疗程,抑郁症者治疗3次 为一疗程,每次治疗间隔1d直至疗程结束,每疗程前后予相应量表(分裂症用阳性与阴性症 状量表即PANSS,抑郁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即HAMD)评定效果;并观察及记录术中、术后的相关副反应.结果 分裂症患者的显效率60%,有效率97%;抑郁症患 者的显效率为84%, 有效率为98%.一疗程结束后患者的PANSS或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所有 病例术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可见麻醉药及肌松药常见副反应,但程度轻,均为暂时性 ,且能耐受,无患者中断治疗.结论 MECT对分裂症、抑郁症均有较好 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礼博;谢育南;黎群;李彩平;罗焕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研究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质控与标准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目前是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中应用较广泛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技 术的很多细节和步骤均可能影响到结果,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就研究生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时的有关质控和标准化作了论述.

    作者:李飞虹;高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感染情况与AFP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140例PH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 )及AFP水平. 结果 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 BV感染124例(88.6 %),其中感染模式HBsAg、抗-HBe、抗-HBc 3项阳性(小三阳)为69例(49.3%),H BsAg、 HBeAg、抗-HBc 3项阳性(大三阳)32例(22.9%),单纯HBsAg阳性10例(7.1%).140例P 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 结论 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作者:梁淑连;李燕;曾钦凤;黄金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株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临床上用API20E自动细菌分析仪分离出2 32株大肠埃希菌, 经过鉴定确认ESBLs菌株,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产 ESBLs108株.产ESB Ls菌呈多重耐药,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对产ESBLs菌具较高抗菌活性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结论 临床上出现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谢裕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髌骨骨折前正中切口入路的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 了解髌骨骨折前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21例髌骨骨折采用前正中入路手术,比较手术 操作,术后锻炼,功能恢复等,初步评价其优缺点.结果 前正中入路视野暴露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21例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行膝关节锻炼,无刀口 裂开,瘢痕小,无伸屈功能受限,恢复满意,优良率为95.2%.结论 前正中入路损伤小,固定满意,早期锻炼安全,功能恢复快,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入路,值得推荐.

    作者:刘新;王思群;李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渗盐水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10%高渗盐水椎间盘注射联合突出物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检 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例,均为侧后型突出,突出面为椎间盘层面.在CT引导下穿刺,椎间盘内注入1.0~1.5mL10%高渗盐水,然后对突出物行射频 热凝.结果 术后4~5个月复诊,优39例,良30例,可7例,差7例,优 良率83.1%.随机抽查33例影像学变化:其中16例术后5个月复查腰椎CT示:突出物消失4例 ,缩小50%以 上6例,无明显变化6例.17例术后5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椎间盘高度与术前基本相等.结论 10%高渗盐水椎间盘注射配合突出物射频热凝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英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作用机理、免疫原性及其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本文对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作用机理、免疫原性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郑锦标;梁杰;张培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82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施护效果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 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 82例死亡8例 ,抢救成功74例,成功率为90.2%.结论 在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实 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药物护理、饮食与排便护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李冬梅;王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中医辨证符合心血瘀阻型的不 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两组除应用常规的心绞痛治疗以外 ,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合用辛伐他汀和注射用灯盏花素,均连续使用10 d. 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1%;治疗组显 效21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两组 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持续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但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哲林;游卫华;李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疏血通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肺心 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疏血通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组 利用常规的综合治疗,疏血通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入院时、治疗后第8天停止吸氧30min后均分别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常规治疗组疗效劣于疏血通治疗组(Hc=3.9100,P<0.05).疏血通治疗组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可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粘滞度及肺动脉高压,升高PaO2 水平,降低PaCO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华新;许志明;苏小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