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82例的护理体会

李冬梅;王小红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左心衰竭, 护理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施护效果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 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 82例死亡8例 ,抢救成功74例,成功率为90.2%.结论 在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实 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药物护理、饮食与排便护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胎盘植入术前心理疏导的效果

    目的 观察胎盘植入患者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术前护理疏导效果.方法 对双 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胎盘植入患者13例给予术前心理护理疏导,比较疏导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 完成手术.13例患者心理疏导后的SAS和SCL-90的评分均较心理疏导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术前的心理疏导能减轻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

    作者:刘翔;马壮;赖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78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 方法对78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的主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21.8%)、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18.0%)、 气管和支气管异物(16.7%)、鼻后滴流综合征(12.8%),其中<1岁婴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以 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为主(50.0%),其次为误吸奶汁(25%);1~3岁小儿慢性咳嗽病因 以气管、支气管异物为主(35.7%),其次为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14.3%);>3岁儿童慢 性咳嗽以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为主(36.84%),其次为鼻后滴流综合征(21.1%).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根据年龄段不同而异,主要病因有咳嗽 变异型哮喘或哮喘、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后、气管和支气管异物、鼻后滴流综合征,根据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等能确定绝大多数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

    作者:涂燕青;李素;江月明;虞靖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患者124例随机分 为全麻组和硬膜外组各62例,全麻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组选择L 3-4间隙硬膜外穿刺,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后10 min、气腹后30 min、术毕15 min采集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以上各采血时点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 、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外 周血管阻力(SVR)及血气分析值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麻组清醒时间比硬膜外组长 (P< 0.01).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和麻醉后SpO2、CO、CI均平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MAP、HR在气腹建立后10 min下降,与麻醉前及同时间点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P、PAWP在气腹建立后逐渐增高,尤其是硬 膜外组PAP、PAWP气腹后30 min明显高于麻醉前 (P<0.05).两组患者PaO2在麻醉供氧 后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硬膜外组在气腹过程中PaCO2较麻醉前明显增高( P<0.05),气腹后30 min增高,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毕15m in下降至麻醉前水平.硬膜外组在气腹后HCO3-增大,术中的时点与麻醉前及全麻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5min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均可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在控制患者血压、调整呼吸循环功能、 维持良好的血气状态等多方面气管插管全麻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莫志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应用大力碎石钳碎石、气压 弹道碎石、小切口取石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治疗94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结果 92例一次成功处理结石和PKRP;1例大力碎石钳碎石发生膀 胱穿孔行膀胱切开取石,1例多发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时间长,延期PKRP.术后6个月国际 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无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输血病例;尿道狭窄3例.结论 腔内碎石和小切口取石联合PKRP是 治疗BPH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对于较大、多发的膀胱结石,小切口取石仍然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木春;柳建军;扬惠娟;黄兴端;许志坚;吴宏;洪伟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ICU 患者病原菌菌谱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 CU )患者感染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必要的细菌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ICU患者所有细菌分离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a间共送ICU患者标本562份,共分离出病原 菌484株,阳性率达86.1%,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277株(57.2%),革兰阳性(G+) 球菌130株(26.9%),真菌77株(15.9%);在277株G-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 Ls)51株;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沙雷氏菌属、不动杆菌属、摩根菌、黄色色杆菌分别占33.2%、16.6%、14.8%、7.9%、6.1% 、5.8%、4.3%、4.3%;G+菌中葡萄球菌属占86.9%,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9.6%,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占表皮葡萄球菌的68.2%;分离 出的病原菌菌株数逐年增加,G-杆菌的构成则有所下降(60.8%~52.9%), 真菌感染呈 上升趋势(13.9%~18.4%);亚胺培南对G-杆菌耐药率为<10%(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天然 耐药100%外),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泊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对G -杆菌耐药率>33%,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对G+菌的敏感率为100%,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头孢呋辛、特治星、克拉霉素对G+菌耐药率>42%.结论 ICU患 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高,亚胺培南对G-杆菌敏感性好, 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G+菌有很高敏感性.

    作者:林小菊;梁一波;邓玉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

    目的 分析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0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 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盆腔肿块者102例,腹壁切口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4 例,会阴侧切口处探及类似肿块1例,位于膀胱内不均质肿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4 %(89/108),误诊19例,误诊率为17.6%.结论 彩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艳艳;陈伟军;梁启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本文对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中的致病性抗原、补体活化及调节和足细胞特异蛋白的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圳炜;唐德燊;刘华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VEGF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方法检测16例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A组)、在位内膜组织(B 组)中VEGF的表达,并与16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 组)作对照.结果 A组、B组和对照组的VEGF表达率分别为93.75%(15/1 6)、56.25%(9/16)、25.00%(3/1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结论 VEGF作为诱 导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它可直接而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形成,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的高表达,提示其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晓燕;李玉芳;魏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方法 取45袋混合血小板,随机分为低速、中速、 高速组各15袋,分别以10~20、60~70和150~160 mL/min的流速进行连续性 过滤,并用常规方法检测混合血小板过滤前后的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比较 3组WBC去除率和PLT回收率.结果 中速组和高速组的PLT回收率均高 于低速组(P<0.01),低速组和中速组的WBC去除率均高于高速组(P<0.05).结论 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不同,60~70 mL/min是混合血小板较为理想的滤过速度.

    作者:陈龙菊;梁其隆;甘芳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檗碱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小檗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调节心血管 系统、治疗精神疾患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就小檗碱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崔国辉;黄秀兰;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26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 etachment, RD)的特点.方法 对126例孔源性RD患者的年龄、性别、眼 别、就诊时间、职业、教育程度、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孔源性RD患者占同时期眼科住院人数的5.63%,男 女比例为2.5:1.平均患病年龄为50.7岁,其中16%在20~29岁发病,50~69岁发病者达到7 7%.有22例在发病1周以内就诊, 10例在发病6个月以上就诊.简单型视网膜脱离有32例, 其中31行巩膜外加压治疗;比较复杂型78例(占59.1%),其中有71例行巩膜环扎等 治疗;复杂型为21例(占17.4%),其中只有1例行巩膜环扎术.术前视力有88只小于等于0. 05,占67.2%,手术后行视力检查的102只眼中,22只眼视力小于等于0.05,占21.5%.结论 本组RD患者占同期眼科患者的5.63%,男性多于女性,有20~29岁和50 ~70岁两个高峰,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视力.

    作者:赵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分析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神经介入治疗的32例脑缺血患者的施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2例均能顺利完成神经介入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脑出血1例,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和皮下血肿3例,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32例均于7~15d治 愈出院.结论 神经介入治疗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充足准备,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刘琪雄;廖耿;蒋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胰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 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胰康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 治疗组 和对照组降低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1.7%,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 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胰康胶囊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作者:符文;柯远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与核素治疗的护理

    目的 提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11 410 例进行SPECT全身检查和核素治疗 的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410例患者均配合良好,均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在SPECT检查和核素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向导.

    作者:龙贵珍;裴红;姚琼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作用机理、免疫原性及其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本文对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作用机理、免疫原性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郑锦标;梁杰;张培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研究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质控与标准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目前是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中应用较广泛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技 术的很多细节和步骤均可能影响到结果,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就研究生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时的有关质控和标准化作了论述.

    作者:李飞虹;高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感染情况与AFP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140例PH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 )及AFP水平. 结果 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 BV感染124例(88.6 %),其中感染模式HBsAg、抗-HBe、抗-HBc 3项阳性(小三阳)为69例(49.3%),H BsAg、 HBeAg、抗-HBc 3项阳性(大三阳)32例(22.9%),单纯HBsAg阳性10例(7.1%).140例P 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 结论 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作者:梁淑连;李燕;曾钦凤;黄金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4例中,预后良好7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 亡9例,预后优良率(良好+中残)为47.1%(16/34).结论 在对冲性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手术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 出或术后病情恶化,应考虑有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维;游恒星;邱建东;陈氡;练晓文;方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129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 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 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 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 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卒死原因.

    作者:钟文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仙鱼汤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仙鱼汤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总多糖的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以水为溶媒的提取条件.结果 溶媒用量、提取次数对各指标都有影响,优选出佳的提取工艺即溶媒用量为15倍,每次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3次,浸泡10mi n.结论 该方法能提出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稳定可行,为仙鱼汤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彭新生;周艳芳;王孔治;陈锐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