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35例宫颈糜烂的发病因素分析

李红

关键词:宫颈糜烂, 阴道炎,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糜烂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妇科门诊体检的3 127例妇女中发现的宫颈糜烂病例8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年龄组宫颈糜烂患病率分别为30.9%和33.0%,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有阴道炎史者比无阴道炎史患病率高(34.9% vs 22.3%,P<0.01);阴道手术产组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0.5%,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性生活频率及避孕方式与宫颈糜烂关系不大(P>0.05).结论 宫颈糜烂的发病与年龄、阴道炎、阴道局部损伤及继发感染有关.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尿酸酶比色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5例、心肌梗死组120例和健康对照组170例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健康人.

    作者:谢细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总结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GE-V730阴道探头对76例宫颈癌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CT扫描、膀胱镜和结肠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例宫颈癌全部经病理证实.超声检出58例,检出率为76.3%.其中未检出18例宫颈癌中,有15例为早期浸润癌,另3例为浸润癌.超声检出癌组织未侵犯周围脏器43例,手术证实符合者42例(占97.7%);有癌组织侵犯周围脏器者15例,均经手术证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癌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结论 阴道彩色多普勒能诊断宫颈癌的准确性高,并能观察侵犯周围脏器的范围及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早期浸润癌的诊断则需依赖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子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宫颈锥切术等手段.

    作者:梁艳艳;黄宇虹;谭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时乌司他丁对CD14+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 )时血液中CD14+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及其胞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乌司他丁对外周血液中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 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患者3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全麻诱导前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2000 UI/kg ,对照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主动脉开放时(T3) 、主动脉开放30 min (T4)、术后5h(T5)、术后第2天晨8 时(T6)采集动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和HSP70表达变化; ELSIA检测上述各时点TNF-α、IL-6的血浆浓度.结果 两组在T2~T6的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和其胞内HSP70表达以及TNF-α、IL-6血浆浓度均较T1的增加(均P<0.01或0.05);乌司他丁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的上升幅度低(均P<0.01或0.05).结论 CPB时静脉应用乌司他丁可能通过减少HSP70等内源性危险信号产生,抑制TLR4受体表达而减轻CPB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

    作者: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2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全身状况采用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和侧脑室引流术.结果 综合GCS和Barthel 评分,128例中,优25例(19.5%)、良49例(38.1%)、中30例(23.4%)、差3例(2.3%)、死亡21例(16.4%).结论 个体化选择术式及熟练操作技巧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超早期微创手术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其杰;李斌;钟晖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自编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100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对影响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人的关心程度、医患关系、焦虑、抑郁等在依从者和不依从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在年龄、性别及瓣膜的型号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焦虑、抑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稳定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康复干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长缨;何湛;古剑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孕激素辅助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孕激素辅助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诊治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激素辅助治疗组(简称辅助组)因癌死亡2例(3.7%),对照组则为6例(11.8%);辅助组3 a存活率为96.3%(52/54),对照组为88.2%(45/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和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组的复发或转移比例(10/68 vs 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3a无瘤存活率为86.8%(59/68),后者为100.0%;前者3a存活率为88.2%(60/68),后者为100.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因癌死亡比例(8/68 vs 0/3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群;黄东;吴菲远;吴小容;林心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12例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选用18种常见本土化标准变应原对湛江地区4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412例患者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率为84.5%,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79.4%)、蟑螂(27.4%)、棉絮(18.2 %)、海蟹(13.6%)、狗毛(11.2%),其中粉尘螨是主要和强烈的变应原.结论 粉尘螨是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的变应原.

    作者:钟文伟;赵云峰;黄锦葵;吴达才;陈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切口皮瓣下剥离大汗腺治疗腋臭186例

    目的 了解小切口皮瓣下剥离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 对186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翻转皮瓣直视下剥离大汗腺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186例均无出现皮肤坏死现象,腋臭气味消失,术后日常生活即可自理,不需陪护,切口隐蔽,瘢痕细小,较早恢复上肢活动.结论 小切口皮瓣下剥离大汗腺治疗腋臭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邓恩;邵奕;黄木平;林燕凤;邱世国;董嘉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07年1-6月门诊处方5 800张.根据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约占1.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79%,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9.6%.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为主,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冯玉珍;蔡伟明;蔡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及电动切削系统在喉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鼻内镜及电动切削系统配合支撑喉镜在喉微创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3例喉部良性疾病患者(包括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和披裂囊肿)在支撑喉镜加鼻内镜下应用电动切削系统进行微创手术.结果 43例均一次手术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20例,治愈19例,好转1例;会厌囊肿14例,披裂囊肿1例,全部治愈;喉乳头状瘤8例,治愈4例.全部病例随访4个月至2 a,除4例小儿喉乳头状瘤外,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和电动切削系统在治疗喉部某些良性病变中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等优点.

    作者:崔德威;许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新兵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新兵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0名新兵按年龄、身高和体重配对,随机分为牛磺酸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牛磺酸组每天口服牛磺酸胶囊6.0 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6.0 g,均服14 d.于试验前后检测各组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后3 min心率、血乳酸浓度、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力和GSH-Px活力.结果 两组试验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除RBC-SOD活力外,其余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牛磺酸能对抗机体运动后的自由基损伤,提高新兵的运动能力,有助于提高战士的训练水平.

    作者:王瑞峰;黄跃敏;吕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IgA肾病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小儿IgA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服用中药,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尿分析、肾功能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38例中,完全缓解12例,显著缓解16例,好转6例,无效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5、13、11、8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5.73,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BUN及尿RBC计数均明显下降,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gA肾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何志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首次AMI患者行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分析PCI术前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与术后1 h ST段下降幅度.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B组: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l h取外周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PCI术前与术后l h ET和NO水平.结果 所有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h E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NO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 h的 ET水平比术前更高,NO则更低(P<0.05).ST段迅速下降组PCI术前与术后1 h相比,ET水平增高(P<0.05),NO无明显变化(P>0.05).ST段持续抬高组PCI术前与PCI术后1 h相比,ET水平明显升高(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PCI术后ST段迅速下降组与ST段持续抬高组比较,ST段迅速下降组ET水平低(P<0.01),NO水平则高(P<0.05).结论 AMI及PCI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中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AMI经PCI术后ST段的下降与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特别与NO含量有关,PCI术后NO水平未降低者心电图ST段下降迅速.

    作者:陈力;贺巧云;凌文革;匡希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超监测对提高置器质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B超监测对置器距离进行干预,以提高置器质量,较好地发挥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效果.方法 对402例健康育龄妇女放置IUD前先以B超测量宫底厚度,置器后实时扫描IUD宫内定位,从子宫纵切图像上测量IUD上缘至宫底外缘距离,若其距离超过设定标准则重置于设定范围.定期随访其避孕效果.结果 本组402例在B超监测下置器仍有3.48%(14/402)需重置,置器后退出时有回带感2.99%(12/402).3例因严重前倾屈干预失败置器0.75%(3/402).第24个月继续存放率为92.23%,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总停用率(分别为0.30%、1.50%、6.60%和9.70%).结论 B超监测有助于提高置器质量,从而较好地发挥IUD的避孕效果.

    作者:麦小珊;陈比红;邓国洪;张娟纺;黎超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红霉素、甲硝唑和利福平联用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霉素、甲硝唑和利福平联用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100例,按糜烂面积分为轻度52例,中度36例和重度12例,将红霉素0.25g×9片、甲硝唑0.2g×6片和利福平0.15g×3片依次放置于阴道后穹隆,1次/d,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 轻、中、重度宫颈糜烂组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45、6、1、0,27、8、1、0,0、3、7、2(Hc=45.3218,P<0.01);轻度、中度组宫颈糜烂的疗效好,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宫颈糜烂的疗效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 红霉素、甲硝唑和利福平联用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方法 简单、易掌握等优点.

    作者:赵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29例疾病分类错码的统计分析

    目的 寻找国际疾病分类错码的原因及降低错码率的方法.方法 用ICD-10标准对我院2007年1月1日至6月31日疾病分类编码进行重新核查分类编码,发现由于4种原因造成编码错误229例.结果 在229例错码中,不规范的诊断致错码139例(60.7%),编码技术不娴熟错码63例(27.5%),病历记述不清而致错码22例(9.6%),审阅病历不详致错码5例(2.2%).结论 要降低错码率,医生必须学习ICD,以规范诊断;编码员要有精湛的分类技术及临床医学知识.

    作者:李东敏;梁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洛伐他汀影响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运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细胞粘附人工重组基底膜实验检测洛伐他汀对HO-8910PM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趋化运动及对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洛伐他汀作用HO-8910PM细胞6h后能抑制其体外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其中8 μmol/L抑制率分别为(79.18±0.21)%、(59.40±0.80)%和(14.08±1.28)%.结论 洛伐他汀能有效地抑制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是潜在的抗肿瘤转移药物.

    作者:张建和;符伟玉;覃燕梅;莫丽儿;梁念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ALT高基线水平慢性乙型肝炎68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高ALT基线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30例ALT水平升高(>5 ULN)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每次口服甘利欣胶囊150 mg及五酯胶囊22.5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初始2周两组均给予静脉滴谷胱苷肽及水溶性维生素.结果 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 vs 83.9%、91.2% vs 38.7%、85.3% vs 32.3% (均P<0.01).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随访12个月时的持久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 vs 79.0%、94.1% vs 32.3%、89.7% vs 27.4%、70.6% vs 19.4%(均P<0.01).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ALT、HBV DNA反弹或病情加剧,而对照组有11例病情加剧,其中发生重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9例.结论 拉米夫定对ALT高基线值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阻止病情加剧,是慢性乙型肝炎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作者:陈小萍;李耀才;伍思国;陈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产后康复按摩2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400例在我院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产后康复按摩.产后第6天,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子宫收缩良好、一般、差者分别为196、4、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60、35、5例;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中、少者为144、49、7例,对照组则分别为99、56、4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产妇产后乳汁淤积、乳房硬结、乳房变小、宫缩乏力、腰酸背痛、会阴坠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或0.05).结论 产后康复按摩能促进产妇子宫复旧,乳汁分泌,能有效降低产后乳房、子宫复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蔡妹;陈晓丽;马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BMSCs是近年来细胞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研究发现对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其对缺血性心脏病体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几方面对BMSCs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阐述.

    作者:秋辉;郑惠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