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菊;邓玉丽;梁一波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生化妊娠175例(生化妊娠组)和停经≤49d要求药物流产者185例(宫内妊娠组)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2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生化妊娠组与宫内妊娠组的完全流产数和不完全流产数分别为167、8和141、44.生化妊娠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宫内妊娠组(95.4% vs 76.2%),而不全流产率低于宫内妊娠组(4.6% vs 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流产失败者.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无需等待确定宫腔内临床妊娠后再处理.
作者:龙琼华;莫奕彩;朱秀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新兵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0名新兵按年龄、身高和体重配对,随机分为牛磺酸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牛磺酸组每天口服牛磺酸胶囊6.0 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6.0 g,均服14 d.于试验前后检测各组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后3 min心率、血乳酸浓度、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力和GSH-Px活力.结果 两组试验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除RBC-SOD活力外,其余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牛磺酸能对抗机体运动后的自由基损伤,提高新兵的运动能力,有助于提高战士的训练水平.
作者:王瑞峰;黄跃敏;吕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经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50例子宫腔内病变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定位摘取病变组织或诊断性刮取内膜.结果 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5.3%(128/150),阴道B超的符合率为54.0%(8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B超是筛选子宫腔内病变的方便、简捷、有效与经济的方法 .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可靠和理想的手段.
作者:黄小静;罗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绝经期妇女采用超声实时全程监视引导法行取环术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7年用BELSON700型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引导下对127例(试验组)绝经期妇女取环术的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资料,与2006年采用传统法108例 (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取环成功率为96.1%(122/127),高于对照组的85.2%(92/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取环术时间为(2.5±1.3)h、术中出血量为(4.4±1.2)mL,分别(短)少于对照组的(3.3±1.6)h和(5.8±1.4)mL(P<0.01);试验组发生术后IUD残留、嵌顿和断裂分别为1、2、2例,对照组分别为7、10、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超声实时全程监视引导绝经期取环术的成功率高,较少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许萱子;黄红梅;李爱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运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细胞粘附人工重组基底膜实验检测洛伐他汀对HO-8910PM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趋化运动及对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洛伐他汀作用HO-8910PM细胞6h后能抑制其体外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其中8 μmol/L抑制率分别为(79.18±0.21)%、(59.40±0.80)%和(14.08±1.28)%.结论 洛伐他汀能有效地抑制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是潜在的抗肿瘤转移药物.
作者:张建和;符伟玉;覃燕梅;莫丽儿;梁念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 观察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清UA 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GB)等水平,并根据患者治疗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UA升高发生率为26.47%,UA升高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68±5.77),病死率为11.11%,均明显高于UA正常患者(10.34±7.67,4.00%)(P<0.01或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UA 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须引起重视.
作者:陈远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 63例急性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分1~2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并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以退热时间为主要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3.95±0.68)、(4.03±0.62)、(4.76±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作者:李波;冯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常压液相沸腾回流法制备纳米ZnO时溶液中Zn2+的转化率.方法 选用Zn(NO3)2与NaOH以不同摩尔量混合反应,在不加添加剂条件下,采用常压液相沸腾回流法制备纳米ZnO,反应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取出少量反应液,测定其中Zn2+浓度.结果 与结论 摩尔比一定时,不同反应时间溶液中Zn2+浓度不同,不同摩尔比时,溶液中Zn2+浓度也不同;从测定的数据可分析Zn2+的转化率和纳米ZnO的收率.结果 表明Zn(NO3)2与NaOH摩尔比为1∶3时,纳米ZnO收率高.
作者:罗辉;贾振斌;邱敏;刘彩云;赖香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近3a我院妇女阴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检出情况,以及影响感染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16 224例妇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11 356例健康体检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6 224例患者中,病原体的检出率为67.6%,其中条件菌27.3%、真菌18.4%、加德纳杆菌(GV)14.1%、纤毛菌4.6%、滴虫2.2%、淋球菌1.0%,感染人数逐年增加(均P<0.01).在11 356例健康体检妇女中,病原体检出率为16.8%,其中真菌7.4%、加德纳杆菌6.3%、纤毛菌2.4%、滴虫0.7%.3a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46.7%,患者感染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区域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 本地区妇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以条件菌和真菌为主,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可影响其感染情况.
作者:林小菊;邓玉丽;梁一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近16 a收治的13例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腹腔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病情多较重,多需术中确诊,合理的术式是胰腺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袁远程;曾秀芳;梁美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2月后的生存质量随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智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自编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100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对影响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人的关心程度、医患关系、焦虑、抑郁等在依从者和不依从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在年龄、性别及瓣膜的型号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焦虑、抑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稳定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康复干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长缨;何湛;古剑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BMSCs是近年来细胞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研究发现对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其对缺血性心脏病体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几方面对BMSCs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阐述.
作者:秋辉;郑惠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孕激素辅助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诊治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激素辅助治疗组(简称辅助组)因癌死亡2例(3.7%),对照组则为6例(11.8%);辅助组3 a存活率为96.3%(52/54),对照组为88.2%(45/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和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组的复发或转移比例(10/68 vs 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3a无瘤存活率为86.8%(59/68),后者为100.0%;前者3a存活率为88.2%(60/68),后者为100.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因癌死亡比例(8/68 vs 0/3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群;黄东;吴菲远;吴小容;林心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保留喉功能下咽癌手术患者的施护方法.方法 对29例保留喉功能下咽癌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施护和完善各项准备,术后施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合理的营养支持及详细观察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29例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1例并发咽瘘,经加强换药及护理后痊愈;1例并发切口出血,经加压包扎,加强止血治疗及护理后痊愈.29例喉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均能从口腔进食,发音流利,略声嘶,但不影响日常语言交流.结论 术前做好语言交流准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给予均衡合理的营养支持及对并发症的仔细观察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陈舒燕;曾喜勤;蔡兰珠;陈雪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eAg与HBV-DNA水平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2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为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的血清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进行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HBeAg阳性的血清样本中有195例HBV-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7.5%.200例中有115例(占57.5%)HBV-DNA为(1~9)×107 copies/mL,70例(35.0%)为(1~9)×104 copies/mL,10例(5.0%)为500~1 000 copies/mL,5例(2.5%)未检测到.结论 HBeAg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程度.
作者:张韶斌;陈斯亮;罗莞超;高映萍;罗秋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红霉素、甲硝唑和利福平联用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100例,按糜烂面积分为轻度52例,中度36例和重度12例,将红霉素0.25g×9片、甲硝唑0.2g×6片和利福平0.15g×3片依次放置于阴道后穹隆,1次/d,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 轻、中、重度宫颈糜烂组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45、6、1、0,27、8、1、0,0、3、7、2(Hc=45.3218,P<0.01);轻度、中度组宫颈糜烂的疗效好,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宫颈糜烂的疗效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 红霉素、甲硝唑和利福平联用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方法 简单、易掌握等优点.
作者:赵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失败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0例.外固定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或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治疗,钢板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结果 在控制桡骨的短缩、关节面的塌陷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方面,钢板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P<0.01或0.05).术后两组的Garl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25908,P>0.05).结论 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控制桡骨的短缩、关节面的塌陷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方面,钢板内固定优于骨外固定器固定.
作者:马楚平;何光联;梁江山;欧迪军;李康养;刘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26例AMI患者、39例SAP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尿酸和总胆红素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MI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而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总胆红素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MI组(P<0.01或0.05).结论 血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曾钦凤;钟毓琼;梁淑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营养法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遵医嘱通过饮食调控,控制水、钠、嘌呤、蛋白质等的摄入量,且以药膳辅助治疗(痛风发作期经药物治疗)门诊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23例(治疗组),并与不遵医嘱的1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痛风发作期患者用别嘌呤醇、吲达帕安、卡托普利等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a内治疗组因痛风复发再次到医院治疗的有4例,而对照组则有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营养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效果较好,并能长期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淑惠;任间仪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