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ALT与AST分析

卫茜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DNA,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摘要:目的 了解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CHB患者和45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BeAg阳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0×107 copies/mL和5.85×106 copies/mL;HBeAg阴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23×106 copies/mL和4.57×106 copies/mL.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DNA阳性、ALT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阳性例数高于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eAg有很好的一致性.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肝素对危重新生儿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期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对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间符合诊断标准的94例新生儿SIRS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次加用小剂量肝素(5u/kg)皮下注射,每6h 1次,连用3d,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SIRS持续时间>3d者16例(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例(60.9%),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4%、4.2%vs34.8%、17.4%)(P<0.01或0.05);两组治疗后的PLT、CRP及D-D水平均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使用肝素后凝血指标均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有效缩短SIRS持续时间,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

    作者:廖志勤;杨少芬;和强;虞靖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ALT与AST分析

    目的 了解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CHB患者和45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BeAg阳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0×107 copies/mL和5.85×106 copies/mL;HBeAg阴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23×106 copies/mL和4.57×106 copies/mL.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DNA阳性、ALT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阳性例数高于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eAg有很好的一致性.

    作者:卫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度法定量动态检测80例不同类型的ACS患者[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血清的CRP水平,同期检测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血清的CRP水平做对照,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AMI、UAP、SAP患者的CRP水平分别为(21.92±4.27)、(12.35±9.51)、(7.11±1.39) mg/L,以AMI组高,SAP组低,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发病早期CRP水平的高低同ACS关系密切,CRP对冠心病的发生或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判断冠心病危险度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陈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体会

    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艺术鉴赏知识和方法,以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开阔艺术视野,陶冶高尚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文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是我们开设此课的教学目的所在.

    作者:罗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维阴道超声对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阴道超声 (3D-TVS) 对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8例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3D-TVS检查,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宫内节育器(IUD)异常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2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72.4%,3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1).结论 3D-TVS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宫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宫腔小型病变如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作者:罗莉;陈莞春;贺芝英;段学蕴;张秀果;吕晓亮;韩淑珍;吴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校基层教学单位建立与应用PDCA循环法的可行性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后,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重视,探索如何建立一套适合高等教育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以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为试点,来探讨PDCA循环法在基层教学单位的建立与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初步的实施计划.

    作者:申志华;黄培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3例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53例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1例痊愈(77.4%),7例好转(13.2%),5例死亡(9.4%).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结论 老年肺结核易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叶钧强;钟小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胚胎造血干Sca-l+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胚胎造血干细胞抗原阳性(Sca-l+) 细胞亚群在合适的体外诱导体系下向肝细胞或肝细胞前体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Sca-l+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转甲状腺蛋白mRNA水平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FP和CK8/18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检测细胞糖原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结果 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Sca-l+细胞能达到(85.57±1.66)%的纯度(P<0.01),对分离前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小(P<0.05).随着诱导分化时间延长,细胞形态明显向肝细胞变化,AFP表达消失、CK8/18蛋白表达升高,ALB、转甲状腺蛋白mRNA表达升高,且细胞糖原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增强,逐渐向成熟肝细胞转化.结论 免疫磁性分离法能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胚胎造血干Sca-1+细胞,并能够向肝脏细胞分化.

    作者:缪辉来;张晟晃;陈念平;陈明;郑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Kessler跟骨直接缝合法治疗跟腱断裂伤27例分析

    目的 总结跟腱附丽点重建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7例跟腱附丽点损伤患者跟腱近端采用Kessler法缝合、远端与跟骨直接缝合(Kessler跟骨直接缝合法),术后屈膝40°、足踝跖屈30°位长腿石膏夹板固定6周.结果 本组24例获随访11个月~3a,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依照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其中优2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 Kessler跟骨直接缝合法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跟腱附丽点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林晓蓬;朱肖奇;程小芸;陈荣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3种不同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C组(n=18、27、24).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 A、B、C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18.9887,P<0.01);A组与B、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而与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效果相当.

    作者:罗志军;陈杏绮;连丽虹;王和庚;伍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5种常见老年病血液流变学、血糖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与比较

    目的 检测并比较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冠心病5种老年病的血液流变学、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方法 比较正常人(对照组)302例、高血压病组105例、糖尿病组29例、脑梗死组151例、脑动脉硬化组63例、冠心病组149例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全血粘度(10S-1、60S-1、150S-1)、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升高,血沉降低;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全血还原粘度(10S-1、60S-1、150S-1)、红细胞电泳指数均升高;高血压病组血沉方程K值升高;冠心病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纤维蛋白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糖尿病组血糖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常见老年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张树宏;王新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胶带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42例分析

    目的 观察胶带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42前庭大腺脓(囊)肿患者行胶带挂线造口术治疗.结果 随访3~24个月,42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胶带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保留了前庭达大腺的生理功能,简单、方便,疗效好.

    作者:马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东莞市社区门诊部120名护士手卫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门诊部护士手卫生情况,为加强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12家社区门诊部120名护士的手卫生情况及影响洗手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120名护士对手卫生情况各调查项目知晓率高为73.3%,低为56.6%,平均为66.6%.未能执行手部卫生者37人,未执行率为30.8%,其中35.1%认为工作忙忽视手的清洁,29.7%认为洗手设施不足,21.6%认为带手套操作不必洗手,13.5%因害怕长期洗手消毒会损伤皮肤.结论 社区门诊部护士存在对手清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门诊部存在洗手设备不足等问题.卫生管理部门要提高护士对手部清洁的无菌观念,以减少获得性感染.

    作者:李雪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和TNF-α、IL-6和IL-10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氟伐他汀组3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法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模拟而不结扎.手术成功后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8mg/k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8周.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下降速率(和dp/dtmax),心肌组织NO-2/NO-3、MDA、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 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HR增快,LVSP、dp/dtmax和-dp/dtmax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组HR减慢,LVSP、dp/dtmax和-dp/dtmax升高,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NO-2/NO-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氟伐他汀组NO-2/NO-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伐他汀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降低心肌过氧化损伤,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作者:陈哲林;李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48例严重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体会,提高闭合性肾脏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Ⅲ及以上级别的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治疗36例,痊愈31例,痊愈率为86.1%;早期出现继发性血肿3例,感染6例,均治愈;死亡5例.结论 及时、准确地对肾损伤进行伤情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是严重肾损伤治疗

    作者:陈华忠;许志坚;黄建新;徐汉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强临床带教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现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阶段,实习效果的好坏除与实习生自身努力外,还与临床带教的具体实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培养实习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以临床为重点,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和带教能力的培训等综合措施来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作者:蔡敏;李伟荣;廖铁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用硫酸钙骨粉在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治疗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3~30mL采用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充填修复.结果 20例经过0.5~3a的随访,术后骨缺损区新骨生长良好,无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结论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内,有利于刺激新骨形成,无毒副作用.

    作者:陈科;曾荣;冯燕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本文就如何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坚持教学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四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孙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85例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观察85例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脑动脉瘤行MSCTA、DSA诊断与治疗.结果 85例中MSCTA共诊断出脑动脉瘤95个,DSA诊断出脑动脉瘤96个,术后确诊为脑动脉瘤96个.MS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9.0%(95/96).43例行血管内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治疗,42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8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者术后3d因脑水肿而死亡.结论 MSCTA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冲云;张乃崇;蔡勇;李穗燕;钟燕洁;赵瑛喆;陈世达;林志国;黄旅辉;贺红艳;李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参联合aFGF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大脑的保护作用,旨在为该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作新生HIBD大鼠模型后给予丹参、aFGF和丹参+aFGF,观察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变化;计数病变大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新生血管和脑皮层的凋亡细胞数.结果 (1)空白对照组中NO和iNOS含量明显增多,使用丹参后NO和iNOS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新生血管数和VEGF阳性细胞数少,使用aFGF后两者明显增多,丹参+aFGF组两者数量增多,与丹参组及aFG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使用丹参或aFGF后脑皮层的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aFGF组脑皮层的细胞凋亡细胞数减少更明显,与丹参组、aFG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aFGF治疗新生HIBD大鼠在保护脑功能、促进血管增生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陈志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