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

张凌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早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早期行TCD检查并与头颅CT进行比较.结果:梗死灶相对应的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共84例,异常率为84.0%,其中大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6.3%,小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1.6%.各梗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均明显低于健侧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TCD检测无创伤,可直接对早期脑动脉硬化梗死做出判断,对急性硬化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多水平线性模型在问卷信度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多水平线性模型在量表问卷调查员间信度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评价修订的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调查员间的信度.结果:对于A-DQOL量表总分而言,调查员间的信度高达0.93;对于A-DQOL量表4个维度得分而言,调查员间的信度亦在较高水平上波动(0.930-0.964).结论: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评价量表问卷调查员间的信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丹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IUD失败妇女放置吉妮致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失败史妇女放置新型-吉妮致美的避孕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将曾使用金属单环至少有一次失败的妇女220例,随机分为吉妮致美组(以下简称吉美组)(n=110)和Tcu组(n=110),分别放置吉妮致美和Tcu380A,于置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吉美组及Tcu组累计24个月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9%、1.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UD脱落率分别为0.9%,6.5%,吉美组明显低于Tc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UD因症取出率分别为1.9%、7.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UD续用率分别为96.3%、84.1%,吉美组明显高于Tc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带节育器者白带增多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腰腹痛的症状,吉美组发生率明显少于Tc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吉美IUD具有避孕效果好、脱落率低、因症取出率低、续用率高和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冯亦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Sr-90Y敷贴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和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放射性核素敷贴器(90Sr-90Y敷贴器)治疗毛细血管瘤、神经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对157例毛细血管瘤患者、65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90Sr-90Y敷贴器进行β射线外照射治疗.剂量安排:一次大剂量法5~15Gy,酌情间隔4~8周进行下一次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治愈 95例(60.5%), 显效44例(28.0%),有效18例(11.5%),无效0例,总显效率100.0%.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治愈14例(21.5%),显效32例(49.2%),有效19例(29.2%),无效0例,总显效率100.0%.结论:对毛细血管瘤和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此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健;苏敏;黄红;刘秀芊;唐静;梁伟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配合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血管瘤13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配合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血管瘤患者2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32例,采用平阳霉素作瘤体注射,并配合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进行治疗;对照组121例,单独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3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6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77.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3.7145,P<0.01).结论:平阳霉素瘤体注射配合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血管瘤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平阳霉素注射血管瘤法.

    作者:张萍;刘永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10月骨科出院病历446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计算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结果:446份出院病历中,401份使用抗菌药物,共计6类25种,包括β-内酰胺类(15种)、喹诺酮类(4种)、林可霉素类(1种)、氨基糖甙类(4种)、四环素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抗菌药物的用量排序,以林可霉素类居首,头孢菌素类次之, 喹诺酮类第3,这3类药物费用占抗菌药总费用的74.6%.结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合理的,但应注意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彩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银环蛇咬伤致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

    患女,7岁,因被银环蛇咬伤后出现阵发性腹痛,随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四肢无力,2h后出现意识不清、全身瘫痪、呼吸停止,于当地医院予气管插管、气囊通气等抢救后,我院急诊出车接回.入院体查:体温37.2 ℃,呼吸0次/min,脉搏169次/min,血压104/69 mmHg.神志不清,昏迷状,压眶反射消失,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气囊人工通气下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率169次/min,心律规整,心音稍低钝,无杂音.

    作者:廖辉奇;梁春杰;卓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50例效果观察及其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效果及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10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自主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 vs 54%),观察组24 h内下床活动者、24 h内排气者及24 h内拔除尿管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例数分别为20 vs 7、23 vs 8、27 vs 17),尿潴留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 vs 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高效等优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严谨的术中操作配合及术后悉心的护理均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许春霞;唐忠萍;冼华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身状态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身状态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心身状态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根据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各项SCL-90统计指标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例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者有67例(占83.8%),余13例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指导,可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秋仪;林健;李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校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国际教育接轨和对我国英语教学、专业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产物[1],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的看法、认同度和评价,将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此,本文对本科生双语教学的现状作了调查,为我校的双语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钟遂平;谢翔天;沈玉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处理方法制备裸鼠组织切片的效果比较

    为了提高裸鼠组织制片质量,笔者针对人体组织与裸鼠组织存在结构不同的特点,改进了常规的脱水、透明、浸蜡的制作过程,解决了裸鼠组织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蔡琼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患儿确诊DIC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肝素每次0.05~0.1 mg/kg,加生理盐水1~2 mL稀释后静脉推注,每12 h 1次.结果:27例均于用药后24h内出血停止并痊愈出院,有效率达90%,3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5±3.8) d;用药后24h,除血小板外,其余凝血指标比用药前均明显好转.结论:早期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DIC疗效确切.

    作者:刘恩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8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59.4%,特异度为81.1%,假阴性率为40.6%,假阳性率为18.9%.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图像.结论:超声诊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不算高,但只要熟练掌握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技巧和图像特点,超声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还是有很大价值.

    作者:刘干;伍兆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早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早期行TCD检查并与头颅CT进行比较.结果:梗死灶相对应的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共84例,异常率为84.0%,其中大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6.3%,小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1.6%.各梗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均明显低于健侧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TCD检测无创伤,可直接对早期脑动脉硬化梗死做出判断,对急性硬化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确切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作用.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5篇文献作分析.按肠内营养疗法组(EN组)与肠外营养疗法组(PN组)进行统计.结果: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组(EN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确切的疗效,同肠外营养组比较, 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疗法能达到肠道外营养同样的效果,在提高淋巴细胞数水平方面还优于肠外营养,其在减少胃肠道并发症、防止肠源性感染等方面效果较好,费用低廉,安全,方便.

    作者:包仕廷;戴维;林木生;倪少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安痛定联用柴胡注射液致晕厥的护理及其预防

    目的:总结减少注射安痛定与柴胡注射液致晕厥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对因混合注射安痛定与柴胡注射液致晕厥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晕厥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导致晕厥的原因包括精神因素21例,体位性晕厥17例,饥饿11例,疼痛7例.56例经相应处理后晕厥有关症状均消失,无留下任何后遗症.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取侧卧或平卧注射、避免空腹注射、掌握无痛注射技巧等是减少晕厥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将7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按不同的发作类型分别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西比灵组每晚加用西比灵5 mg,2周内增加至每晚10 mg, 连服12周, 观察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结果:西比灵组控制3例(7.5%), 显效14例(35.0%), 有效15例(37.5%),无效8例(20.0%), 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控制1例(2.8%), 显效8例(22.2%),有效11例(30.6%), 无效16例(44.4%),总有效率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西比灵组的脑电图改善率为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P<0.05).结论: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更有助于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

    作者:朱湛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剂量(30mA)胸部螺旋CT扫描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的临床效果.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和30例患者均用常规剂量(125mA)及低辐射剂量(30mA)行胸部螺旋CT扫描,观察两种扫描方法对显示胸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异常病变的差别.结果:两种剂量扫描均能清楚显示胸部的正常解剖结构、病变的特征及其细节,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胸部疾病是可行的,将大幅度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黎喜;谢增海;罗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Livin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Livin[1]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成员之一, 是从人类基因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一种蛋白质,同时也被命名为ML-IAP、KIAP[2].研究表明Livin与肿瘤有较强的相关性,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高度表达.现就Livin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俊;陈铭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57例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总结胆道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的胆道残余结石率为10.9%;经T管胆道造影和B超检出残余结石53例(93.0%,53/57),35例(85.4%,35/41)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5例(5/6)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尽结石,仅6例(10.5%)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梁浩晖;王成友;张敏杰;倪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角膜接触镜致细菌性角膜溃疡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角膜接触镜致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认识.方法: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22例(眼)进行全身加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及辅助治疗.结果:22例(眼)全部治愈,后均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视力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细菌性角膜溃疡是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作者:陈健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