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辅助性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

唐利波;龙尧

关键词: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肝炎, 乙型, 慢性, 细胞因子类, 免疫治疗
摘要: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Th细胞的前体Th0细胞可分化为Th1/Th2两个优势亚型,分别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在HBV感染慢性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外源性Th的相关细胞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机体Th1/Th2细胞的失衡,干预乙型肝炎慢性化的进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现就Th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

    医学教育在注重提高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更要突出对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现在也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塑造医学生创造性人格品质,激发创新性潜能发展,进而达到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从团体心理辅导对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尝试和研究,以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建玲;谭健烽;李鹤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调查湛江地区正常人精液参数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调查湛江地区正常人精液参数.方法:用CASA对随机选取的500份正常生育力健康人精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精子密度(145.31±77.41)×106/mL,活率(66.55±13.65)%,精子形态畸形率(15.50±4.79)%,平均曲线运动速度(45.47±11.10)μm/s,平均直线运动速度(30.08±4.76)μm/s,平均路径运动速度(31.92±5.80)μm/s,A级(31.39±12.62)%,B级(14.72±5.84)%,C级(20.45±10.58)%,D级(33.44±13.63)%,运动的直线性(66.15±8.24)%,运动的摆动性(70.20±8.08)%,运动的前向性(90.23±6.67)%,精子平均鞭打频率(7.38±1.02)Hz,运动的侧摆幅度(1.08±0.31)μm,精子运动平均移动角度(82.30±4.73)度/秒.结论:用CASA分析精液取得的正常人精液参数可为该地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值.

    作者:黄华振;杨利荣;陈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TEN磷酸酶活性对人乳腺癌ZR-75-1细胞的迁移及粘着斑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PTEN磷酸酶活性对ZR-75-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及粘着斑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有和无磷酸酶活性的两种PTEN表达质粒(Wt和G129)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ZR-75-1,用人工基底膜侵袭试验检测其转染前后的迁移能力,以Western-blot检测未转染的ZR-75-1和两种表达质粒的ZR-75-1磷酸化粘着斑激酶水平.结果:转染后有磷酸酶活性、无磷酸酶活细胞与未转染ZR-75-1细胞间侵袭抑制率、运动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细胞间总FAK(粘着斑激酶)水平无明显差异,而WT-PTEN与G129和ZR-75-1组FAK 397位酪氨酸磷化水平有明显差异.结论:PTEN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ZR-75-1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EN使FAK去磷酸化有关.

    作者:黄金文;林观平;周克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龙血竭胶囊外敷治疗压疮2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2例压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用龙血竭胶囊外敷,对照组用0.5%甲硝唑加庆大霉素湿敷,观察其生肌敛疮促进压疮愈合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3、2、1、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8、12、2、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6.92,P<0.01);且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5%vs30.8%,P<0.01).结论:龙血竭胶囊用于治疗压疮疗效满意,简便易行.

    作者:苏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8例严重电烧伤的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严重电烧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8例严重电烧伤患者的创面情况、复合伤、并发症、手术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有13例存在复合伤,并发症多而复杂,需积极处理复合伤和并发症稳定病情.首次手术为伤后(8.9±5.5)d,共用各类皮瓣67块,2块坏死,余均成活.移植血管、神经、肌腱14例次,截肢9例,死亡3例.结论:严重电烧伤要尽快确诊复合伤,积极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手术修复,急诊手术和保留死骨的处理方法要慎重采用.

    作者:吴涛;饶忠;叶斌;李永文;林锟;沈木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痰阻、气管粘膜损伤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上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法.

    作者:莫锦萍;谢春雷;李春霞;黄维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总结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75min,术中出血50~150mL,均未输血,术后留置尿管5~6d,术后无继发出血;轻度尿失禁6例,均在拔尿管后1周内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控尿良好.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术中注意有关事项,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车斯策;钟世强;魏鸿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以不同类型假体作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息者的疗效.方法:1996年5月-2004年12月,42例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本科接THA治疗并得到1.1~6.9a的随访,42例中骨水泥型假体15例,混合型(hybrid)假体10例,非骨水泥型假体17例.结果:采用全骨水泥型体的15例中,4例出现髋臼杯假体松动,2例股骨柄假体松动,1例行全髋人工关节翻修术;采用混合型假体的10例中,无一出现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的松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中,仅1例出现无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对于年轻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作THA为佳选择;对于股骨侧出现骨质疏松或不适合使用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的患者,采用混合型假体作THA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以全骨水泥型假体作THA的疗效差.

    作者:周天洪;伍秀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老两种百白破疫苗免疫接种反应的对照观察

    目的:对照观察新老百日咳(DPT)疫苗的接种反应.方法:3~5月龄或1.5~2岁接种百自破疫苗的幼儿200例随机分成新DPT(DPTa)接种组及老DPT(DPTw)接种组两组,每组100例.新DPT接种组接种无细胞DPT疫苗(DPTa),老DPT接种组接种老DPT疫苗(DPTw),进行为期1周的观察,并建立电话追踪,对出现的免疫接种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新DPT组和老DPT组总的局部反应率分别为11.0%和31.0%,全身反应率分别为14.0%和47.0%,新DPT组的局部及全身反应率均明显低于老DPT组(P<0.01).结论;新DPT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少于老DPTw疫苗,可作为预防百白破、白喉、破伤风疾病的首选推广疫苗.

    作者:李小帆;陈丽;陈慧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以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3例糖尿病患者病程3个阶段(<5a、5~10 a、>10 a)的尿微量Alb和β2-MG水平,并与36例健康者的Alb和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Alb和β2-MG与健康者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β2-MG只有在超过10 a这个阶段才有明显升高(P<0.01).而尿Alb随着病程延长排出增加,当病程<5 a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病程5~10 a时明显增加(P<0.01),以后逐年增高.结论:检测尿中微量Alb含量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较佳指标,早期检测β2-MG水平则诊断意义不大.

    作者:莫伟;曾钦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放疗对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2、TNF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放疗对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T-LC)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及Bcl-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喉癌患者血CD4、CD8、IL-2、TNF及肿瘤组织中Bcl-2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法、ELISA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喉癌患者血CD4、IL-2及TNF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放疗后CD4、IL-2及TNF含量低于放疗前;喉癌患者放疗前血CD8含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后则明显升高(P<0.05);放疗后喉癌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检测喉癌患者T-LC亚群、IL-2及TNF,对评价患者免疫状况及活体病变程度、判断疗效有指导意义;Bcl-2则对判断肿瘤细胞存活状况有指导意义.

    作者:姚俊;陈仁辉;王军;崔德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与CT诊断肾脏错构瘤31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肾脏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超、彩超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共有39个瘤体,其中单发26例共26个,分布于左肾12例,右肾14例;多发5例共13个瘤体.CT值为-13~-92Hu.28个瘤体表现为外向生长的周边型肿瘤,另11个瘤体则侵及肾盂肾盏和肾窦.综合B超、彩超及CT检查对瘤体的良恶性诊断提示率明显提高.结论:随着B超、彩超和CT的普及,肾脏错构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彩超与CT联合检查可优势互补,对绝大多数肾错构瘤病变可在术前作出诊断或提示.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帽肌激动器对上下牙槽骨矫治效果的观察

    目的:了解头帽肌激动器对上下牙槽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10例,以头帽肌激动器进行矫治,所有患者均采用枕牵引,牵引力为300~500g.矫治前后均摄头颅侧位X线片,通过测量头颅侧位X线片9项上牙槽和9项下牙槽骨测量项目.结果:上牙弓长度矫治后显著减小(P<0.01),上切牙舌倾明显(P<0.01),上颌第一磨牙伸长(P<0.01);下齿槽座点(B)在垂直向明显下移(P<0.01).下切牙唇倾明显(P<0.01),下颌第一磨牙显著性前移并伸长(P<0.01).前牙覆牙合覆盖均显著减小(P<0.01).结论:头帽肌激动器对患者上下牙槽骨有明显的改建作用,使用头帽肌激动器矫治患者时,应掌握其适应证,注意头帽肌激动器口外力的方向和大小,以达到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陈炳煜;刘从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视差定位投照角度的优化

    目的:寻找视差定位法球管水平佳的倾斜角度.方法:选文献报道与预实验得出的15°、25°及35°水平投照角度对以颅骨标本模拟的埋伏多生牙进行投照,所得的结果用双盲法阅片比较分析.结果:球管水平倾斜投照角度为25°所摄得的影像质量高于以15°及35°所摄得的影像质量(P<0.01).结论:用视差定位法为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作定位投照与诊断时,X线球管水平倾斜角度选25°为合适.

    作者:贾淑娟;古向生;陈坤;郑军华;崔敏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用物理学《流体的运动》教材的设计、编写与教学实践

    医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或认为物理对学医没用.如何通过编写合适的教材以及贯彻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一直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现将我们参编的<流体的运动>[1]一章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实践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华;吴祖明;况明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65例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思密达组(n=38)及对照组(n=27)两组.两组均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在此基础上,思密达组在溃疡处敷思密达糊剂,对照组在溃疡处喷西瓜霜粉剂.治疗后定期随访8周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c=8.0623,P<0.01);愈合时间思密达组为(4.1±2.8)d,西瓜霜组为(7.2±5.7)d,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611,P<0.01).结论:思密达调成糊剂,外敷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满意.

    作者:欧阳新华;韦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突出技能培训特色提高外科总论教学质量

    外科总论的实验课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也是学习外科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如何提高外科动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迅速掌握所学知识,是我们所面临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外科总论的教学中,就如何突出技能培训的特色,提高外科总论教学质量总结一些教学体会.

    作者:曹燕明;邝昌贤;赵广锋;章乐虹;苏宇;林少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应用TriVex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体会

    目的:探讨透光曲张静脉刨吸术(TriVex)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95例117条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用TriVex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条下肢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术后全部患者下肢胀痛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6~30个月无复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24/117),包括皮肤穿孔2例,皮下血肿6例,曲张静脉残留7例,隐神经和皮肤神经损伤9例.结论:TriVex可用于对隐静脉曲张属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曲张切除手术方式.

    作者:罗灿华;谭羽灿;徐国建;何志坚;朱峥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39例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变化,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2至2004年间的临床样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ICU)病房分布广(占61.9%).其次为呼吸内科(占8.6%)、泌尿外科(占8.6%)、颅脑外科(占7.9%),其他病区散在分布.药敏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9.4%),其次为环丙沙星(11.5%)、氨苄西林/舒巴坦(14.4%)、丁胺卡那(17.3%)、头孢他定(19.4%)、菌必治(24.5%)、哌拉西林(24.5%),均明显低于其他受试抗菌药物.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分布多,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正确用药,以免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流行.

    作者:吴建曾;钟馥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适合于本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健康教育进度表对在我社区接受输液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教育6个月后,观察其效果.另设未进行健康教育3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教育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良好率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教育后研究组血压、血脂控制良好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5或<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患者做输液治疗的同时,采用自制进度表、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法,效果满意.

    作者:李志娟;余岸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