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土;林志绣;张少春
目的:总结老年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老年喉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全喉切除术17例,3、5a生存率分别为82.4% 及70.6%;喉部分切除20例,3 、5 a生存率分别为80.0%、6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 .结论:在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手术仍是治疗老年喉癌患者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乃尊;付国武;梁文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参(SM)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超氧阴离子(O-2)和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5例(UC组)和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采用人外周血PMN体外培养细胞模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N凋亡,以细胞色素C还原法、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PMN产生O-2和NO的量.结果:UC组外周血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生O-2和NO的量高于对照组(P<0.01).在体外丹参明显促进UC患者PMN凋亡(P<0.01),在500 mg/L内呈剂量依赖性;同时丹参可抑制UC患者PMN释放O-2、合成NO.结论:SM对体外PMN的凋亡及其产生O-2和NO有调节作用.
作者:李祥勇;徐军发;林观平;周克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强生婴儿护臀霜与周林频谱仪联用和皮炎平霜对成人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成人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强生婴儿护臀霜与周林频谱仪联用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皮炎平霜外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无效者分别为30、4、2、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8、8、4、3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3.8±0.7)d,短于对照组的(6.9±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生婴儿护臀与周林频谱仪联用治疗成人尿疹,能促进尿疹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其疗效优于皮炎平霜.
作者:简爱华;沈碧强;黄彩芳;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胃电运动情况.方法:对近7年间我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60例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静止期或轻度炎症患者(对照组)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胃电节律异常55例(91.7%),均为过缓,对照组胃电节律异常9例(1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过缓,其消化道症状与胃节律过缓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平湖;李剑;叶伟智;陈娇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准确性.方法:对116例诊断为早期宫外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经腹部或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5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22例,未检出31例,诊断符合率为41.5%;经阴道超声检查6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57例,未检出6例,诊断符合率为9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72,P<0.01).阴道超声未检出6例中,1例经三维成像技术诊断为间质部妊娠,腹腔镜证实2例为卵巢妊娠,2例为伞端妊娠,1例为峡部妊娠.结论:高分辨力的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
作者:赖祝琴;唐巍;杨振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的shRNA表达质粒.方法:以mU6pro为载体,化学合成shRNA表达模板,并定向克隆到载体的U6启动子下游,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筛选阳性克隆,基因测序法检测插入模板序列的正确性.结果:获得了正确的重组质粒,插入的转录模板序列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的RNAi体系.
作者:朱汝森;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深圳市罗湖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对近3年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将2000-2002年(未实行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措施,为无干预组)与2003-2005年(期间采取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措施,为干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比较,对2003-2005年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罗湖区近6年共有围产儿44503例,发生出生缺陷657人,无干预组的缺陷发生率为1.53%,干预组为1.43%;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危险因素暴露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01),常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且出生缺陷的顺位发生了变化,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结论:罗湖区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刘保华;陈晓红;曾红燕;周丽萍;刘晓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疗程为12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其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数(NST)和ST段压低数值的总和(∑S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纤酶对U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草酸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例耐药的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用草酸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应用,紫杉醇1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应用,每3周为1周期,连用2~4周期以上;对照组用顺铂(DDP) 20mg/m2静脉注射,第1~5天,5-Fu 0.5 mg/m2第1~5天,3周为1周期,连用2~4周期以上;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81例均可评价疗效,每例患者均可顺利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试验组有效率为72.5%(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21/41);试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12.1±2.8)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9±2.6)个月;且试验组的Ⅲ~Ⅳ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5.0%、1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比5-FU联合DDP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明显增加,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林大任;黄河;李明毅;谭洁媚;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杨梅素、槲皮素和山萘黄素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I3K) p110β催化亚基的直接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方法获得PI3K p110β催化亚基.用PtdIns(4,5)P2,[γ-32P]ATP与重组 PI3K p110β催化亚基一起保温的方法测定PI3K的活性;32P标记的磷脂用氯仿和甲醇抽提,加闪烁液于液闪计数仪计数.结果:杨梅素和槲皮素对重组人PI3K p110β催化亚基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93μmol/L和9.91μmol/L,而山萘黄素对PI3K p110β催化亚基则无抑制作用.结论:杨梅素和槲皮素是PI3K的抑制剂,杨梅素和槲皮素对PI3K p110β催化亚基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关系.
作者:刘文;梁念慈;黄仁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新型的人工晶状体不断开发应用,手术理念已由原来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转变为白内障屈光手术.为使白内障患者术后看得更清晰、舒适、持久,提高视觉质量已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影响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谢军谊;张婉琪;孙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CK19、PCNA、P53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病变(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14例,甲状腺瘤10例)中CK19、PCNA、P53蛋白的表达.结果:CK19在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阳性表达,多为强阳性;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中3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阳性表达者为伴有真乳头的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瘤中4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和点状阳性表达,阳性表达者为增生活跃的小滤泡腺瘤和不典型腺瘤.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0例PCNA阳性, 多为中等或强阳性表达, 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4例PCNA阳性, 10例甲状腺腺瘤中3例PCNA阳性,多为弱阳性, 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5例P53阳性,多为弱阳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中P53均呈阴性表达,经两两比较的z检验,三种病变中的P5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灶性CK19阳性可见于良性病变,弥漫性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有助于隐匿性乳头状癌与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组织内是否存在微小转移灶的判断.PCNA对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起参考作用,P53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
作者:吴俊辉;温文;关弘;昝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的脑保护效应.方法:将择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2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低剂量利多卡因组(A组)(lmg/kg),高剂量利多卡因组(B组)(2mg/kg)及对照组(C组),于转流前(Ⅰ)期、鼻咽温(NPT)降温稳定(Ⅱ)期、NPT复至36℃(Ⅲ)期及手术后24h(Ⅳ)期,同步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检测脑氧合,脑代谢情况及肌酸激酶BB(CKBB)含量.结果:各组Ⅱ期的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及脑氧摄取率(CO2ER)均比转流前(Ⅰ期)降低(P<0.05);与Ⅰ期比较,各组的血乳酸含量在Ⅱ、Ⅲ期呈进行性升高(P<0.05或<0.01),术后24h则恢复转流前水平;于Ⅱ期,B组的脑乳酸氧指数(LOI)明显低于A、C组,于Ⅲ期,A、B组的LOI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0.01);各组的CKBB在Ⅱ,Ⅲ,Ⅳ期均比转流前明显增高(P<0.01),其中B组增加幅度低(P<0.05).结论:高剂量利多卡因(2 mg/kg)用于浅低体温体外循环期间可以改善脑氧合,降低LOI,具有一定的脑保护效能.
作者:陈聪;刘国天;曹民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加味乌梅丸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该难治病症提供简便、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将10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分别接受中药加味乌梅丸、SASP连续系统治疗2个月,以临床表现、大便常规、结肠镜或钡灌肠等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半年后复发率.结果:中药组痊愈39例(70.9%),显效8例(14.5%),有效6例(10.9%),无效2例(3.6%),总有效53例(96.4%),复发2/39例(5.1%);对照组分别为17(32.1%)、11(20.8%)、8(15.1%)、17(32.1%)、36(67.9%)、7/17(41.2%).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无副作用,优于SASP;且组方固定,无须辨证分型,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邱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3 mL(含2850IU抗XA因子),每12h一次,共10d,并配合得当的护理.结果:26例中显效14例(占53.8%),有效9例(占34.6%),总有效率达88.5%(23/26).心电图ST段各型治疗后均显著改善,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0.113±0.071)降为治疗后的(0.068± 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脆性、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降低(P<0.01).3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小出血斑,其余患者均未见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倾向,也未见皮疹等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显著改变,肝肾功能检查也正常.结论:配合得当的护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确切,并可使患者心电图、血流变有明显改善.
作者:梁琬(王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和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6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4项参数, 采用玻璃球法检测血小板粘附功能, 采用比浊法检测聚集功能,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分别为(47.32±3.21)% 、(66.24±4.16)%,均高于对照组的(40.68±3.07)% 、(57.37±3.88)%, P<0.01;且血小板参数中PLT和PCT显著性降低,而MPV和PDW则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而活性增加,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雪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方法及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3月至2005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1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92例手法复位者复位成功84例,手法复位成功率为91.3%,无1例出现肠坏死及肠穿孔.52例行半择期手术者均无阴囊水肿及血肿,随访0.5~5a,无睾丸上移及萎缩,术后复发1例为疝囊较大、未作修补的病例.23例行急诊手术者中,15例出现阴囊水肿,2例阴囊积液,1例睾丸坏死;随访0.5~5a,5例复发,2例睾丸上移,2例睾丸萎缩.结论:对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应准确判定病情,符合手法复位者首选手法复位,对于新生儿好采用镇静后自然复位;手法复位成功后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3d至3个月宜行半选择性手术,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
作者:吴敏;谢景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的经验.方法:对8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2例在感染期进行手术治疗,而另30例在感染控制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得到1a以上的随访.结果:8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通过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 在感染期和感染控制期接受手术的患者,痊愈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期和感染控制期以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均可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在感染期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医疗支出,对患者更为有利.
作者:彭峰;莫宋平;陈振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肌肤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120例新生儿硬肿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复温、补充热量及液体量处理,治疗组予肌肤按摩治疗局部硬肿,对照组予输血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等传统方法治疗硬肿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肌肤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玉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简称社保)与未参加社保癌症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42名参加社保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直系亲属(参保组)与59名未参加社保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直系亲属(非参保组)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非参保组患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SCL- 90评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参保组(P<0.01);非参保组患者本人抑郁和焦虑、敌对性及精神病性分值均显著高于参保组(P<0.05);非参保组直系亲属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和恐怖分值显著高于参保组 (P<0.05).结论:建设健全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癌症患者康复、减轻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心理障碍及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唐旭;李黎;谢杰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