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曹璋;孙宁

关键词:放射治疗, 肿瘤, 增殖, 促血管生成因子, 综述文献
摘要: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放疗后临床完全缓解只是表示肿瘤细胞降到一定数量(1×109个)以下,并不等于治愈.根治量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一直是肿瘤放射治疗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对肿瘤首程放疗后复发或转移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放射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对肿瘤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氯诺昔康、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90例需作鼻内镜手术者随机分为3组(氯诺昔康组、曲马多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术中分别使用相应的药物(氯诺昔康、曲马多、芬太尼)作麻醉镇痛,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氯诺昔康、芬太尼组的镇痛效果比曲马多组好,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1.7±0.3)、(1.4±0.5)、(2.5±0.6)(两两比较,P<0.05~0.01);三种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1),氯诺昔康的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为(22.7±35.1)min;三药用药前后对循环呼吸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芬太尼、曲马多组均出现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而氯诺昔康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诺昔康可作为鼻内镜手术首选的麻醉镇痛药物.

    作者:黄锦联;张敏;林福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HIE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HIE组血清AST、LDH、CK、CK-MB、α-HB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HIE组中轻、中、重度组5种血清心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HIE病情越重,血清心肌酶活性越高(P<0.01).结论:HIE时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可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生化指标,对评价HIE脑损伤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VEGF、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9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23/29),96.6%(28/29)和89.7%(26/29),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40.0%(4/10)和30.0%(3/10)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VEGF、MMP-2和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中度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MMP-2、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MMP-2与MMP-9的表达也呈中度正相关.结论:VEGF、MMP-2及MMP-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赵颖海;苟新敏;陈小毅;李飞虹;蔡琼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

    目的:总结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方法:46例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果:40例临床治愈,6例死亡.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是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

    作者:薛少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档案开发利用与保密问题探讨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目前有些档案部门在提供利用档案时,只重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而忽视档案的保密性,造成机密材料泄露.而有些档案部门则又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至使许多宝贵的档案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档案利用中开放和保密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开展档案开发与利用工作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范雪香;陆小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腹切除吻合器吻合术治疗直肠癌23例

    目的:总结直肠癌经腹切除吻合器吻合术的手术适应证与吻合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低位直肠癌采用经腹切除吻合器根治切除术23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采用吻合器切除吻合术,除1例(4.3%)术后第7天出现吻合口瘘放弃治疗出院外,其余患者治愈出院,随访2a未见复发转移.结论:采用吻合器对较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简单,吻合口瘘减少,可保留肛门,提高生活质量而未增加复发率.

    作者:王国庆;肖旭波;陈德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核转录因子кB系统与肿瘤放射敏感性

    离子化辐射可诱导许多早期反应基因的表达,包括c-fos,c-jun,egr-1,p53和NFкB,这些早期反应基因编码的核转录因子,经由多条信号传导途径,进行细胞间及细胞内的信息传递,对于受照射的细胞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凋亡是肿瘤细胞在放疗作用下主要的被清除的方式.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NFкB的活化和表达与肿瘤细胞抵抗辐射诱导的凋亡有关,电离辐射在诱发细胞凋亡的同时,也激活了NFкB.因此,研究离子化辐射诱导的早期基因,更有助于阐明有关的细胞应激反应中的分子事件及生化事件.

    作者:林琼燕;孙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氯棕合剂发酵产气现象分析

    目的:为保证小儿氯棕合剂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对其发酵产气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制剂部分成分、包装材料及配制用水分别作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原料药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经更换合格原料药后重新配制,该合剂的发酵产气现象随之消失.结论:小儿氯棕合剂中含有的复合维生素B及单糖浆等成分是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的良好营养物质,一旦受到污染,微生物繁殖速度极快而导致该合剂发酵产气.该合剂不具备抗霉、抗发酵能力,在夏季、霉雨季节配制时,可考虑添加适量尼泊金乙酯作防腐剂.

    作者:陈赛红;杨晓军;吴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Delphi法与Topsis法联用评价医院质量管理

    利用特尔菲(Delphi)法和Topsis法联用对我院18个科室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医院年终效益奖金的分配方法,为奖金分配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作者:李军;王双苗;赵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闭合性胸外伤165例治疗体会

    目的:提高对60岁以上闭合性胸外伤患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5a来收治的老年闭合性胸外伤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55例,死亡10例,出现并发症36例.死亡原因:呼吸衰竭4例,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各1例.结论:治疗有全局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老年人闭合性胸外伤患者的气管切开及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指征可相应放宽.

    作者:李建新;李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羊水过少2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286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中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羊水正常组(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缺氧敏感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一经确诊羊水过少,应积极引产.估计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宜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刘小乐;陈衡;杜天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8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症84例

    目的:总结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治疗经验.方法:应用TURP、TUVP结合治疗80岁及以上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4例.结果:84例(100%)均有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为(30.6±3.6),术后减少至(9.4±1.7);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2±4.8)下降至术后的(1.8±0.2),大尿流率由(5.2±4.8)mL/s增加至(36.4±10.4)mL/s,剩余尿从术前(280±170)mL减少至术后的(36.4±10.4)mL, 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应用TURP、TUVP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 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李碧君;钟世强;单炽昌;周镇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29例死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有关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死率为16.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为5.7%;死于胆碱能危象11例(37.9%),呼吸衰竭15例(51.7%),阿托品中毒2例(6.9%),解磷定过量1例(3.4%).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清除毒物不彻底,阿托品用量不当,停药时间过早,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不当,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方法不当.结论:正确判断病情是减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孔凡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瘢痕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瘢痕组织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CT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CTGF mRNA及蛋白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高度表达, 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TGF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呈高度表达, 提示其在增生性瘢痕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为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药物提供了可能.

    作者:吴平;何惠娟;张培华;张毅;江黎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3例肠系膜淋巴管瘤CT分析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瘤(ML)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经病理证实的ML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34岁.8例做常规CT扫描,5例做螺旋CT扫描,层厚10mm.结果:10例起源于小肠系膜,3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单房型囊肿3例,多发或多房囊肿10例,囊壁菲薄,光滑,囊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如有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是其特点.成年型:囊肿形状较规则,分叶明显,类似扩张的结肠;幼儿型:囊肿形状欠规则,分叶及分隔不规则.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瘤好发于小肠系膜,无年龄特异性,CT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多发性)囊肿,多呈壁薄分叶状多房性囊肿,增强扫描多数病变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

    作者:王东;谢长浓;罗泽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视腹腔镜在录像系统普通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外科手术是临床外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腹部外科手术时切口长度有限,限制了手术野的暴露,阻碍手术的示教过程,很难得到一个真实、全面、系统的手术教学全过程,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也逐步扩大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其中电视摄像技术的进步,使得电视腹腔镜迅速在临床上得以开展.电视腹腔镜录像系统能提供生动、形象、真实的图像信息,使手术过程一目了然.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录像系统资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同时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知识形象、具体和真实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同时增强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缪辉来;林木生;陈明;包仕廷;陈念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周到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严防出现血管痉挛,保持皮瓣血运通畅,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3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罗(钅监)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83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以米非司酮300mg一次顿服, 并加用MTX20 mg肌注(连用5d);对照组单用MTX,用法相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5.7%,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5.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证实两组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水平降低情况、包块缩小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梁持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鼠鼻粘膜接种伤寒杆菌Fe-SOD的抗体应答

    目的:观察小鼠鼻腔接种伤寒杆菌的Fe-SOD后血液和粘膜系统的抗体应答.方法:用IL-1作为佐剂,将伤寒杆菌的Fe-SOD经鼻腔接种小鼠,检测小鼠血液及肠液中的抗体应答.结果:当用IL-1作为佐剂时,经鼻腔接种伤寒杆菌Fe-SOD的小鼠血液和肠液中可产生高水平特异性IgG和IgA类抗体;而腹腔注射仅在血液中产生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结论:用IL-1作为佐剂,伤寒杆菌Fe-SOD经鼻腔接种后可引起小鼠粘膜系统和血液中的抗体应答.

    作者:唐湘涓;徐军发;凌天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78例宫颈癌中VEGF的表达,以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结果:(1)VEGF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0%(3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25)(P<0.01).(2)VEGF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临床分期≤Ⅰb期者(18.6%)明显低于≥Ⅱa期者(68.6%)(P<0.01);淋巴结无转移者(30.0%)明显低于有转移者(60.7%)(P<0.05);并随病理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蒋意忠;王祥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