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闭合性胸外伤165例治疗体会

李建新;李加

关键词:胸部损伤/外科学, 胸部损伤/诊断, 胸部损伤/治疗, 老年人
摘要:目的:提高对60岁以上闭合性胸外伤患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5a来收治的老年闭合性胸外伤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55例,死亡10例,出现并发症36例.死亡原因:呼吸衰竭4例,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各1例.结论:治疗有全局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老年人闭合性胸外伤患者的气管切开及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指征可相应放宽.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83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以米非司酮300mg一次顿服, 并加用MTX20 mg肌注(连用5d);对照组单用MTX,用法相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5.7%,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5.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证实两组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水平降低情况、包块缩小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梁持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学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词法错误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外国语学院2002年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一般发生于词汇、句法和语篇3个层面.本文主要分析词汇层面上的常见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得出一些启示.

    作者:张桥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8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Guillain-Barr综合征(GBS)患者神经肌电图改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及F波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4.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占65.2%,F波异常率为69.7%,EMG表现为平均时限延长出现自发电位.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刘彩珍;黄绍娴;周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8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症84例

    目的:总结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治疗经验.方法:应用TURP、TUVP结合治疗80岁及以上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4例.结果:84例(100%)均有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为(30.6±3.6),术后减少至(9.4±1.7);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2±4.8)下降至术后的(1.8±0.2),大尿流率由(5.2±4.8)mL/s增加至(36.4±10.4)mL/s,剩余尿从术前(280±170)mL减少至术后的(36.4±10.4)mL, 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应用TURP、TUVP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 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李碧君;钟世强;单炽昌;周镇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3例肠系膜淋巴管瘤CT分析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瘤(ML)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经病理证实的ML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34岁.8例做常规CT扫描,5例做螺旋CT扫描,层厚10mm.结果:10例起源于小肠系膜,3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单房型囊肿3例,多发或多房囊肿10例,囊壁菲薄,光滑,囊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如有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是其特点.成年型:囊肿形状较规则,分叶明显,类似扩张的结肠;幼儿型:囊肿形状欠规则,分叶及分隔不规则.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瘤好发于小肠系膜,无年龄特异性,CT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多发性)囊肿,多呈壁薄分叶状多房性囊肿,增强扫描多数病变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

    作者:王东;谢长浓;罗泽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激素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疗法和地塞米松(DEM)常规疗法治疗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60例随机分为MP组和DEM组,每组30例,MP组用大剂量MP冲击法(第1~3天20 mg/kg·d,第4~6天为15 mg/kg·d,第7~9天用10 mg/kg·d,静脉给药;第9天后改用强的松口服维持),DEM组用地塞米松(0.1~0.3 mg/kg·d静脉给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的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MP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的时程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MP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DEM组缩短(P<0.05);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剂量MP冲击疗法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优于DEM疗法.

    作者:宋竹涛;张海燕;袁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VEGF、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9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23/29),96.6%(28/29)和89.7%(26/29),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40.0%(4/10)和30.0%(3/10)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VEGF、MMP-2和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中度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MMP-2、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MMP-2与MMP-9的表达也呈中度正相关.结论:VEGF、MMP-2及MMP-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赵颖海;苟新敏;陈小毅;李飞虹;蔡琼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椎疾病和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采用ORION内固定,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固定节段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肿瘤的治疗.

    作者:李涛;陈日景;吴春辉;吴养;李志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离子凝聚胺快速二步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酶联免疫 (EIA)快速二步法检测HBsAg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在检测试验的第一步反应步骤中加入低离子凝聚胺溶液,设计新的反应条件,对HBsAg进行检测,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二步法和按照试剂盒提供的一步法的测定结果作比较.结果:快速二步法的测定结果与常规二步法的结果相一致,检出率为100%,低检测量为1ng/mL,SD值为 0.12,CV值8.6%.一步法的阳性符合率则为99.2%,且存在钩状效应.结论:新建立的低离子凝聚胺快速二步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检出率高,重复性好,符合卫生部对检测低值量的要求,且操作快速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振符;何寿国;黎舒;钟爱卿;杨文杰;邱小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对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甲亢、甲减及正常)对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甲亢患者36例,甲减患者32例和正常对照36例并测定其甲状腺激素、血脂、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 h血糖及胰岛素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校正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等因素后,甲亢、甲减组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正常甲状腺功能状态可能是维持人体胰岛素敏感性和正常糖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郭行端;叶志东;黄玉英;刘君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78例宫颈癌中VEGF的表达,以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结果:(1)VEGF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0%(3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25)(P<0.01).(2)VEGF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临床分期≤Ⅰb期者(18.6%)明显低于≥Ⅱa期者(68.6%)(P<0.01);淋巴结无转移者(30.0%)明显低于有转移者(60.7%)(P<0.05);并随病理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蒋意忠;王祥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放射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放疗后临床完全缓解只是表示肿瘤细胞降到一定数量(1×109个)以下,并不等于治愈.根治量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一直是肿瘤放射治疗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对肿瘤首程放疗后复发或转移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放射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对肿瘤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璋;孙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羊水过少2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286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中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羊水正常组(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缺氧敏感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一经确诊羊水过少,应积极引产.估计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宜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刘小乐;陈衡;杜天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档案开发利用与保密问题探讨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目前有些档案部门在提供利用档案时,只重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而忽视档案的保密性,造成机密材料泄露.而有些档案部门则又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至使许多宝贵的档案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档案利用中开放和保密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开展档案开发与利用工作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范雪香;陆小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PAR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残早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的代谢异常引起动脉功能障碍,长期高血糖症、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R)等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

    作者:胡桂芳;武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68例肾活检病理分析

    目的: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具有肾穿刺适应证的肾病患者行B超介导下经皮肾活检,并作光镜、免疫组化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8例肾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4例,其病理类型为sPGN 2例,IgAN 18例, MN 4例,FSGS 6例, MCD 17例,EnPGN 3例,ICGN 1例,ScGN 3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1例,其病理类型为LN 8例,HSPGN 、肾淀粉样变性病、糖尿病肾病各1例;小管-间质性疾病2例,脂蛋白肾病1例.并发症为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结论:肾活检对肾脏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明亮;石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是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癌,其发病与紫外线和放射线辐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癌基因突变以及砷剂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简要综述了BCC和SCC细胞凋亡有关的凋亡因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陈嵘袆;樊翌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细菌鞭毛染色法的改良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根据其生长的部位、数量可鉴别细菌的种类,是细菌的重要特征之一.细菌鞭毛的直径非常小(10~20 nm),一般光学显微镜难以观察,必须通过特殊染色才能见到,鞭毛染色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染色效果常不理想.有关细菌鞭毛染色法的研究,文献已有报道,但从作者多年的实验室摸索试验,仍有改进之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霞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32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32例的疗效.方法:32例卵巢早衰患者采用中药助孕排卵汤加减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法,行周期治疗3~6个月,并在服药前后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血清水平,用B超检测子宫体积,左、右卵巢体积及子宫内膜的变化,观察停药后卵泡发育和排卵情况.结果:32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FSH、LH血清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P<0.05);子宫内膜明显增厚(P <0.01),但双侧卵巢及子宫体积无显著变化(P >0.05).停药后32例中13例有数目不等的卵泡出现,5例足月分娩,1例自然流产,1例已孕8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血清FSH与LH显著下降,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能诱导排卵成功.

    作者:黄向芳;黎文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网已普遍建立,网络教学的格局已露端倪.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广泛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深入研究这些变化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关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高效教学的新模式.本文是对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作一浅议.

    作者:陈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