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嵘袆;樊翌明
利用特尔菲(Delphi)法和Topsis法联用对我院18个科室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医院年终效益奖金的分配方法,为奖金分配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作者:李军;王双苗;赵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保证小儿氯棕合剂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对其发酵产气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制剂部分成分、包装材料及配制用水分别作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原料药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经更换合格原料药后重新配制,该合剂的发酵产气现象随之消失.结论:小儿氯棕合剂中含有的复合维生素B及单糖浆等成分是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的良好营养物质,一旦受到污染,微生物繁殖速度极快而导致该合剂发酵产气.该合剂不具备抗霉、抗发酵能力,在夏季、霉雨季节配制时,可考虑添加适量尼泊金乙酯作防腐剂.
作者:陈赛红;杨晓军;吴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周到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严防出现血管痉挛,保持皮瓣血运通畅,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3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罗(钅监)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HIE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HIE组血清AST、LDH、CK、CK-MB、α-HB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HIE组中轻、中、重度组5种血清心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HIE病情越重,血清心肌酶活性越高(P<0.01).结论:HIE时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可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生化指标,对评价HIE脑损伤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法及0.2%胰蛋白酶消化20 min两种方法进行原代培养,以0.25%胰蛋白酶(A组)、0.125%胰蛋白酶-0.02%EDTA(B组)消化传代,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种类.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但前者较好,小管节段贴壁早.B组成功传代(4代)并鉴定为肾小管上皮细胞,A组传代失败.结论:肾小管节段贴块、0.1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是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杜胜华;唐德燊;刘华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椎疾病和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采用ORION内固定,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固定节段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肿瘤的治疗.
作者:李涛;陈日景;吴春辉;吴养;李志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文化能力作为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目的语(英语)文化开展的教学是明显滞后的,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笔者将在国内外同行研究基础上,提出寓文化教学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以探索一个能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思路.
作者:郭绍波;董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Guillain-Barr综合征(GBS)患者神经肌电图改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及F波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4.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占65.2%,F波异常率为69.7%,EMG表现为平均时限延长出现自发电位.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刘彩珍;黄绍娴;周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酶联免疫 (EIA)快速二步法检测HBsAg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在检测试验的第一步反应步骤中加入低离子凝聚胺溶液,设计新的反应条件,对HBsAg进行检测,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二步法和按照试剂盒提供的一步法的测定结果作比较.结果:快速二步法的测定结果与常规二步法的结果相一致,检出率为100%,低检测量为1ng/mL,SD值为 0.12,CV值8.6%.一步法的阳性符合率则为99.2%,且存在钩状效应.结论:新建立的低离子凝聚胺快速二步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检出率高,重复性好,符合卫生部对检测低值量的要求,且操作快速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振符;何寿国;黎舒;钟爱卿;杨文杰;邱小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瘢痕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瘢痕组织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CT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CTGF mRNA及蛋白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高度表达, 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TGF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呈高度表达, 提示其在增生性瘢痕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为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药物提供了可能.
作者:吴平;何惠娟;张培华;张毅;江黎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肌醇磷脂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是多磷脂酰肌醇通路中的一个重要的效应器和涉及信号转导和细胞转化的关键酶.PtdIns(3)P、PtdIns(3,4)P和PtdIns(3,4,5)P是PI3-K的酶促反应产物,它们在细胞内起到第二信使的作用,调节一些蛋白激酶的活性如PAC、PKB和有些PKC同工酶等,PI3-K通过这些信号传导途径参与多种生物学事件,如囊泡运输、细胞骨架重组、肿瘤发生、细胞存活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疾病,如肿瘤、Ⅱ型糖尿病等与PI3-K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学者提出,PI3-K是一个药理靶点,其特异的抑制剂具有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刘文;梁念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83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以米非司酮300mg一次顿服, 并加用MTX20 mg肌注(连用5d);对照组单用MTX,用法相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5.7%,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5.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证实两组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水平降低情况、包块缩小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梁持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直肠癌经腹切除吻合器吻合术的手术适应证与吻合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低位直肠癌采用经腹切除吻合器根治切除术23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采用吻合器切除吻合术,除1例(4.3%)术后第7天出现吻合口瘘放弃治疗出院外,其余患者治愈出院,随访2a未见复发转移.结论:采用吻合器对较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简单,吻合口瘘减少,可保留肛门,提高生活质量而未增加复发率.
作者:王国庆;肖旭波;陈德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瘤(ML)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经病理证实的ML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34岁.8例做常规CT扫描,5例做螺旋CT扫描,层厚10mm.结果:10例起源于小肠系膜,3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单房型囊肿3例,多发或多房囊肿10例,囊壁菲薄,光滑,囊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如有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是其特点.成年型:囊肿形状较规则,分叶明显,类似扩张的结肠;幼儿型:囊肿形状欠规则,分叶及分隔不规则.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瘤好发于小肠系膜,无年龄特异性,CT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多发性)囊肿,多呈壁薄分叶状多房性囊肿,增强扫描多数病变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
作者:王东;谢长浓;罗泽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疗法和地塞米松(DEM)常规疗法治疗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60例随机分为MP组和DEM组,每组30例,MP组用大剂量MP冲击法(第1~3天20 mg/kg·d,第4~6天为15 mg/kg·d,第7~9天用10 mg/kg·d,静脉给药;第9天后改用强的松口服维持),DEM组用地塞米松(0.1~0.3 mg/kg·d静脉给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的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MP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的时程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MP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DEM组缩短(P<0.05);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剂量MP冲击疗法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优于DEM疗法.
作者:宋竹涛;张海燕;袁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行MRI检查.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5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7例,在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不清,仅1例病灶边界相对较清.本组32例低信号病灶,病理学上为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其内散在的点状高信号灶为异位内膜岛.结论: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并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沈新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方法:46例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果:40例临床治愈,6例死亡.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是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
作者:薛少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感染的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 年1月至2004年1月收住我科176例疑有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的气管内液(痰液)、血液、脐部分泌物、大便和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培养获革兰氏阴性菌标本进一步筛选试验和双纸片法鉴定产ESBLs菌.结果:在176 例新生儿中,共采集了223 例次标本,分离出G-菌39株,从中检出ESBLs 4(株)例,3株来自肺炎克雷伯菌,1株来自大肠杆菌中,均为院内感染.药敏显示: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其余抗生素均耐药.其中3例产ESBLs菌院内感染的患儿病程中均曾使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临床应重视对产ESBLs细菌感染的监测,尽量避免ESBLs菌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江月明;涂燕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翼状胬肉表现为呈三角形增厚的球结膜组织病变,其头部侵袭生长至角膜,体部位于睑裂区的-侧,大多生长在鼻侧,增生的组织肥厚、血管扩张,尤其是复发型翼状胬肉给患者造成美容缺陷和视力损害[1],且至今尚没有一种发病机制学说受到公认.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较新的认识,本文就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轩伟;廖海兰;闫亦农;黄伟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离子化辐射可诱导许多早期反应基因的表达,包括c-fos,c-jun,egr-1,p53和NFкB,这些早期反应基因编码的核转录因子,经由多条信号传导途径,进行细胞间及细胞内的信息传递,对于受照射的细胞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凋亡是肿瘤细胞在放疗作用下主要的被清除的方式.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NFкB的活化和表达与肿瘤细胞抵抗辐射诱导的凋亡有关,电离辐射在诱发细胞凋亡的同时,也激活了NFкB.因此,研究离子化辐射诱导的早期基因,更有助于阐明有关的细胞应激反应中的分子事件及生化事件.
作者:林琼燕;孙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