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兰;高卉;林还珠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CD44 mRNA表达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26例胆管癌及10例胆管良性病变标本中CD44mRNA表达.结果:16例胆管癌组织均能扩增出异常的CD44v转录子片段(>482bp).而10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只扩增出标准型的CD44s转录子片段(482bp).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组织中出现较多异常的CD44转录子片段.结论:转录子数量较多的变异型CD44v基因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转移扩散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赖新峰;陈小平;王彦斌;林良辉;黄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长期脂肪乳剂或脂肪乳剂加葡萄糖灌胃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方法:采用长期脂肪乳剂单独灌胃或加用葡萄糖灌胃3个月的方法,测定血脂、血尿酸等指标,观察脂肪乳剂对小鼠机体的综合影响.结果:脂肪乳剂组和脂肪乳剂加葡萄糖组肝系数、血脂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长期脂肪乳剂或加葡萄糖灌胃可引起小鼠高脂血症及其机体的脏器改变.
作者:张少芬;陈方;吴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29例经手术证实的M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6/29),其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确诊5例,B超确诊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15例,胆囊切除+瘘口直接缝合+置T管引流5例,胆囊切除+胆囊瓣修补+置T管引流4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2例出现胆漏,腹腔引流1~3周治愈.1例术后提前拔T管,发生胆管狭窄.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结合ERCP、PTC、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提高MS的术前确诊率,根据胆管病理损伤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李称才;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75例,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5.0%,阴性预测值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8.9%.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萎缩、慢性炎症、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甄小文;冯满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8例研究对象行内镜检查,其中3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盲部15例,回肠末端8例,回肠末端和回盲部7例,结肠6例.19例的溃疡呈鹅口疮样,17例的溃疡呈线状或沟槽样,其周围粘膜呈铺路石样.2例行胃镜检查,位于胃窦部1例,食管中下段1例,均为底较深溃疡;内镜下活检发现典型的肉芽肿组织,中心无干酷样坏死病灶占39.5%.CD患者依临床表现诊断率为23.1%,内镜检查诊断率为41.7%,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为14.3%.结论:临床诊断克罗因病较困难,需综合各种诊断手段.
作者:林斌;周宇;麦海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Keliod,K)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过度的瘢痕形成,表现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特别是胶原的大量产生且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涡状.多种因素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但目前尚无理想的解释.
作者:左永祥;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的脑电图(EEG)异常情况.方法:使用日本光电7209型EEG仪对确诊为TS136例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EEG异常率为45.6%(62/136),以轻度居多,有秽语者的EEG异常率为69.6%(16/23),明显高于无秽语者的EEG异常率40.7%(46/113)(P<0.05).结论:部分TS患儿存在脑功能障碍;基底节区异常或功能障碍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之一.
作者:周兰;黄绍娴;刘彩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可吸收缝合线(Ethibond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应用可吸收缝合线以Weaver-Dunn法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26例.根据术后X线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局部功能评定参照Lazcano标准.结果: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34个月.26例中优2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可吸收缝合线结合Weaver-Dunn法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理想,并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作者:彭锦晖;麦伟;姜春岩;陈智;冯燕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酒醉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并且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和并发症多,常易误吸致呼吸道堵塞.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高(占54.3%),残废率、病死率高(分别为59.7%、17.1%).结论: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头部CT,可以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陈兵;罗学忠;赵革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胆总管轻度扩张患者进行脂餐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胆总管轻度扩张(内径6~10 mm)的病例行脂餐试验.结果:30例中非梗阻性生理扩张12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代偿性扩张8例,老年性扩张4例),轻度或部份梗阻的病理性扩张18例(其中胆总管下段小结石10例,胆总管下段小肿物及壶腹部肿物5例,炎症性狭窄2例,胆道蛔虫1例).结论:胆总管轻度扩张患者进行脂餐试验有利于生理性或病理性胆管扩张的鉴别,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脂餐后胆管的显示段往往增宽、延长,可以提高病因诊断水平.
作者:许桃英;张淼源;钟敏;刘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检测效果.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05%.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重现性均好,可以作为蜂胶质量检测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建和;符伟玉;佘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12岁,因发热、反复嗜睡、精神异常4月余入院.患者于2002年12月中旬饮酒后开始出现发热(<38℃)、流鼻涕,无呕吐,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2003年1月25日,患者再次饮酒后开始出现头晕、嗜睡、不能认人、讲粗话、烦躁、骂人等,并称看见鬼神等,有行为冲动(打人、阴茎勃起).外院检查脑电图未见异常,服用抗精神病药10余天后症状好转,好转后不能对发作时的情况完全回忆,表现如同正常儿,仍坚持服用药物.
作者:温金峰;郭沈昌;杨和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提高重症寻常型天疱疮的护理水平.方法:25例重症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采用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了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患者自动出院外,其余24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重症寻常型天疱疮有良好疗效,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冲击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及预防感染是保证冲击治疗方案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苏海丹;侯霞;彭春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60例甲状腺疾病的CT资料.结果:甲状腺瘤30例、甲状腺癌9例、结节状甲状腺肿1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Crave病3例.CT对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达到89.7 %(35/39),CT对甲状腺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1.7 %(49/60).结论: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CT对甲状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宋浩;林楚藩;黄朝华;陈茂豪;李光;周文娟;黄启平;阳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酶重复扩增方法及非变性 PAGE 银染定性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较正常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高(P<0.01),且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有关,端粒酶可望成为检测子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杨敏;孟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的经验.方法: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68例(136侧)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经验.结果:Ⅲ型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愈42例(61.7%),好转11例(16.3%),无效15例(22.1%),总有效率(77.9%).并发症5例,术腔粘连3例,眶周淤斑2例.术中出血>500 mL2例.结论:术前行鼻窦CT检查,有利于了解病情;同时掌握解剖结构,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Ⅲ型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影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邓玉丽;蔡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既往已确诊为川崎病的住院病例55例,根据当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分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为阿斯匹林(ASP)组15例,B组为激素治疗组12例,C组为IVIG组28例.比较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3周后主要指标恢复正常例数及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结果:B、C组的发热、粘膜充血、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短于A组(P<0.01);C组的心电图、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恢复正常例数明显高于A组(P<0.05);B与C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P>0.05).3组的血小板恢复正常例数及发生CAD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川崎病早期应用IVIG效果好,激素+ASP联合应用对治疗川崎病安全有效.
作者:胡运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扩大式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式,治疗85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患者.结果:良好28例占32.9%,中残8例占9.4%,重残10例占11.5%,植物生存3例占3.5%,死亡36例,病死率42.4%,其中GCS>8分的病死率为16.7%,GCS6~8分的病死率为55.3%,GCS 3~5分者为85.0%(P<0.01).结论:手术是治疗急性脑肿胀的重要措施之一,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
作者:杨建雄;黄建斌;叶志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儿骨骺中心与胎龄的关系,为预测胎龄及胎儿成熟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B超测定300例不同孕周胎儿股骨远端骨骺中心(FE)及胫骨近端骨骺中心(TE)的大直径线,判定胎龄及胎儿成熟度.结果:FE和TE的直径值均随胎龄增加而增大.FE≥5 mm时,82%的胎儿在35周以上;FE≥6 mm时,94%的胎儿≥37周.TE则比FE的相应胎龄减少2 mm,至妊娠37周时,100%的胎儿TE≥3 mm.结论:FE≥6 mm时,TE≥3 mm可作为胎龄37周及胎儿成熟的标准,尤以测定TE意义更甚.
作者:范玉华;陈俏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