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病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邓玉丽;蔡志军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肠杆菌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酶重复扩增方法及非变性 PAGE 银染定性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较正常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高(P<0.01),且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有关,端粒酶可望成为检测子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杨敏;孟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眼病患者的外周T细胞亚群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眼病(EGO)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指标.方法: Graves眼病组(GO组,n=44)、Graves眼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GO组,n=16)及正常人对照组(n=20),均采用SAP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总数(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SH受体抗体(TSAb).比较三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GO组和EGO组的CD3、CD4、CD4/CD8均升高,CD8均下降,TSAb、TgAb、TmAb阳性率也均升高,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GO组和EGO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可能是甲功正常的Graves眼病的发病机制之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甲功正常的Graves眼病关键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刘付贞;武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NO、SOD和MDA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 患者房水的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配对设计进行分组,27例患者的急性发作眼为发作组,同一患者的另外一只未发作眼为对照组.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组房水NO、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两组比较,PAACG组的NO与MDA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Ρ<0.01),而SOD显著下降(Ρ<0.01).结论: 眼压升高可能导致PAACG患者房水NO与MDA明显升高,而SOD非常显著下降,导致损伤小梁网及邻近的葡萄膜和视网膜,促进了青光眼的高眼压及视神经病变的发展.

    作者:廖海兰;LIAO Tian-jiang;黄迪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24h平均脉压(P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2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再以PP≥60 mmHg、脉压<60 mmHg分为2个亚组.结果: 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24 h平均脉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PP≥60 mmHg组左室肥厚发生率较PP<60 mmHg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陈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强力扩肛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30例

    目的:观察强力扩肛疗法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效果.方法:强力扩肛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30例.结果:30例中,25例效果明显,3例无效,2例复发.结论:强力扩肛法治疗短段型巨结肠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作者:黎旭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道助产术410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产道助产分娩方法的适应证及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助产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实验组(n=182)为产钳术助产分娩,对照组(n=228)为胎头吸引术(胎吸术)助产分娩,对两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种助产方式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母体损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损伤有较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两种助产方法均是解决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危急时刻,争取快速结束分娩,抢救宫内缺氧的胎儿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黄文琼;黄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浸泡鼻咽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31例

    目的:寻求一种温和而有效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窦置换体位,用甲硝唑、α-蛋白酶、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泡鼻咽部,每天2次,每次5 min.结果:3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通过5~32次鼻咽部的浸泡,在减少鼻腔脓涕、消除呼气恶臭、清理鼻咽部痂皮等方面都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浸泡鼻咽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方法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经济,患者易接受.

    作者:付维明;王最青;蔡懿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服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比较.方法:对确诊为胰岛素抵抗(IR)的PCOS患者63例分两组:(1)二甲双胍治疗(简称A组)n=31例;(2)腹腔镜手术治疗(简称B组)n=32例;两组均检测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胰岛素(Ins),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血LH、T、In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月经周期改善和排卵率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妊娠率B组明显高于A组,而IR改善A组明显高B组.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PCOS的临床症状,但对妊娠率的提高不明显.

    作者:张凤兰;高卉;林还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5 277例磁共振扫描的护理

    目的:总结磁共振扫描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35277例MR扫描患者,按年龄分为≤7岁组(n=821)和>7岁组(n=34456),分析其扫描效果.结果:未作特殊处理时,>7岁组图像满意率达93.0%,明显高于≤7岁组的3.2% (P<0.001).≤7岁组图像效果不满意者作镇静处理后,满意率达99.6%,与镇静处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7岁组不满意者经镇静处理后满意率也达99.1%.结论:为了获得高质量磁共振图像,除了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外,≤7岁者及>7岁的不合作者均应常规行镇静处理.

    作者:郑桂英;吴丽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8例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8例研究对象行内镜检查,其中3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盲部15例,回肠末端8例,回肠末端和回盲部7例,结肠6例.19例的溃疡呈鹅口疮样,17例的溃疡呈线状或沟槽样,其周围粘膜呈铺路石样.2例行胃镜检查,位于胃窦部1例,食管中下段1例,均为底较深溃疡;内镜下活检发现典型的肉芽肿组织,中心无干酷样坏死病灶占39.5%.CD患者依临床表现诊断率为23.1%,内镜检查诊断率为41.7%,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为14.3%.结论:临床诊断克罗因病较困难,需综合各种诊断手段.

    作者:林斌;周宇;麦海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调查及护理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人心理卫生状况,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艾森克个性意问卷(EPQ成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自评焦虑量表评定结果为(48.67±8.68),对照组为(40.67±6.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包括神经质、精神质、掩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不同情绪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程度不同,存在着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对疾病的发生和预后起重要作用.在社区范围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邓玉丽;蔡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CSF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后各时间段血浆的巨噬细胞集落因子(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和健康成人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ACS患者发病后第1、2、3、7、14天血浆中的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成人的M-CSF、CRP和TNF-α作为对照.结果:ACS患者发病后第1、2天血清M-CSF、CRP和TNF-α的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但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的水平只在发病初期(1~3d)增高,而M-CSF在整个急性炎症过程中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M-CSF是反映炎症过程的敏感指标,检测M-CSF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ACS急性炎症过程是否结束,对AC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方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醉酒后颅脑损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酒醉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并且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和并发症多,常易误吸致呼吸道堵塞.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高(占54.3%),残废率、病死率高(分别为59.7%、17.1%).结论: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头部CT,可以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陈兵;罗学忠;赵革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68例分析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的经验.方法: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68例(136侧)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经验.结果:Ⅲ型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愈42例(61.7%),好转11例(16.3%),无效15例(22.1%),总有效率(77.9%).并发症5例,术腔粘连3例,眶周淤斑2例.术中出血>500 mL2例.结论:术前行鼻窦CT检查,有利于了解病情;同时掌握解剖结构,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Ⅲ型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影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LCFD)在颅脑外伤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颅脑外伤52例分别在伤后3~10 d,于腰4、5椎间隙穿刺并置一细导管于腰大池中,导管外接输液器和引流袋.通过调速器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为5~8滴/min,持续缓慢引流血性脑脊液,平均引流6~7 d.结果:经CLCFD的治疗,轻度脑挫伤患者在短期内头痛、呕吐、精神差等症状明显缓解.中重度患者(病情恶化者除外)脱水药用量大为减少,颅内压下降满意,较好地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障碍等并发症.结论:CLCFD可较快地清除血性和感染性脑脊液,减轻脑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减少脱水药的用量.且方法简便,宜于推广.

    作者:任新海;郑文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36例的X线诊断

    目的:总结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方法:对36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36例中骨质缺损28例,软组织肿胀25例,骨质疏松20例,骨皮质轻度破坏增生6例,骨关节退行性变7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X线表现多样化,易与退行性变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淆,引起误诊,必须认真分析X线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潘惠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胆管癌组织中CD44 mRNA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CD44 mRNA表达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26例胆管癌及10例胆管良性病变标本中CD44mRNA表达.结果:16例胆管癌组织均能扩增出异常的CD44v转录子片段(>482bp).而10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只扩增出标准型的CD44s转录子片段(482bp).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组织中出现较多异常的CD44转录子片段.结论:转录子数量较多的变异型CD44v基因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转移扩散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赖新峰;陈小平;王彦斌;林良辉;黄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B超测定胎儿骨骺中心在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胎儿骨骺中心与胎龄的关系,为预测胎龄及胎儿成熟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B超测定300例不同孕周胎儿股骨远端骨骺中心(FE)及胫骨近端骨骺中心(TE)的大直径线,判定胎龄及胎儿成熟度.结果:FE和TE的直径值均随胎龄增加而增大.FE≥5 mm时,82%的胎儿在35周以上;FE≥6 mm时,94%的胎儿≥37周.TE则比FE的相应胎龄减少2 mm,至妊娠37周时,100%的胎儿TE≥3 mm.结论:FE≥6 mm时,TE≥3 mm可作为胎龄37周及胎儿成熟的标准,尤以测定TE意义更甚.

    作者:范玉华;陈俏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长期脂肪乳剂灌胃致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研究

    目的:长期脂肪乳剂或脂肪乳剂加葡萄糖灌胃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方法:采用长期脂肪乳剂单独灌胃或加用葡萄糖灌胃3个月的方法,测定血脂、血尿酸等指标,观察脂肪乳剂对小鼠机体的综合影响.结果:脂肪乳剂组和脂肪乳剂加葡萄糖组肝系数、血脂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长期脂肪乳剂或加葡萄糖灌胃可引起小鼠高脂血症及其机体的脏器改变.

    作者:张少芬;陈方;吴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