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眼病患者的外周T细胞亚群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刘付贞;武革

关键词:Graves眼病, 甲功正常的Graves眼病, T细胞亚群, 甲状腺自身抗体
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眼病(EGO)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指标.方法: Graves眼病组(GO组,n=44)、Graves眼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GO组,n=16)及正常人对照组(n=20),均采用SAP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总数(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SH受体抗体(TSAb).比较三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GO组和EGO组的CD3、CD4、CD4/CD8均升高,CD8均下降,TSAb、TgAb、TmAb阳性率也均升高,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GO组和EGO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可能是甲功正常的Graves眼病的发病机制之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甲功正常的Graves眼病关键的诊断指标之一.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和NO含量,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1)EH患者血浆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血浆ET升高及NO降低均越明显(P<0.01或<0.05).(2)经治疗后EH患者的ET浓度明显降低(P<0.01),NO浓度明显升高(P<0.01).(3)EH患者血浆ET与NO呈负相关(r=-0.5146,P<0.01).结论: ET和NO均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血浆ET和NO变化可作为判断EH患者病情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梁伟钧;李果明;陈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36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的脑电图(EEG)异常情况.方法:使用日本光电7209型EEG仪对确诊为TS136例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EEG异常率为45.6%(62/136),以轻度居多,有秽语者的EEG异常率为69.6%(16/23),明显高于无秽语者的EEG异常率40.7%(46/113)(P<0.05).结论:部分TS患儿存在脑功能障碍;基底节区异常或功能障碍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之一.

    作者:周兰;黄绍娴;刘彩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36例的X线诊断

    目的:总结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方法:对36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36例中骨质缺损28例,软组织肿胀25例,骨质疏松20例,骨皮质轻度破坏增生6例,骨关节退行性变7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X线表现多样化,易与退行性变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淆,引起误诊,必须认真分析X线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潘惠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目的: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检测效果.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05%.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重现性均好,可以作为蜂胶质量检测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建和;符伟玉;佘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8例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8例研究对象行内镜检查,其中3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盲部15例,回肠末端8例,回肠末端和回盲部7例,结肠6例.19例的溃疡呈鹅口疮样,17例的溃疡呈线状或沟槽样,其周围粘膜呈铺路石样.2例行胃镜检查,位于胃窦部1例,食管中下段1例,均为底较深溃疡;内镜下活检发现典型的肉芽肿组织,中心无干酷样坏死病灶占39.5%.CD患者依临床表现诊断率为23.1%,内镜检查诊断率为41.7%,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为14.3%.结论:临床诊断克罗因病较困难,需综合各种诊断手段.

    作者:林斌;周宇;麦海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胆管癌组织中CD44 mRNA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CD44 mRNA表达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26例胆管癌及10例胆管良性病变标本中CD44mRNA表达.结果:16例胆管癌组织均能扩增出异常的CD44v转录子片段(>482bp).而10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只扩增出标准型的CD44s转录子片段(482bp).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组织中出现较多异常的CD44转录子片段.结论:转录子数量较多的变异型CD44v基因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转移扩散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赖新峰;陈小平;王彦斌;林良辉;黄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2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嵌顿疝并发睾丸及肠管坏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新生儿嵌顿疝(男28例,右侧22例,左侧6例,年龄10~30 d,平均21.4 d)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肠管及睾丸均坏死18例,嵌顿时间(20.4±0.5)h;仅睾丸坏死8例,嵌顿时间(12.8±0.4) h;肠管血运好无肠管及睾丸坏死10例,嵌顿时间(8.1±0.3) h.28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26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嵌顿疝并发睾丸及肠管坏死的发生率高,出现时间早,应尽早诊断,早期手.

    作者:黄庆荣;吴江;程华;曹闯;吴德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强力扩肛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30例

    目的:观察强力扩肛疗法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效果.方法:强力扩肛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30例.结果:30例中,25例效果明显,3例无效,2例复发.结论:强力扩肛法治疗短段型巨结肠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作者:黎旭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服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比较.方法:对确诊为胰岛素抵抗(IR)的PCOS患者63例分两组:(1)二甲双胍治疗(简称A组)n=31例;(2)腹腔镜手术治疗(简称B组)n=32例;两组均检测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胰岛素(Ins),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血LH、T、In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月经周期改善和排卵率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妊娠率B组明显高于A组,而IR改善A组明显高B组.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PCOS的临床症状,但对妊娠率的提高不明显.

    作者:张凤兰;高卉;林还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诊治妇科腹腔内出血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所致腹腔内出血的病因,减少误诊,及时得到有效的诊疗.方法:对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所致腹腔内出血急诊入院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96例(76.8%),黄体破裂29例(23.2%).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量为(1085.4±698.6)mL.患者内出血量1500mL以上者,22.9%有昏厥史;停经史(82.3%),腹痛(91.7%),阴道不规则出血(77.1%)是主要的三联征.黄体破裂腹腔内出血量(786.0±567.8)mL,13.8%有昏厥史,腹痛(93.1%)为主要症状.内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本组105例行腹腔镜手术止血,黄体破裂中20例(68.9%)经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血β-HCG检测和阴道B超检查、后穹隆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而腹腔镜手术是极其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关国湛;董小萍;戴英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微泵镇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70例,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对照组67例,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自然分娩.观察微泵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泌乳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72 h内开始泌乳时间、哺乳次数、泌乳素、雌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无明显影响.

    作者:林还珠;张凤兰;苏小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蛇床子素-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蛇床子素-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322 nm.结果:蛇床子素在5.0~25.0 mg/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为0.33%.结论:该测定方法稳定、快捷、准确、简便,可作为蛇床子素-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制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立坚;李宝红;庄海旗;东野广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率变异性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预测

    目的:观察心率变异性(HRV)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于妊娠28~32周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的测定,并同时测定与心衰相关的指标血K+浓度及心排出量情况.结果:随着心功能的减退,妊娠合并心脏病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血K+浓度、心输出量明显下降(P<0.001),心功能Ⅳ级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血K+浓度、心输出量明显低于心功能Ⅰ~Ⅲ级或Ⅰ~Ⅱ者(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对判断心脏储备力,预测妊娠合并心脏病者其心功能衰竭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瑞珍;梁飞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可吸收缝合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观察可吸收缝合线(Ethibond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应用可吸收缝合线以Weaver-Dunn法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26例.根据术后X线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局部功能评定参照Lazcano标准.结果: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34个月.26例中优2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可吸收缝合线结合Weaver-Dunn法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理想,并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作者:彭锦晖;麦伟;姜春岩;陈智;冯燕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75例,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5.0%,阴性预测值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8.9%.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萎缩、慢性炎症、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甄小文;冯满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挫伤性青光眼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挫伤性青光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挫伤性青光眼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37例挫伤性青光眼中,前房出血21例(56.8%);玻璃体积血1例(2.7%);房角挫伤(21.6%);晶状体脱位7例(18.9%);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眼压控制正常33眼(89.2%).结论:前房出血是挫伤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叶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29例经手术证实的M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6/29),其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确诊5例,B超确诊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15例,胆囊切除+瘘口直接缝合+置T管引流5例,胆囊切除+胆囊瓣修补+置T管引流4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2例出现胆漏,腹腔引流1~3周治愈.1例术后提前拔T管,发生胆管狭窄.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结合ERCP、PTC、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提高MS的术前确诊率,根据胆管病理损伤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李称才;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肺炎合并SIRS时血糖、CRP及PLT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糖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动态测定58例肺炎合并SIRS患儿(SIRS组)的CRP、PLT和血糖,同时与非SIRS的肺炎患儿(非SIRS组)和正常儿童(对照组)作对照.结果:非SIRS组的血糖、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RS组血糖、CRP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PLT显著低于非SIRS组(P<0.01).符合诊断标准3项以上的患儿48 h血糖和第5天CRP持续不降,72 hPLT明显下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联合检测肺炎患儿的血糖、CRP和PLT计数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血糖、CRP持续性升高、PLT持续下降,预示有发生MODS的可能.

    作者:廖志勤;虞靖虹;和强;涂燕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CSF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后各时间段血浆的巨噬细胞集落因子(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和健康成人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ACS患者发病后第1、2、3、7、14天血浆中的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成人的M-CSF、CRP和TNF-α作为对照.结果:ACS患者发病后第1、2天血清M-CSF、CRP和TNF-α的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但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的水平只在发病初期(1~3d)增高,而M-CSF在整个急性炎症过程中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M-CSF是反映炎症过程的敏感指标,检测M-CSF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ACS急性炎症过程是否结束,对AC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方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邓玉丽;蔡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