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挫伤性青光眼37例临床分析

叶星

关键词:眼挫伤, 青光眼,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挫伤性青光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挫伤性青光眼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37例挫伤性青光眼中,前房出血21例(56.8%);玻璃体积血1例(2.7%);房角挫伤(21.6%);晶状体脱位7例(18.9%);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眼压控制正常33眼(89.2%).结论:前房出血是挫伤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SonoCT技术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SonoCT技术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SonoCT技术和普通超声成像对8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onoCT在显示病灶边界、病灶基底部、检出小病灶等方面优于普通超声(P<0.01).结论:SonoCT技术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定性诊断,可作为胆囊疾病检查筛选或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廖桂英;温赐祥;刘锋;徐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年家兔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组织的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的影响,旨在为视网膜移植提供抗氧化的保护方法.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40眼),分成4组,Ⅰ(新鲜视网膜组)、Ⅱ(常规培养液组)、Ⅲ(高浓度bFGF液组)、Ⅳ(低浓度bFGF液组),将Ⅱ~Ⅳ组视网膜组织块放入相应培养基中培养1周.4组视网膜取材后进行NO、NOS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Ⅰ~Ⅳ组视网膜组织NO、NOS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Ⅳ组NO、NOS值显著增高;与Ⅱ组相比,Ⅲ、Ⅳ组NO、NOS值显著降低;Ⅲ组与Ⅰ组NO值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Ⅲ组与Ⅳ组比较,NOS值降低明显.结论: bFGF有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并且高浓度bFGF较低浓度bFGF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组织抗氧化作用显著.

    作者:李瑞庄;梁轩伟;严灿荣;廖海兰;宋洪妮;郑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调查及护理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人心理卫生状况,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艾森克个性意问卷(EPQ成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自评焦虑量表评定结果为(48.67±8.68),对照组为(40.67±6.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包括神经质、精神质、掩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不同情绪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程度不同,存在着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对疾病的发生和预后起重要作用.在社区范围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豆黄酮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

    目的:体外观察大豆黄酮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效果及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CK2的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并测定大豆黄酮对酶的抑制作用及采用IC50结果的回归方程分析其动力学.结果:大豆黄酮能显著抑制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活性(IC50 =2.38 μmol/L),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已知的CK2抑制剂5,6-二氯-1-β-D-呋喃核糖苯并咪唑(DRB) 和N-(2-氨乙基)-5-氯萘-1-硫胺(A3).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大豆黄酮与ATP(Ki=3.02μmol/L)及酪蛋白(Ki = 2.22μmol/L)均呈混合型抑制CK2的活性.结论:大豆黄酮是一种较强的体外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作者:林小聪;刘新光;陈小文;陈伟珠;梁念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病理性瘢痕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Keliod,K)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过度的瘢痕形成,表现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特别是胶原的大量产生且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涡状.多种因素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但目前尚无理想的解释.

    作者:左永祥;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例及30名健康者的血浆IL-18水平作了检测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603,P<0.001),并随高血压病级别的上升而升高(P均<0.05);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者(t=2.81, P<0.01).结论:高血压病的发生可能有IL-18参与.

    作者:许金成;王淑斐;刘华锋;袁岩;洪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29例经手术证实的M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6/29),其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确诊5例,B超确诊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15例,胆囊切除+瘘口直接缝合+置T管引流5例,胆囊切除+胆囊瓣修补+置T管引流4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2例出现胆漏,腹腔引流1~3周治愈.1例术后提前拔T管,发生胆管狭窄.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结合ERCP、PTC、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提高MS的术前确诊率,根据胆管病理损伤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李称才;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36例的X线诊断

    目的:总结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方法:对36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36例中骨质缺损28例,软组织肿胀25例,骨质疏松20例,骨皮质轻度破坏增生6例,骨关节退行性变7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X线表现多样化,易与退行性变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淆,引起误诊,必须认真分析X线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潘惠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36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的脑电图(EEG)异常情况.方法:使用日本光电7209型EEG仪对确诊为TS136例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EEG异常率为45.6%(62/136),以轻度居多,有秽语者的EEG异常率为69.6%(16/23),明显高于无秽语者的EEG异常率40.7%(46/113)(P<0.05).结论:部分TS患儿存在脑功能障碍;基底节区异常或功能障碍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之一.

    作者:周兰;黄绍娴;刘彩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和干扰素α-2b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 2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13例(13只眼)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分别于术时、术后1 d、3 d、7 d、14 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 13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1只眼,无功能滤过泡2只眼,术后3个月眼压从术前的(36.42±5.64)mmHg降低到(15.73±2.99)mmHg(t=11.465 ,P<0.01).术后12个月末,手术的成功率为79.8%(寿命表法).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2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

    作者:方林彬;闫亦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16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方法:对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均以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出现颞叶钩回疝.16例先行保守治疗,其中4例保守治疗治愈,余1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治愈,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缺乏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表现.在密切观察病情下,可先进行保守脱水治疗,对难缓解且一旦出现颅内高压者,均应手术治疗.

    作者:谢锡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服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比较.方法:对确诊为胰岛素抵抗(IR)的PCOS患者63例分两组:(1)二甲双胍治疗(简称A组)n=31例;(2)腹腔镜手术治疗(简称B组)n=32例;两组均检测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胰岛素(Ins),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血LH、T、In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月经周期改善和排卵率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妊娠率B组明显高于A组,而IR改善A组明显高B组.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PCOS的临床症状,但对妊娠率的提高不明显.

    作者:张凤兰;高卉;林还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可吸收缝合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观察可吸收缝合线(Ethibond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应用可吸收缝合线以Weaver-Dunn法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26例.根据术后X线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局部功能评定参照Lazcano标准.结果: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34个月.26例中优2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可吸收缝合线结合Weaver-Dunn法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理想,并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作者:彭锦晖;麦伟;姜春岩;陈智;冯燕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B超测定胎儿骨骺中心在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胎儿骨骺中心与胎龄的关系,为预测胎龄及胎儿成熟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B超测定300例不同孕周胎儿股骨远端骨骺中心(FE)及胫骨近端骨骺中心(TE)的大直径线,判定胎龄及胎儿成熟度.结果:FE和TE的直径值均随胎龄增加而增大.FE≥5 mm时,82%的胎儿在35周以上;FE≥6 mm时,94%的胎儿≥37周.TE则比FE的相应胎龄减少2 mm,至妊娠37周时,100%的胎儿TE≥3 mm.结论:FE≥6 mm时,TE≥3 mm可作为胎龄37周及胎儿成熟的标准,尤以测定TE意义更甚.

    作者:范玉华;陈俏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抗炎平喘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及每日给予可拉明0.375 g×5支加入输液中静滴;治疗组28例在上述基础上每日给予纳络酮2.0 mg/次加入输液中以15~20滴/min静滴,每日1次.结果:纳络酮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2.729, P<0.01); 意识障碍改善和消失时间以治疗组为短(P<0.01);血气分析多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效果明显,有迅速改善症状,改善血气,促进肺性脑病患者意识恢复等优点,为肺性脑病治疗开拓了新的前景.

    作者:黎雄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邓玉丽;蔡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47例诊治体会

    目的:进一步提高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原因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内科治愈102例(69.3%),外科治疗32例(21.7%),死亡10例(6.8%),自动出院3例,其中因不能控制的大出血死亡3例,肾功能衰竭2例,急性心功能衰竭3例,多系统功能衰竭1例,其它原因1例.结论: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及药物所致胃粘膜病变是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重视生长抑素、H-K-ATP酶抑制药物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提高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

    作者:吴仲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前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增加时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Fas、FasL蛋白表达上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地塞米松可显著促进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上调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有助于清除激活的淋巴细胞.

    作者:孟琼;肖红;刘仿;蔡康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手术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23例的随访分析

    目的:寻找治疗肝癌破裂出血较安全、可靠、有效和便于操作的方法.方法:肝癌破裂23例,采用肝叶肝段系统切除、肝癌姑息切除、肝癌缝扎止血或加压缝扎止血,术中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泵.术后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经泵门静脉化疗(PCV).并随访0~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内死亡5例, 9例半年存活,6例1 a存活,3例超过18个月.结论:急诊手术和术后介入治疗肝癌破裂出血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黄振添;谢昭雄;许国平;孙卫江;文锡荣;陈盛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长期脂肪乳剂灌胃致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研究

    目的:长期脂肪乳剂或脂肪乳剂加葡萄糖灌胃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方法:采用长期脂肪乳剂单独灌胃或加用葡萄糖灌胃3个月的方法,测定血脂、血尿酸等指标,观察脂肪乳剂对小鼠机体的综合影响.结果:脂肪乳剂组和脂肪乳剂加葡萄糖组肝系数、血脂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长期脂肪乳剂或加葡萄糖灌胃可引起小鼠高脂血症及其机体的脏器改变.

    作者:张少芬;陈方;吴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