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豆黄酮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

林小聪;刘新光;陈小文;陈伟珠;梁念慈

关键词:蛋白激酶CK2, 重组蛋白, 全酶, 大豆黄酮, 酶动力学
摘要:目的:体外观察大豆黄酮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效果及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CK2的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并测定大豆黄酮对酶的抑制作用及采用IC50结果的回归方程分析其动力学.结果:大豆黄酮能显著抑制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活性(IC50 =2.38 μmol/L),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已知的CK2抑制剂5,6-二氯-1-β-D-呋喃核糖苯并咪唑(DRB) 和N-(2-氨乙基)-5-氯萘-1-硫胺(A3).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大豆黄酮与ATP(Ki=3.02μmol/L)及酪蛋白(Ki = 2.22μmol/L)均呈混合型抑制CK2的活性.结论:大豆黄酮是一种较强的体外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眼病患者的外周T细胞亚群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眼病(EGO)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指标.方法: Graves眼病组(GO组,n=44)、Graves眼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GO组,n=16)及正常人对照组(n=20),均采用SAP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总数(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SH受体抗体(TSAb).比较三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GO组和EGO组的CD3、CD4、CD4/CD8均升高,CD8均下降,TSAb、TgAb、TmAb阳性率也均升高,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GO组和EGO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可能是甲功正常的Graves眼病的发病机制之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甲功正常的Graves眼病关键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刘付贞;武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目的: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检测效果.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醇冷浸法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05%.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重现性均好,可以作为蜂胶质量检测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建和;符伟玉;佘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60例甲状腺疾病的CT资料.结果:甲状腺瘤30例、甲状腺癌9例、结节状甲状腺肿1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Crave病3例.CT对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达到89.7 %(35/39),CT对甲状腺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1.7 %(49/60).结论: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CT对甲状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宋浩;林楚藩;黄朝华;陈茂豪;李光;周文娟;黄启平;阳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周期性精神障碍1例

    患者,男,12岁,因发热、反复嗜睡、精神异常4月余入院.患者于2002年12月中旬饮酒后开始出现发热(<38℃)、流鼻涕,无呕吐,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2003年1月25日,患者再次饮酒后开始出现头晕、嗜睡、不能认人、讲粗话、烦躁、骂人等,并称看见鬼神等,有行为冲动(打人、阴茎勃起).外院检查脑电图未见异常,服用抗精神病药10余天后症状好转,好转后不能对发作时的情况完全回忆,表现如同正常儿,仍坚持服用药物.

    作者:温金峰;郭沈昌;杨和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道助产术410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产道助产分娩方法的适应证及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助产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实验组(n=182)为产钳术助产分娩,对照组(n=228)为胎头吸引术(胎吸术)助产分娩,对两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种助产方式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母体损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损伤有较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两种助产方法均是解决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危急时刻,争取快速结束分娩,抢救宫内缺氧的胎儿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黄文琼;黄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微泵镇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70例,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娩;对照组67例,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自然分娩.观察微泵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泌乳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72 h内开始泌乳时间、哺乳次数、泌乳素、雌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无明显影响.

    作者:林还珠;张凤兰;苏小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例及30名健康者的血浆IL-18水平作了检测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603,P<0.001),并随高血压病级别的上升而升高(P均<0.05);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者(t=2.81, P<0.01).结论:高血压病的发生可能有IL-18参与.

    作者:许金成;王淑斐;刘华锋;袁岩;洪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关系. 方法:对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根据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然后比较两组患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MODS的受损脏器分布情况. 结果:80例中发生SIRS者有43例(SIRS组),发生率57.5%,没有发生SIRS者有37例(非SIRS组).SIRS组中发生MODS的有16例(37.21%),死亡10例(23.26%);非SIRS组中发生MODS 5例(13.51%),死亡2例(5.41%),两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常累及的脏器为肺,其次为胃肠道.结论:SIRS、MODS的发生影响病毒性脑炎的预后,故必须及早控制SIRS,以防病情恶化.

    作者:柯桦;潘春梅;唐渊;陈若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浸泡鼻咽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31例

    目的:寻求一种温和而有效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窦置换体位,用甲硝唑、α-蛋白酶、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泡鼻咽部,每天2次,每次5 min.结果:3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通过5~32次鼻咽部的浸泡,在减少鼻腔脓涕、消除呼气恶臭、清理鼻咽部痂皮等方面都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浸泡鼻咽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方法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经济,患者易接受.

    作者:付维明;王最青;蔡懿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服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比较.方法:对确诊为胰岛素抵抗(IR)的PCOS患者63例分两组:(1)二甲双胍治疗(简称A组)n=31例;(2)腹腔镜手术治疗(简称B组)n=32例;两组均检测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的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胰岛素(Ins),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血LH、T、In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月经周期改善和排卵率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妊娠率B组明显高于A组,而IR改善A组明显高B组.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PCOS的临床症状,但对妊娠率的提高不明显.

    作者:张凤兰;高卉;林还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16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方法:对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均以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出现颞叶钩回疝.16例先行保守治疗,其中4例保守治疗治愈,余1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治愈,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缺乏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表现.在密切观察病情下,可先进行保守脱水治疗,对难缓解且一旦出现颅内高压者,均应手术治疗.

    作者:谢锡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率变异性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预测

    目的:观察心率变异性(HRV)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于妊娠28~32周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的测定,并同时测定与心衰相关的指标血K+浓度及心排出量情况.结果:随着心功能的减退,妊娠合并心脏病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血K+浓度、心输出量明显下降(P<0.001),心功能Ⅳ级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血K+浓度、心输出量明显低于心功能Ⅰ~Ⅲ级或Ⅰ~Ⅱ者(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对判断心脏储备力,预测妊娠合并心脏病者其心功能衰竭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瑞珍;梁飞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36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的脑电图(EEG)异常情况.方法:使用日本光电7209型EEG仪对确诊为TS136例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EEG异常率为45.6%(62/136),以轻度居多,有秽语者的EEG异常率为69.6%(16/23),明显高于无秽语者的EEG异常率40.7%(46/113)(P<0.05).结论:部分TS患儿存在脑功能障碍;基底节区异常或功能障碍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之一.

    作者:周兰;黄绍娴;刘彩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前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增加时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Fas、FasL蛋白表达上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地塞米松可显著促进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上调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有助于清除激活的淋巴细胞.

    作者:孟琼;肖红;刘仿;蔡康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邓玉丽;蔡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病理性瘢痕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Keliod,K)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过度的瘢痕形成,表现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特别是胶原的大量产生且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涡状.多种因素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但目前尚无理想的解释.

    作者:左永祥;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低热量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低热量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手术后体重变化及代谢综合征、胰岛素用量和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按体重指数(BMI)将86例T2DM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各组再分A、B两组.在使用胰岛素治疗前提下,A组患者采用中低热量饮食,每日总热量约4621.16 kJ;B组患者采用普通DM饮食,每日总热量约7740.4 kJ,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量患者体重并计算称体重下降净值、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用药情况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肥胖患者A组体重、胰岛素用量、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1),血糖、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非肥胖患者A组体重、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1),但血糖、血脂改善及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中低热量饮食可降低肥胖T2DM手术患者的体重,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改善,并有助术后伤口愈合.

    作者:晏日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酶重复扩增方法及非变性 PAGE 银染定性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较正常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高(P<0.01),且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有关,端粒酶可望成为检测子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杨敏;孟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强力扩肛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30例

    目的:观察强力扩肛疗法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效果.方法:强力扩肛治疗小儿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30例.结果:30例中,25例效果明显,3例无效,2例复发.结论:强力扩肛法治疗短段型巨结肠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作者:黎旭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I、aVL、V5、V6导联Q波消失对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I、AVL、V5、V6导联Q波消失对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7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35例急性下壁伴右室梗死患者中有18例I、AVL、V5、V6导联Q波同时消失,占51.42%,而38例不伴右室梗死患者,仅有1例I、AVL、V5、V6导联Q波消失,占2.6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以I、AVL、V5、V6导联Q波消失作为急性下壁伴右室梗死的诊断指标的敏感性为51.42%,特异性为97.36%.结论:I、AVL、V5、V6导联Q波同时消失对急性下壁伴右室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霓;张竑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