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还珠;张凤兰;苏小锋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和cyclinB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情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ER和cyclinB1的阳性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R和cyclinB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5),肿瘤愈大、病程愈晚期、淋巴结转移数目愈多则ER的阳性表达率愈低,而cyclinB1的阳性表达则相反.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yclinB1的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而ER的阳性表达是预后良好的标志,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许燕云;黄卓敏;曹军;姜汉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产道助产分娩方法的适应证及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助产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实验组(n=182)为产钳术助产分娩,对照组(n=228)为胎头吸引术(胎吸术)助产分娩,对两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种助产方式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母体损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损伤有较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两种助产方法均是解决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危急时刻,争取快速结束分娩,抢救宫内缺氧的胎儿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黄文琼;黄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儿骨骺中心与胎龄的关系,为预测胎龄及胎儿成熟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B超测定300例不同孕周胎儿股骨远端骨骺中心(FE)及胫骨近端骨骺中心(TE)的大直径线,判定胎龄及胎儿成熟度.结果:FE和TE的直径值均随胎龄增加而增大.FE≥5 mm时,82%的胎儿在35周以上;FE≥6 mm时,94%的胎儿≥37周.TE则比FE的相应胎龄减少2 mm,至妊娠37周时,100%的胎儿TE≥3 mm.结论:FE≥6 mm时,TE≥3 mm可作为胎龄37周及胎儿成熟的标准,尤以测定TE意义更甚.
作者:范玉华;陈俏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Keliod,K)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过度的瘢痕形成,表现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特别是胶原的大量产生且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涡状.多种因素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但目前尚无理想的解释.
作者:左永祥;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我院自1995年来一期切除治疗的55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体会.结果:55例均痊愈出院; 1例发生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无死亡.平均住院日(12.5±3.6)d.随访50例,1、3、5 a生存率分别为98%、70%和40%.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肿瘤切除加消化道重建是安全的.
作者:李建文;王三明;陈小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进口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利血宝3000IU皮下注射2次/周治疗;试验组18例,采用大剂量国产rhEPO益比奥(EPLAO)1×104IU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治疗期间观察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肾功能、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大剂量EPLAO每周1次与常规剂量利血宝每周2次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但减少了注射次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价格/药效明显低于利血宝.
作者:许勇芝;唐德燊;黄志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例及30名健康者的血浆IL-18水平作了检测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603,P<0.001),并随高血压病级别的上升而升高(P均<0.05);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者(t=2.81, P<0.01).结论:高血压病的发生可能有IL-18参与.
作者:许金成;王淑斐;刘华锋;袁岩;洪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12岁,因发热、反复嗜睡、精神异常4月余入院.患者于2002年12月中旬饮酒后开始出现发热(<38℃)、流鼻涕,无呕吐,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2003年1月25日,患者再次饮酒后开始出现头晕、嗜睡、不能认人、讲粗话、烦躁、骂人等,并称看见鬼神等,有行为冲动(打人、阴茎勃起).外院检查脑电图未见异常,服用抗精神病药10余天后症状好转,好转后不能对发作时的情况完全回忆,表现如同正常儿,仍坚持服用药物.
作者:温金峰;郭沈昌;杨和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人心理卫生状况,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艾森克个性意问卷(EPQ成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组自评焦虑量表评定结果为(48.67±8.68),对照组为(40.67±6.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包括神经质、精神质、掩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不同情绪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程度不同,存在着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对疾病的发生和预后起重要作用.在社区范围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的经验.方法: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68例(136侧)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经验.结果:Ⅲ型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愈42例(61.7%),好转11例(16.3%),无效15例(22.1%),总有效率(77.9%).并发症5例,术腔粘连3例,眶周淤斑2例.术中出血>500 mL2例.结论:术前行鼻窦CT检查,有利于了解病情;同时掌握解剖结构,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Ⅲ型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影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后各时间段血浆的巨噬细胞集落因子(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和健康成人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ACS患者发病后第1、2、3、7、14天血浆中的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成人的M-CSF、CRP和TNF-α作为对照.结果:ACS患者发病后第1、2天血清M-CSF、CRP和TNF-α的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但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的水平只在发病初期(1~3d)增高,而M-CSF在整个急性炎症过程中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M-CSF是反映炎症过程的敏感指标,检测M-CSF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ACS急性炎症过程是否结束,对AC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方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 2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13例(13只眼)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分别于术时、术后1 d、3 d、7 d、14 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 13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1只眼,无功能滤过泡2只眼,术后3个月眼压从术前的(36.42±5.64)mmHg降低到(15.73±2.99)mmHg(t=11.465 ,P<0.01).术后12个月末,手术的成功率为79.8%(寿命表法).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2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
作者:方林彬;闫亦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 患者房水的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配对设计进行分组,27例患者的急性发作眼为发作组,同一患者的另外一只未发作眼为对照组.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组房水NO、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两组比较,PAACG组的NO与MDA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Ρ<0.01),而SOD显著下降(Ρ<0.01).结论: 眼压升高可能导致PAACG患者房水NO与MDA明显升高,而SOD非常显著下降,导致损伤小梁网及邻近的葡萄膜和视网膜,促进了青光眼的高眼压及视神经病变的发展.
作者:廖海兰;LIAO Tian-jiang;黄迪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方法:对36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36例中骨质缺损28例,软组织肿胀25例,骨质疏松20例,骨皮质轻度破坏增生6例,骨关节退行性变7例.中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X线表现多样化,易与退行性变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淆,引起误诊,必须认真分析X线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潘惠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超声SonoCT技术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SonoCT技术和普通超声成像对8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onoCT在显示病灶边界、病灶基底部、检出小病灶等方面优于普通超声(P<0.01).结论:SonoCT技术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定性诊断,可作为胆囊疾病检查筛选或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廖桂英;温赐祥;刘锋;徐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和NO含量,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1)EH患者血浆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血浆ET升高及NO降低均越明显(P<0.01或<0.05).(2)经治疗后EH患者的ET浓度明显降低(P<0.01),NO浓度明显升高(P<0.01).(3)EH患者血浆ET与NO呈负相关(r=-0.5146,P<0.01).结论: ET和NO均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血浆ET和NO变化可作为判断EH患者病情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梁伟钧;李果明;陈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寻求一种温和而有效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窦置换体位,用甲硝唑、α-蛋白酶、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泡鼻咽部,每天2次,每次5 min.结果:3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通过5~32次鼻咽部的浸泡,在减少鼻腔脓涕、消除呼气恶臭、清理鼻咽部痂皮等方面都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浸泡鼻咽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方法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经济,患者易接受.
作者:付维明;王最青;蔡懿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218株,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1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56株,检出率为2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大肠埃希菌为30.2%.亚胺培南对ESBLs全部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ICU病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情况严重,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制度,常规检测ESBLs,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邓玉丽;蔡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腔导尿管在垂直部分喉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术后48 h负压引流的出血量少于50 mL,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咽瘘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结论:在垂直部分喉切除术中,用双腔导尿管作水囊填充残喉术腔是一种简易、确切的好方法;精心护理是减少喉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肖小燕;梁倩华;王志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8例研究对象行内镜检查,其中3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盲部15例,回肠末端8例,回肠末端和回盲部7例,结肠6例.19例的溃疡呈鹅口疮样,17例的溃疡呈线状或沟槽样,其周围粘膜呈铺路石样.2例行胃镜检查,位于胃窦部1例,食管中下段1例,均为底较深溃疡;内镜下活检发现典型的肉芽肿组织,中心无干酷样坏死病灶占39.5%.CD患者依临床表现诊断率为23.1%,内镜检查诊断率为41.7%,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为14.3%.结论:临床诊断克罗因病较困难,需综合各种诊断手段.
作者:林斌;周宇;麦海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