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邹建福;王钢;张道飞

关键词: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修复, 软组织缺损
摘要: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12 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小面积 5cm×7cm,大 8cm×12cm.结果:12 例中 10 例皮瓣生长良好,2 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 2~12 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分泌性中耳炎81例的综合治疗体会

    目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目前的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共135耳,提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结果:本组患者治愈97耳,治愈率71.8%;有效29耳(21.5%),总有效率为93.3%.所有患者3个月后复查症状无复发,听力无下降.结论:早期诊断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成功的关键.鼻内窥镜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作者:陈俊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体会

    目的:提高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采用该法治疗的1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一期肾穿刺微造瘘后取净结石,2例经二期取净结石.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穿剌通道细小,创伤小,痛苦轻.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及结石清除较彻底等优点,其可替代经皮肾镜取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腰腹部环周腔隙吸脂术治疗局部肥胖畸形32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腰腹部环周腔隙吸脂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局部肥胖畸形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45),观察组行一期环周腔隙吸脂术,对照组行腰腹部分次腔隙吸脂术.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脐上4 cm平均减少分别为(6.56±3.74)cm及(6.24±3.41)cm(P>0.05),脐部平均减少分别为(7.95±3.87)cm及(6.64±2.90)cm(P>0.05),髂前上棘平均减少分别为(9.94±3.88)cm及(8.51±3.95)cm(P>0.05).两组经12~24月随访,均无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良好.结论:腰腹部一期环周腔隙吸脂安全可行,腰腹形态和谐完美.

    作者:饶忠;黄谦;吴涛;周红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治疗上睑松垂85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术武矫治上睑松垂的效果.方法:对85例分析其上睑松垂的原因,据此分别采用上睑切口、眉切口、额部切口提升上睑,观察效果并随访.结果:全部病例均经随访3个月~6个月,松垂的上睑得以充分提升,局部形态协调、自然,优良率达86%.结论:对于不同成因的上睑松垂采用不同的切口进行矫治,可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李越;梁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早产低体重儿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16.3±7.2)g,对照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9.4±5.4)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治疗组存活率95.0%(38/40),对照组存活率80.4%(37/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0% (8/40),对照组为41.3% (19/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早产低体重儿非常重要,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太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气管插管作为一项救护技术,在ICU危重患者治疗中起到改善通气、机械辅助呼吸的重要作用,但因气管插管引起的不适及无法语言交流,常使患者产生恐惧、急躁等情绪,从而导致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吐管,甚至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或自行拨管等严重不良后果[1].因而,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应予重视.2000年2月至2002年2月笔者在工作及进修期间护理气管插管患者246例,现将此类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青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癌组织中ER、PR和nm23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和nm23基因表达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ER、PR、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1.0%、65.4%、64.5%.(2)ER:I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比较,P<0.01;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和肌层浸润≤1/2的比较,P<0.01;临床I、II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3)PR: 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肌层浸润>1/2和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的比较,P均<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4)nm23: Ⅰ级、Ⅱ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结论:ER、PR、nm23的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或(和)术后的治疗参考.

    作者:严兆华;全铮华;孙显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3a的LTOT,于LTOT前及LTOT后观察患者住院次数、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氧疗后1、2、3a与氧疗前基础值比较,患者住院次数减少,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低氧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好转.结论 :合理使用LTOT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卫珍;宋泽庆;谢佳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于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文章分析了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结合广东医学院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设计的实例,就如何保障各类用户安全地在自已权限内实时准确地访问系统的合法数据;如何维护整个信患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关键的问题给出设计方案.

    作者:何青;张毅;冯天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湛江市霞山区中小学教师喉病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湛江市中小学教师喉病的情况,明确病因,对于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在编教师508人进行询问调查,并采取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对喉部进行检查,分析教师喉病的患病情况.结果与结论:中小学教师喉病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过度用声疲劳,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教龄越长,发病率较高(教龄:≤5a,5a~,10a~,20a~,≥30a其发病率分别为30%、38.5%、45.7%、46.7%、48.6%).声带超负荷使用,烟酒、感冒、失眠等是致喉病的主要因素或诱发因素.

    作者:彭波;王最青;王光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浸润肌层深度无关.结论: 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梁艳艳;郑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理健康测查表》临床应用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测查表>对正常人、神经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辨别情况.方法:应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1134例观察对象(正常人、神经症患者、精神分裂症)予以测查,再用测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该测查表对抑郁性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患者的辨别率达到80%以上,对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症的辨别率则较低.结论:该测查表简单实用,能较好地辨别出几种常见神经症,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詹潮勇;黄祖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脂瘤型中耳炎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提高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确诊率及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7%的患者术后仍有流脓, 21.7%的患者术中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基层医院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疗效并减少并发症,主要的是熟悉耳的解剖,掌握耳显微手术的操作要领.

    作者:杨秀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A组(采用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麻醉)和B组(以0.15%布比卡因+芬太尼2 μg/mL麻醉),每组50例.观察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产程、下肢运动评分、催产素用量、器械助产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后A组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而B组仅35例(70.0%)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0.1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轻.

    作者:梁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的早期肺功能改变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的肺功能改变,为术前选择患者和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测定58例接受肺切除术的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术前、术后肺功能和动脉搏血气分析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月各项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分数(FEV1%)、血氧分压(PaO2)三项指标明显好转(P<0.05或0.01);肺活量分数(VC%)、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数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对肺切除术有潜在的代偿基础,正确的术前评价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韬;吴全忠;梁葳;黄健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尿道断裂伤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总结尿道断裂伤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尿道和后尿道断裂伤的临床资料.28例分别采用尿道端端吻合术、膀胱颈会阴缝扎固定术及尿道会师加气囊导尿管持续牵引的方法处理.结果:28例中,术后排尿通畅20例(占71.4%),排尿欠通畅需定期扩张尿道6例(占21.4%),尿道狭窄排尿不畅2例(占7.1%);出现阳萎1例(占3.5%).结论:尿道断裂伤应早期处理,尽量达到解剖复位,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剑;王峰雷;张兰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根据发病到就诊时间的长短、腹部体征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57例在门诊经钡灌肠复位,13例灌肠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儿因来院就诊时有腹膜刺激症状或其它原因未行钡灌肠复位;复位成功的患儿无死亡,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组1例死亡,未行钡灌肠复位组2例死亡.结论:将肛门指检列为常规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X线透视下稀钡剂灌肠复位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行肠套叠复位能有效的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存率.

    作者:骆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成熟期前后起搏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接受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中、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起搏阈值.结果:16例应用Medtronic CAPSURE○ RSP系列(激素洗提)心房电极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术后升高,术后1周达峰值,后逐渐降低,术后2个月开始趋于稳定,除术后6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4例应用MCSP系列心室电极的患者心室起搏阈值术后均明显高于术中(P<0.01);9例应用BIOTRONIK SYNOX SX系列(高阻抗非激素洗提)电极的患者心房、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具有与MCSP系列起搏电极类似的术后演变趋势,其急性期起搏阈值呈明显峰化现象,且具有较高的慢性期阈值,与40条MCSP系列电极比较,两者急、慢性期起搏阈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6个月内,起搏阈值明显升高;激素洗提电极能明显降低急性期和慢性期阈值.

    作者:陈小卫;吴铿;田丽红;李日健;回皓升;莫振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副反应的观察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的副反应和护理体会.方法:观察45例肝癌术后行区域性化疗患者的副反应与护理体会.结果与结论:本组45例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6例,食欲不振8例,全身乏力5例、焦虑1例、白细胞下降2例外,无脱发病例和局部红肿病例出现;表明良好的心理护理,适度的活动和康复锻炼、恰当的体位、熟练的注射技术是降低肝癌术后区域性化疗患者副反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伍雪冰;梁继娟;方文;曹何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4623名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及确诊患儿的治疗

    目的:加深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筛查意义的理解,做好甲低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4623名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低筛查,新生儿出生后72h采足跟血,用荧光酶免法定量检测血中的促甲状腺素的水平,初筛阳性患儿进而通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T3、T4、TSH的水平确诊甲低患儿.结果:24623名新生儿中,确诊甲低10例,发病率为1:2462.24623名新生儿中东莞籍新生儿13038名,确诊甲低患儿只有3例,发病率为1:4346;而筛查外地籍新生儿11585名,确诊甲低患儿7名,发病率为1:1655.10名确诊患儿给以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血中TSH水平逐渐降至正常,体格检查及智测与正常新生儿无异,目前还在进一步随访观察中.结论:积极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的筛查,可做到尽早诊断及早治疗,防止先天性甲低弱智儿的出现.

    作者:张玉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