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腹部环周腔隙吸脂术治疗局部肥胖畸形32例的效果观察

饶忠;黄谦;吴涛;周红菊

关键词:负压抽吸术, 环周腔隙吸脂, 体形雕塑
摘要:目的:了解腰腹部环周腔隙吸脂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局部肥胖畸形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45),观察组行一期环周腔隙吸脂术,对照组行腰腹部分次腔隙吸脂术.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脐上4 cm平均减少分别为(6.56±3.74)cm及(6.24±3.41)cm(P>0.05),脐部平均减少分别为(7.95±3.87)cm及(6.64±2.90)cm(P>0.05),髂前上棘平均减少分别为(9.94±3.88)cm及(8.51±3.95)cm(P>0.05).两组经12~24月随访,均无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良好.结论:腰腹部一期环周腔隙吸脂安全可行,腰腹形态和谐完美.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D),并与43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的Pmax及Pd显著高于B组;Pmin、 LAD差异无显著.Pmax>110 ms或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较高;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作者:罗劲华;李佩文;任军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理健康测查表》临床应用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测查表>对正常人、神经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辨别情况.方法:应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1134例观察对象(正常人、神经症患者、精神分裂症)予以测查,再用测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该测查表对抑郁性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患者的辨别率达到80%以上,对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症的辨别率则较低.结论:该测查表简单实用,能较好地辨别出几种常见神经症,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詹潮勇;黄祖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体会

    目的:提高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采用该法治疗的1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一期肾穿刺微造瘘后取净结石,2例经二期取净结石.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穿剌通道细小,创伤小,痛苦轻.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及结石清除较彻底等优点,其可替代经皮肾镜取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吗丁啉加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诊断为GER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位治疗+吗丁啉(每次0.3mg/kg、4~6次/d),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泳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肺水肿形成前后血浆TNF-α与ET-1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肺水肿形成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前、肺水肿发生时和肺水肿控制后血浆TNF-α与ET-1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查者(对照组)血浆TNF-α与ET-1的水平作对比.结果: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前、肺水肿发生时和肺水肿控制后血浆TNF-α与ET-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肺水肿发生时升高为显著(P<0.01);肺水肿发生时的血浆TNF-α、ET-1水平高于肺水肿前、肺水肿控制后的TNF-α、ET-1水平(P<0.05~0.01),但肺水肿发生前的ET-1与肺水肿控制后的ET-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时血浆TNF-α与ET-1的水平均升高,两者可能参与了AOPP致肺水肿的病理过程.

    作者:彭晓东;孙杰;王立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喉舒乐喷喉的研制及其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制喉舒乐喷喉剂,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配方,采用煎煮等方法制备喉舒乐喷喉剂,并将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100),对照组口服草珊瑚含片,治疗组则采用喉舒乐喷喉剂喷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3.3%(8/60),总有效率为76.7%(46/60);治疗组的治愈率为29%(29/100),总有效率为94%(94/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c=4.293,P<0.001).结论:喉舒乐喷喉剂治疗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疗效确切.

    作者:黎康发;龙世平;廖朝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环境及心理因素对肝病患者睡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有关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减少失眠的护理措施.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对住院2周内的肝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影响因素以环境改变及心理因素为明显(P<0.01),失眠症状以入睡困难及不能熟睡较常见.结论:对慢性肝病应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锦秀;文康梅;吴琼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了解眼表疾病行羊膜移植手术的护理特点.方法:对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疾病13例(15眼)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和出院健康指导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实施有效的全程护理措施,对保证手术成功和加快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组15眼均达到重建眼表的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朝花;刘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对同时期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A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术中在减压的同时行血肿清除及碎化脑组织切除,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A组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的例数分别为6、1、3、7、8例,B组则分别为11、2、4、6、2例,差异有显著性(Hc=4.84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手段.

    作者:冯卫权;何碧强;胡建军;胡朝晖;李国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四联短程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安全性,比较兰索拉唑四联疗法与法莫替丁四联疗法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82例经胃镜证实Hp 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组(治疗组)和法莫替丁组(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兰索拉唑30mg 每天1次×2周,瑞贝克80mg每天2次×1周,阿莫西林0.5 g每天2次×1周,胶体果胶100mg每天3次×1周;对照组用药: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2周代替兰索拉唑,余用药相同.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及复测Hp,观察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溃疡愈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2.1%、71.4%,Hp根除率为90.0%、71.4%,副作用发生率为22.5%、27.1%.两组之间比较,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 而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兰索拉唑四联短程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愈合率、Hp根除率较高,副作用不大,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傅嘉梅;王菊岩;刘舒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7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静滴喜炎平10 mg/(kg*d) 4~8 d;对照组以病毒唑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唑剂量为10 mg/(kg*d),静滴,干扰素剂量为5万u/(kg·d),皮下注射,两药均用4~8 d.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Hc=7.4937,P<0.01).治疗后退热时间治疗组为(1.5±1.0)d,对照组为(4.4±1.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腮腺肿大消失时间治疗组为(2.0±1.4)d,对照组为(3.7±2.0)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明显优于以病毒唑联合干扰素治疗,退热及腮腺肿大消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羊膜腔灌注术在早产胎膜早破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术(AI)在产科胎膜早破致早产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选择无穿刺禁忌证的≥28周,且<35周的胎膜早破致羊水过少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I)21例,对照组19例.AI组在未临产前经B超介导下经腹行羊膜腔穿刺置管注入林格氏液,每天300~500 mL,观察两组之间对胎儿预后、分娩结局的结果.结果: AI组与对照组对胎儿预后及产程、分娩结局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AI方法简单,安全系数大,效果肯定,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菊香;钱兴国;张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合理用药的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分析697例剖宫产产妇使用不同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根据使用抗生素种类分为4组:A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B组头孢唑啉;C组头孢哌酮+舒巴坦;D组克林霉素.以4组息者术后感染发病率、低热持续天数、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尿路感染、不良反应作为观测指标.结果:4组在各项观测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组抗生素在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疗效好,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价格低廉,是首选方案.

    作者:戴英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体外震波碎石结合五淋化石丸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128例

    目的:比较单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以及加用五淋化石丸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的疗效.方法:228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ESWL组109例,ESWL联用五淋化石丸组119例.结果:单纯ESWL组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82、24、3例,ESWL联用淋化石丸组则分别为103、14、2例,以联用组的疗效为优(Hc=4.688,P<0.05).结论:五淋化石丸结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周雄;陈扬华;李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可溶性CD105与大肠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肠癌转移与血浆可溶性CD105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0例大肠癌患者以及31例正常人CD105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 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清CD105浓度(2.42±0.46)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7 ±0.15)mg/L(P<0.01),而低于转移性大肠癌组(4.24 ±0.75)(P <0.01).结论: 血浆可溶性CD105与大肠癌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诊断其转移指标之一.

    作者:罗锡彬;梁启廉;张英;李小英;江利爱;李凤英;杨勤;李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滋养细胞肿瘤和妊娠绒毛组织中端粒酶RNA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滋养细胞肿瘤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端粒酶RNA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滋养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hTR基因,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hTR基因均呈阴性,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hRT基因呈阳性.结论:hRT在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未见表达,推测其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碧;王芳;庞江琳;李英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拟前列通饮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前列通饮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自拟前列通饮联合针刺治疗组(43例)与口服前列康片和环丙沙星对照组(42例),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Hc=8.588,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7.351,P<0.01).结论:自拟前列通饮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疗程较短,复发率较低,是较理想的疗法组合.

    作者:蔡恒;杨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早产低体重儿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16.3±7.2)g,对照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9.4±5.4)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治疗组存活率95.0%(38/40),对照组存活率80.4%(37/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0% (8/40),对照组为41.3% (19/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早产低体重儿非常重要,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太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4623名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及确诊患儿的治疗

    目的:加深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筛查意义的理解,做好甲低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4623名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低筛查,新生儿出生后72h采足跟血,用荧光酶免法定量检测血中的促甲状腺素的水平,初筛阳性患儿进而通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T3、T4、TSH的水平确诊甲低患儿.结果:24623名新生儿中,确诊甲低10例,发病率为1:2462.24623名新生儿中东莞籍新生儿13038名,确诊甲低患儿只有3例,发病率为1:4346;而筛查外地籍新生儿11585名,确诊甲低患儿7名,发病率为1:1655.10名确诊患儿给以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血中TSH水平逐渐降至正常,体格检查及智测与正常新生儿无异,目前还在进一步随访观察中.结论:积极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的筛查,可做到尽早诊断及早治疗,防止先天性甲低弱智儿的出现.

    作者:张玉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气管插管作为一项救护技术,在ICU危重患者治疗中起到改善通气、机械辅助呼吸的重要作用,但因气管插管引起的不适及无法语言交流,常使患者产生恐惧、急躁等情绪,从而导致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吐管,甚至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或自行拨管等严重不良后果[1].因而,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应予重视.2000年2月至2002年2月笔者在工作及进修期间护理气管插管患者246例,现将此类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青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