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和;杨仕豪;符伟玉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12 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小面积 5cm×7cm,大 8cm×12cm.结果:12 例中 10 例皮瓣生长良好,2 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 2~12 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邹建福;王钢;张道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治疗组27例,酚妥拉明对照组26例.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2例,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9、10、8例)(Hc=5.106,P<0.05).两组疗后心率均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乌拉地尔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世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成熟期前后起搏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接受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中、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起搏阈值.结果:16例应用Medtronic CAPSURE○ RSP系列(激素洗提)心房电极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术后升高,术后1周达峰值,后逐渐降低,术后2个月开始趋于稳定,除术后6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4例应用MCSP系列心室电极的患者心室起搏阈值术后均明显高于术中(P<0.01);9例应用BIOTRONIK SYNOX SX系列(高阻抗非激素洗提)电极的患者心房、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具有与MCSP系列起搏电极类似的术后演变趋势,其急性期起搏阈值呈明显峰化现象,且具有较高的慢性期阈值,与40条MCSP系列电极比较,两者急、慢性期起搏阈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6个月内,起搏阈值明显升高;激素洗提电极能明显降低急性期和慢性期阈值.
作者:陈小卫;吴铿;田丽红;李日健;回皓升;莫振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制喉舒乐喷喉剂,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配方,采用煎煮等方法制备喉舒乐喷喉剂,并将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100),对照组口服草珊瑚含片,治疗组则采用喉舒乐喷喉剂喷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3.3%(8/60),总有效率为76.7%(46/60);治疗组的治愈率为29%(29/100),总有效率为94%(94/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c=4.293,P<0.001).结论:喉舒乐喷喉剂治疗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疗效确切.
作者:黎康发;龙世平;廖朝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和nm23基因表达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ER、PR、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1.0%、65.4%、64.5%.(2)ER:I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比较,P<0.01;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和肌层浸润≤1/2的比较,P<0.01;临床I、II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3)PR: 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肌层浸润>1/2和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的比较,P均<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4)nm23: Ⅰ级、Ⅱ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结论:ER、PR、nm23的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或(和)术后的治疗参考.
作者:严兆华;全铮华;孙显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黑素瘤抗原-3(MAGE-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对3种人肺癌细胞系和56例NSCLC标本及相邻正常肺组织标本MAGE-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3种人肺癌细胞系均表达MAGE-3蛋白;56例NSCLC标本中,28例表达MAGE-3蛋白,而相邻正常肺组织均不表达MAGE-3蛋白.结论:MAGE-3蛋白在NSCLC中有较高比率的表达,有望以该抗原作为适宜靶点对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
作者:梁葳;秦太昌;王茂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腰腹部环周腔隙吸脂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局部肥胖畸形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45),观察组行一期环周腔隙吸脂术,对照组行腰腹部分次腔隙吸脂术.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脐上4 cm平均减少分别为(6.56±3.74)cm及(6.24±3.41)cm(P>0.05),脐部平均减少分别为(7.95±3.87)cm及(6.64±2.90)cm(P>0.05),髂前上棘平均减少分别为(9.94±3.88)cm及(8.51±3.95)cm(P>0.05).两组经12~24月随访,均无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良好.结论:腰腹部一期环周腔隙吸脂安全可行,腰腹形态和谐完美.
作者:饶忠;黄谦;吴涛;周红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单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以及加用五淋化石丸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的疗效.方法:228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ESWL组109例,ESWL联用五淋化石丸组119例.结果:单纯ESWL组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82、24、3例,ESWL联用淋化石丸组则分别为103、14、2例,以联用组的疗效为优(Hc=4.688,P<0.05).结论:五淋化石丸结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周雄;陈扬华;李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前列通饮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自拟前列通饮联合针刺治疗组(43例)与口服前列康片和环丙沙星对照组(42例),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Hc=8.588,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7.351,P<0.01).结论:自拟前列通饮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疗程较短,复发率较低,是较理想的疗法组合.
作者:蔡恒;杨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D),并与43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的Pmax及Pd显著高于B组;Pmin、 LAD差异无显著.Pmax>110 ms或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较高;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作者:罗劲华;李佩文;任军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与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230例,笑气组(B组)250例,对照组(C组)240例.分别观察3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等.结果:A组与B组镇痛效果均明显,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与B组剖宫产率(10.0%、10.8%)均明显低于C组20.8%(P<0.01);A组阴道助产率(13.0%)比B组(6.0%)和C组(5.0%)均高(P<0.01);A组的羊水污染率高于B组(P<0.05);A、B两组的麻醉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组与B组用于分娩镇痛均有确切疗效,但B组对产妇无创伤,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便易行,更易为产妇及家属接受,可作为当前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关国湛;戴英苗;叶嘉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擦浴治疗成人麻疹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44例成人麻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洗剂擦浴,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23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1.76±2.4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2±3.61)d;并发症明显减少(9.6%vs 34.8%).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成人麻疹加用中药洗剂擦浴,可加快退热、透疹、退疹时间,缩短治疗时间及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蔡军红;黎彩霞;薛碧媚;罗紫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目前的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共135耳,提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结果:本组患者治愈97耳,治愈率71.8%;有效29耳(21.5%),总有效率为93.3%.所有患者3个月后复查症状无复发,听力无下降.结论:早期诊断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成功的关键.鼻内窥镜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作者:陈俊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自行排尿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2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9)和对照组(n=147),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差异无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创造适宜环境、做好护理观察,及时诱导排尿,常规诱导排尿措施无效后采用开塞露纳肛.结果: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140例,导尿9例;对照组术后自行排尿74例,导尿7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自行排尿.
作者:崔秀梅;方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的肺功能改变,为术前选择患者和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测定58例接受肺切除术的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术前、术后肺功能和动脉搏血气分析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月各项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分数(FEV1%)、血氧分压(PaO2)三项指标明显好转(P<0.05或0.01);肺活量分数(VC%)、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数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对肺切除术有潜在的代偿基础,正确的术前评价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韬;吴全忠;梁葳;黄健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QT离散度(QTd)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经PTCA术冠心病患者4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及多支病变组(20例).手术前、术后1 h、1 d、3 d、7 d分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结果:单支病变组则术后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 (P<0.01), 多支病变组则术后1 h、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术后7 d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QTcd 60~70 ms时,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为4.5%;QTcd>70 ms时预测率达50.0%;QTcd>80 ms时预测率达90%.结论:冠心病患者QTd、QTcd值越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越高.
作者:邹秀娟;梁岩;陈飞雁;杨小波;任伟旺;陈红;黄汝淦;张学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68例行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术后5~7 d可拔除尿管并能自行解小便;3例术后8~10 d拔除尿管,其中发生尿瘘、尿失禁各1例.无术后大出血、血块堵塞膀胱、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术后处理,改良术中止血操作,耻骨上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仍为简单、安全、经济的开放手术术式.
作者:周建华;林堤业;邱旻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16.3±7.2)g,对照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9.4±5.4)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治疗组存活率95.0%(38/40),对照组存活率80.4%(37/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0% (8/40),对照组为41.3% (19/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周围静脉营养治疗早产低体重儿非常重要,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太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A组(采用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麻醉)和B组(以0.15%布比卡因+芬太尼2 μg/mL麻醉),每组50例.观察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产程、下肢运动评分、催产素用量、器械助产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后A组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而B组仅35例(70.0%)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0.1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轻.
作者:梁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诊断为GER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位治疗+吗丁啉(每次0.3mg/kg、4~6次/d),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泳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