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周;詹前策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常用四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及其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水、5%葡萄糖、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氯化钠在室温下(25~30℃)配伍稳定,0~6 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提示此药物在弱酸条件下较为稳定,其实验结果可供临床配伍使用参考。
作者:吴玉玲;陈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34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7个月于2000年6月5日入院,曾先后多次到地市级、省级医院就诊,未确诊。无外伤史。体查:体胖,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示RBC 4.30×1012/L,HGB 133 g/L,PLT 173×109/L,WBC 5.1×109/L,分类小型白细胞比率0.277,中型白细胞比率0.151,大型白细胞比率0.572。彩色B超示左侧后腹膜与左肾窝间囊性肿物,CT检查提示副脾囊肿。于2000年6月9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脾上极有一球形囊肿并与脾蒂粘连,直径约12 cm,呈浅黄色;副脾存在,未发现副脾肿物。遂行脾切除术。术后标本穿刺抽出澄清、浅黄色液体。标本送病理检查示“脾真性非寄生虫性囊肿”。术后常规用抗生素,第7天拆线,治愈出院。
作者:江卓辉;袁远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洗胃是临床抢救口服中毒及其他治疗、检查的特殊手段,若操作不当,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本人将1996年至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3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洗胃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3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年龄为2~78岁,男性109例,女性230例,均是使用XW-89C高效洗胃机洗胃。在339例患者中,一次插管成功281例,占洗胃病人83%。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264例,占78%。其中因重度的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9例,占2.7%,其余患者经过系统及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作者:郑文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脏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以指导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随机调查4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和心衰稳定5~7天各抽血2 mL,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cTnⅠ水平。结果:CHF组血清cTnI水平为(1.16±0.7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0±0.08)μg/L(P<0.001);CHF组阳性者治疗前cTnI水平为(1.38±0.75)μg/L,治疗后cTnI水平降低为(0.35±0.11)μg/L,P<0.001;血清cTnI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cTnI持续阳性者,其预后不佳。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患者存在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血清cTnI水平是反映非缺血性心脏病并CHF严重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同时可识别其高危患者。
作者:黄基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46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全身酸痛4 d,皮肤巩膜黄染伴尿少2 d入院。入院时体查: T 39.1℃,P 106次/min,R 24次/min,BP 14/9 kPa,神清,全身皮肤深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眼结膜充血,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肋下2.5 cm,质中,有触痛,肝区有叩击痛,脾可触及,双小腿腓肠肌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 WBC 12.2×109/L,血沉86 mm/h,BUN 28.6 m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1291 U/L,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标记物均为阴性。显凝试验阳性(1∶800)。入院后诊断为钩体病(黄疸出血型)伴中毒性肝炎,按常规予青霉素钠、激素、肾安等综合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于住院第5天有明显出血倾向,加用止血药物及输血等治疗无好转。于住院第6天凌晨出现心慌烦燥,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咯粉红色血痰,双肺散在湿罗音,考虑存在肺弥漫性出血,遂加用镇静药,吸氧,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等处理,病情未改善。病人神志不清,极度发绀,血压测不到,喉头可闻痰鸣,双肺满布大量湿罗音,考虑为肺弥漫性出血致下呼吸道梗阻,病情垂危,即作紧急气管切开术。约10 min内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术,从气管套管中不断吸出粉红色不凝的液体约250 mL后患者呼吸改善,紫绀减轻,血压回升,神志转清,双肺湿罗音明显减少,但套管内仍不断有血性液体溢出,间断自套管内吸出血性液体约400 mL,继续输新鲜血、使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及止血药等,2 h后气管套管内血性渗液明显减少,病人呼吸渐平顺,双肺呼吸音清,5 h后气管套管内已无血性渗液,病人呼吸平顺,神志转清,经24 h治疗后肺弥漫性出血已得到控制,病情渐好转。于气管切开术后第3天开始堵管,观察24 h无异常反应后拔管,继续综合治疗4周病人黄疸消退,治愈出院。
作者:廖晓辉;赖成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对20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羊膜阴道移植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就其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年龄19~28岁,均确诊为先天性无阴道,其中4例有卵巢、子宫,但无宫颈、阴道;15例有卵巢,有痕迹子宫,无阴道;1例为男性假两性畸形,无卵巢、子宫、阴道,有睾丸。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半年,只有1例因不坚持放置阴道模型失败。
作者:邱锡坚;黄亦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 患儿,男,3岁。因腹泻家人给复方新诺明2次,每次1片(儿童片),服药12 h后出现 四肢皮肤紫斑,次日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而来就诊。既往史:1个月前曾服复方新诺明1片后,出现皮肤紫斑,停药第2天消失。入院查体:T 36.5℃,P 100/min,R 24/min,BP 12/8 kPa。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以双下肢为著,略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两眼睑浮肿,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有非指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中性0.50,淋巴0.45,嗜酸0.05,血小板15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血沉20 mm/h;尿分析:Hb(++)、蛋白(+)、管型(+);便潜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抗组胺药(扑尔敏)、激素(强的松)及大量维生素C联合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1周后紫癜消退,浮肿消失,尿分析正常,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患儿一般情况好,尿分析正常。
作者:黎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性,65岁。头痛、颈痛和咽痛3 d,但无发热、咳嗽、胸痛和呕吐。头痛、颈痛和咽痛呈间歇性阵痛,咽痛与吞咽和进食无关。在当地医院诊治(用药不详),未见好转。既往有高血压史,但无类似病史。入院体查:T36.5℃,P102/min,R24/min,BP 20.0/13.0 kPa。神志清,口唇无紫绀,咽部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挑腺不大,颈部无红肿、压痛,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性罗音。心率102/min,心音稍低钝,律整,未闻病理性杂音。腹(一)。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5×109/L,N 0.91,L 0.09,红细胞4.42×1012/L,血红蛋白123 g/L。尿粪常规、尿糖、血糖和胸片正常。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1)高血压病;(2)冠心病;(3)咽痛原因待查。给予丹参、生脉、二磷酸果糖和能量合剂静滴,口服卡托普利、利君沙、安定和维生素B1,测血压,每天2次。经上述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第2天上午10时许又出现阵发性头痛、颈痛和咽痛,症状比前加剧,持续约20 min,同时自觉胸部不适。急做床边心电图示:急性后侧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观察呼吸、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肌注杜冷丁75 mg,加用尿激酶、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和极化液静滴,并嘱患者卧床休息。处理后病情有所缓解,中午12时15分,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汗,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而重要的急症。有关患儿热性惊厥与血清钠水平的关系,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在治疗处理时又常被忽视,为引起重视,现将我科所遇的134例FS患儿血清钠浓度的变化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1.1 病例及分组 入选条件:(1) 发病至入院未超过3 d;(2)未接受补液治疗包括口服补液;(3)所有原发病例均为上感或轻型肺炎;(4)惊厥者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FS组134例,男80例,女54例,其中单纯性FS 112例,复杂型FS 22例,年龄6月~6岁,平均(2.5±1.3)岁,入院体温低38℃,高41℃,平均(39.0±0.9)℃。对照组(发热而无惊厥发作者)共63例,原发病种亦均为上感或轻型肺炎,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6月~7岁,平均(2.5±1.5)岁,入院体温低38℃,高40.2℃,平均(38.8±0.8)℃。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温及病情等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焕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编写稿件处理应用程序,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 利用微软公司新推出的Visual FoxPro 6.0可视化编程技术编写稿件处理应用程序。结果和结论: 实践应用表明,该软件可大大地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工作负荷,实现了“无笔”稿件处理自动化,可显著提高编辑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龙尧;倪少凯;邓丽琼;陈庆山;戴世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改良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CDT)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8例需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实施三叶钳暴露气管腔、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的改良法PCDT;记录操作时间、切口大小、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128例中92例康复出院,死亡36例(因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非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所致)。128例的手术操作时间(11.5±4.2) min,切口长度(1.5±0.2) cm。128例中出现皮下气肿4例(均为机械通气的患者),另有2例切口感染和1例操作中出血。出院前未发生有临床症状的气管狭窄和声音改变等远期并发症。所有存活患者的切口在气管导管拔除后2~4 d内愈合,且无明显疤痕。结论:改良的PCDT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作者:刘新;姚华国;邵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20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每次口服鼻窦炎口服液10 mL,每天3次,连续20 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甲哨唑治疗。其它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病例分别为48、54、3、12例,对照组分别为29、38、3、2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利显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裸鼠、金黄地鼠及SD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正常值。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对裸鼠、金黄地鼠、SD大鼠全血粘度进行同步检测,并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各组Casson粘度(CV)及Casson(CY)屈服值。结果:三种鼠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检测值相近,裸鼠组检测值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差异显著性(P<0.01),大鼠值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显著意义。三种鼠Casson粘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Casson屈服应力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结果提示三种动物红细胞变形能力基本相似,但涉及多种细胞外因素的红细胞聚集性则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班兴敏;周磊;黄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疗效。方法:316例包茎患儿(年龄2~15岁)采用气囊扩张术治疗。结果:治愈303例(占95%)。结论:气囊扩张术治疗小儿包茎疗效好,痛苦少,患儿易于接受。
作者:周明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校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分析了2000年我院541名体检者的资料。分别做肝功能血清学检查、B超、脑电图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所得数据经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共检出脂肪肝77例,占14.2%,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为(6.07±0.90) mmol/L和(5.44±1.02) mmol/L、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2.46±1.75) mmol/L和(1.45±0.82) mmol/L、血糖为(5.36±1.33) mmol/L和(4.83±0.9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伴心肌劳损、脑动脉硬化22人,其中伴脂肪肝者14人、TG升高者13人、胆固醇升高者16人;脑血管紧张71例,伴胆固醇升高35人、甘油三酯升高19人、血糖升高6例、脂肪肝13人;血糖升高29例,伴胆固醇升高9例,甘油三酯升高13例,脂肪肝9例。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的防治不容忽视。
作者:杨莉萍;黄吉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精细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效果。方法:设计包皮切除长度,作出标志,仅切除包皮皮肤而不伤及皮下组织,临皮缘用3-0丝线精细缝合,术后免拆线。结果:56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继发出血及感染,术后阴茎外形美观。结论:该术式对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患者可获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育周;詹前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院外监督在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对1995~1998年在我院治疗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出院的126例患者随机分A组(n=64例)和B组(n=62例)。A组每月通过电话、书信或上门拜访形式联系1次,监督患者按医嘱坚持治疗:B组则无监督。出院满1 a后对两组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65.0%vs29.2%、61.7%vs25%、86.7%vs47.9%、68.3%vs22.9%),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院外监督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督促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血糖来实现。
作者:关彩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脂质体转染反义PKCα对CNE-2Z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转染反义PKCα,以MTT法测细胞生长。结果:(1)脂质体浓度为2.000~8.000 mg*L-1时,随着脂质体浓度增加,细胞生长指数逐渐降低(P<0.05);但当浓度为1.000 mg*L-1时,其对细胞生长似无影响。(2)在4.000~16.000 mg*L-1的范围内增加转染的反义PKCα的浓度,细胞生长指数逐渐降低(P<0.001)。结论:小剂量脂质体转染反义PKCα可抑制CNE-2Z生长,反义PKCα的剂量与细胞生长抑制呈量效关系。
作者:鲍波;何志巍;陈南岳;黄培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9 g/L)、复方醋酸钠平衡液、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3种晶体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36例分为3组,每组12例,A组输注生理盐水(9 g/L),B组输注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C组输注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均以20 mL/(kg*h)速度输注。各组除输上述晶体外无其他任何液体或血液输入;术中监测血气、电解质及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A组与B组pH值明显下降,而Na+、Clˉ、碱剩余(BE)绝对值明显升高。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9 g/L)和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可产生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极小。
作者:邓烈华;李立志;邵义明;刘新;姚华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Stark)的特点。方法:对新式剖宫产观察组(n=132)与传统剖宫产(Pfannenstiel)对照组(n=132)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分别为(25.3±6.5) min和(40.2±7.8) min]、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5.2±3.8) min和(13.9±5.2)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2±48) mL和(232±52) 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8.3±7.2) h和(24.6±5.9) h]及术后病率[分别为4.5%和11.4%]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病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肇桂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