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霞;陈剑名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9 g/L)、复方醋酸钠平衡液、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3种晶体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36例分为3组,每组12例,A组输注生理盐水(9 g/L),B组输注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C组输注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均以20 mL/(kg*h)速度输注。各组除输上述晶体外无其他任何液体或血液输入;术中监测血气、电解质及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A组与B组pH值明显下降,而Na+、Clˉ、碱剩余(BE)绝对值明显升高。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9 g/L)和50 g/L 葡萄糖生理盐水可产生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极小。
作者:邓烈华;李立志;邵义明;刘新;姚华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 患儿,男,3岁。因腹泻家人给复方新诺明2次,每次1片(儿童片),服药12 h后出现 四肢皮肤紫斑,次日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而来就诊。既往史:1个月前曾服复方新诺明1片后,出现皮肤紫斑,停药第2天消失。入院查体:T 36.5℃,P 100/min,R 24/min,BP 12/8 kPa。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以双下肢为著,略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两眼睑浮肿,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有非指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中性0.50,淋巴0.45,嗜酸0.05,血小板15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血沉20 mm/h;尿分析:Hb(++)、蛋白(+)、管型(+);便潜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抗组胺药(扑尔敏)、激素(强的松)及大量维生素C联合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1周后紫癜消退,浮肿消失,尿分析正常,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患儿一般情况好,尿分析正常。
作者:黎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脐动脉超声血流图在产前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孕妇260例(孕37~42周)用多普勒超声行脐动脉血流图检查并计算S/D值,胎心无负荷试验(NST),检查结果与分娩后新生儿出生体重、羊水污染、脐带绕颈或过短、新生儿窒息等进行比较。结果:S/D值异常组69例,其中分娩低体重儿8例(11.6%)、发生羊水污染30例(43.5%)、脐带缠绕或过短20例(9.0%)、新生儿窒息12例(17.4%),均较S/D值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超声脐动脉血流图在判断宫内胎儿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NST联合应用对围产儿预后能作出早期诊断,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作者:张烨;罗一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院外监督在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对1995~1998年在我院治疗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出院的126例患者随机分A组(n=64例)和B组(n=62例)。A组每月通过电话、书信或上门拜访形式联系1次,监督患者按医嘱坚持治疗:B组则无监督。出院满1 a后对两组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65.0%vs29.2%、61.7%vs25%、86.7%vs47.9%、68.3%vs22.9%),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院外监督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督促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血糖来实现。
作者:关彩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绞股蓝总甙片80 mg每日2次治疗12 w(周);B组予绞股蓝总甙片80 mg每日2次,联用非诺贝特200 mg每日1次,治疗12 w后停用非诺贝特,继续绞股蓝总甙片治疗4 w;C组予非诺贝特200 mg每日1次,治疗12 w。各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4、12、16 w分别检测TC、TG、HDL-C等指标,观察副反应。结果:(1) 治疗4 w各组TC、TG平均值明显降低,第12 w TC、TG及HDL-C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2) 停药后4 w,A组各项检测指标稳定,C组明显反弹至治疗前水平;(3) 治疗4、12 w有效率,A组为62.2%和82.2%,B组为71.1%和91.1%,C组为68.9%和86.6%;停药4 w的A、C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7.8%和20.0%,继续用药的B组有效率为84.4%,A、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却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绞股蓝总甙片能有效降低TC、TG和升高HDL-C,停药4 w疗效仍较稳定,无明显副作用,价格低廉,可作首选的调脂药物。
作者:林转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G-6-PD缺陷发生率,探讨以脐血筛查及早期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产科出生的17 960名活产婴作脐血G-6-PD活性检测,对缺陷者施予早期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措施并随访,观察健康教育前后高胆红素血症和急性溶血症发病情况。结果:17 960例中,检测出G-6-PD缺陷1 099例,缺陷率为6.1%。随防G-6-PD缺陷312例中,无1例发生急性溶血。采取预防措施前后,本院出生的新生儿G-6-PD缺陷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分别为1.8%(43/2 370)和0.9%(25/2 67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G-6-PD缺陷本地区常见,脐血筛查及早期健康教育对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钟柏茂;朱婉娴;潘永晃;徐晓娟;赵青;蔡冬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1995年~1999年深圳市居民疾病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采用顺位、疾病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毒与损伤居深圳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前4位。结论: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毒与损伤是危害深圳市居民生命的主要病因,也是深圳市今后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琼霞;陈剑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46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全身酸痛4 d,皮肤巩膜黄染伴尿少2 d入院。入院时体查: T 39.1℃,P 106次/min,R 24次/min,BP 14/9 kPa,神清,全身皮肤深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眼结膜充血,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肋下2.5 cm,质中,有触痛,肝区有叩击痛,脾可触及,双小腿腓肠肌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 WBC 12.2×109/L,血沉86 mm/h,BUN 28.6 m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1291 U/L,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标记物均为阴性。显凝试验阳性(1∶800)。入院后诊断为钩体病(黄疸出血型)伴中毒性肝炎,按常规予青霉素钠、激素、肾安等综合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于住院第5天有明显出血倾向,加用止血药物及输血等治疗无好转。于住院第6天凌晨出现心慌烦燥,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咯粉红色血痰,双肺散在湿罗音,考虑存在肺弥漫性出血,遂加用镇静药,吸氧,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等处理,病情未改善。病人神志不清,极度发绀,血压测不到,喉头可闻痰鸣,双肺满布大量湿罗音,考虑为肺弥漫性出血致下呼吸道梗阻,病情垂危,即作紧急气管切开术。约10 min内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术,从气管套管中不断吸出粉红色不凝的液体约250 mL后患者呼吸改善,紫绀减轻,血压回升,神志转清,双肺湿罗音明显减少,但套管内仍不断有血性液体溢出,间断自套管内吸出血性液体约400 mL,继续输新鲜血、使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及止血药等,2 h后气管套管内血性渗液明显减少,病人呼吸渐平顺,双肺呼吸音清,5 h后气管套管内已无血性渗液,病人呼吸平顺,神志转清,经24 h治疗后肺弥漫性出血已得到控制,病情渐好转。于气管切开术后第3天开始堵管,观察24 h无异常反应后拔管,继续综合治疗4周病人黄疸消退,治愈出院。
作者:廖晓辉;赖成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草药提取物MACC5(为广东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提取物代号)对SD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疗效。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再将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试验组分别经腹腔注射MACC5 1.0 mL和3.0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1.0 mL;每日观察其尿量、尿蛋白定量,并于第11天处死各大鼠,取肾组织切片观察系膜增殖程度,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两试验组24 h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试验组尿蛋白定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试验组单位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均少于对照组(P<0.001);MACC5 3.0 mL试验组肾小球系膜区PC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ACC5 对大鼠MsPGN实验模型具有利尿、降低尿蛋白和促进肾小球系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祝葆华;陈孝文;江黎明;唐德燊;吴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326例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LVH 126例,非LVH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行Holter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随访2 a。结果:高血压合并与不合并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6.2%和39.5%(P<0.01),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4.8%和1.0%。结论:高血压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并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吕世权;冯爱芬;武伟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超声显像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6例经病理和(或)手术证实的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1)超声诊断正确者380例,符合率91.3%;误诊36例,误诊率8.7%。(2)多种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交叉重叠现象,特异性差。结论:超声显像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符合率高,但也应注意其鉴别诊断。
作者:邓凤平;付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科“四病防治”的重点之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率仍较高。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采用每日3次口服铁剂的方法,但由于给药次数多,胃肠道反应多,许多患儿和家长都难以坚持治疗,以致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试用小剂量、间断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9月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保健婴幼儿,按1989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患儿116例,年龄6~24个月,男60例,女56例,均为足月儿,出生体重2.5~4.0 kg,外周血红蛋白(Hb)~120 g/L 92例,~90 g/L 22例,~80 g/L 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8例。
作者:刘莉;吴柱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36岁,孕3产1疤痕子宫。因停经35 d,药流后1个月,人流术阴道大出血1+ h,于2000年5月3日晚6时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2月29日,停经35 d在我市某医院尿检 HCG(+),并行药流术。术后仍感有恶心等早孕反应,于5月3日再次到我市某医院B超检查示:宫内妊娠,并于当日下午行人工流产术,刚一吸宫,立即阴道大出血,约2000 mL,即予宫颈注射宫缩素10 U,即用纱布压迫止血,阴道流血停止,经抗休克治疗后叫我科出诊接回。入院体查:T 36.9℃,P 88/min,R 20/min,BP 12/8 kPa,神清,面色苍白,重度贫血貌。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妇检:外阴(-)。阴道畅,有积血,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增大如孕 50+ d大,双侧附件(-),B超示:(1) 人流术后。(2)宫腔下段异常回声,考虑胎膜组织残留,血 HCG 9.5 IU/L。入院后阴道流血不多,给予输液、输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 d后,在双管输液,静滴宫缩素备血下行清宫术,术前检查子宫增大如孕80 d大,宫体粘连于腹壁,宫腔深12 cm,宫口松,用8号吸管刚一吸宫,又有大量新鲜血从宫口涌出,约700 mL,即予宫颈注射宫缩素20 U,麦角碱0.2 mg,再用纱布填塞宫颈压迫止血,阴道流血减少,停止手术,输血400 mL。术后血压 16/7 kPa。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病人为“宫颈妊娠”而致大出血,即行全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80 d大,下段疤痕处有少许粘连,未见子宫穿孔,子宫反折腹膜以下增大明显,如桶状,血管丰富,组织脆软,切除子宫剖面肉眼见子宫内膜光滑,膨大宫颈内可见部分胎盘组织附着及血块,宫颈明显扩张,未见胚胎。病理报告:宫颈妊娠。住院12 d痊愈出院。 宫颈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威胁生命的异位妊娠,常误诊为宫内孕流产。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因为宫颈妊娠颈管不易收缩,胎盘附着面的血窦不易关闭,常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所以宫颈妊娠一经诊断,必需及时清除妊娠产物,应用宫缩剂,宫颈填塞纱块压迫后仍不能止血,即行全宫切除术。
作者:陆伟琼;王海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多侧孔硅胶支架管在无尿流改道尿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天性尿道下裂37例(年龄2~18岁),在尿道成形术中均采用多侧孔硅胶导管经尿道引流尿液,不作近侧转流。结果:37例中有29例为一期治愈,3例出现尿道皮肤瘘(1例自愈),5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尿扩术后好转);随访2个月~2 a,效果满意。结论:多侧孔硅胶支架管有利于尿道成形术的成功,减少创伤,并不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许志坚;李普云;袁子彦;柳建军;洪伟平;陈明;吴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而重要的急症。有关患儿热性惊厥与血清钠水平的关系,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在治疗处理时又常被忽视,为引起重视,现将我科所遇的134例FS患儿血清钠浓度的变化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1.1 病例及分组 入选条件:(1) 发病至入院未超过3 d;(2)未接受补液治疗包括口服补液;(3)所有原发病例均为上感或轻型肺炎;(4)惊厥者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FS组134例,男80例,女54例,其中单纯性FS 112例,复杂型FS 22例,年龄6月~6岁,平均(2.5±1.3)岁,入院体温低38℃,高41℃,平均(39.0±0.9)℃。对照组(发热而无惊厥发作者)共63例,原发病种亦均为上感或轻型肺炎,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6月~7岁,平均(2.5±1.5)岁,入院体温低38℃,高40.2℃,平均(38.8±0.8)℃。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温及病情等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焕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心药房是药剂科重要部门,也是留医部药物供应中心,它担负全院留医病人用药的调配和发放。本文就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中心药房的管理浅谈几点体会。 1 实施措施1.1 中心药房工作实施 撤消病区小药柜,实行小量常备急用固定数量药品,但品种和数量不宜多,以方便抢救病人和晚上急用即可。(1) 病房的麻醉药品存有小量基数,由护长或专人负责加锁保管,中心药房负责定期检查核对。(2) 各科住院病人用药均由中心药房药学人员摆药核对完毕后由当班领药护士领回科室,再核对才发到病人身上。
作者:张泽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Hela 细胞细胞周期和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4、20和100 μ mol/L槲皮素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3 d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通过体外核转录实验测定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结果:Hela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增加并呈现量-效关系,显示槲皮素有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作用;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均受抑制,并呈现量-效关系。结论:槲皮素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与抑制RNA聚合酶活性有关。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编写稿件处理应用程序,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 利用微软公司新推出的Visual FoxPro 6.0可视化编程技术编写稿件处理应用程序。结果和结论: 实践应用表明,该软件可大大地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工作负荷,实现了“无笔”稿件处理自动化,可显著提高编辑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龙尧;倪少凯;邓丽琼;陈庆山;戴世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改良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CDT)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8例需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实施三叶钳暴露气管腔、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的改良法PCDT;记录操作时间、切口大小、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128例中92例康复出院,死亡36例(因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非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所致)。128例的手术操作时间(11.5±4.2) min,切口长度(1.5±0.2) cm。128例中出现皮下气肿4例(均为机械通气的患者),另有2例切口感染和1例操作中出血。出院前未发生有临床症状的气管狭窄和声音改变等远期并发症。所有存活患者的切口在气管导管拔除后2~4 d内愈合,且无明显疤痕。结论:改良的PCDT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作者:刘新;姚华国;邵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刺五加对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眼压已控制的原发青光眼62例(7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38眼),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和对照组31例(34眼)停用一切有助于恢复视力和视野的药物,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视力、视野变化。结果:治疗组视野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视力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改善原发性青光眼视功能损害。
作者:刘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