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6例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分析

吕世权;冯爱芬;武伟民

关键词:高血压, 肥厚, 心室, 心律失常, 室性, 动态心电图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326例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LVH 126例,非LVH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行Holter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随访2 a。结果:高血压合并与不合并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6.2%和39.5%(P<0.01),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4.8%和1.0%。结论:高血压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并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丙米嗪加葱白硫磺散敷脐治疗遗尿症的疗效观察

    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对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单疗效不一。目前尚无一完善的方法可用。为寻求遗尿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0年7月以来,笔者采用盐酸丙米嗪加葱白硫磺散敷脐治疗遗尿症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本组70例均为1990年~1999年在本院诊治的遗尿症患者(年龄4~15岁,男45例,女25例,病程2~13 a)。全部病例的尿常规、脊柱X线摄片、脑电图检查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6±2.99)岁,平均病程(4.01±2.44)a;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2±3.47)岁,平均病程(4.27±2.78)a。

    作者:李云胜;朱湘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草药提取物MACC5对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草药提取物MACC5(为广东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提取物代号)对SD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疗效。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再将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试验组分别经腹腔注射MACC5 1.0 mL和3.0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1.0 mL;每日观察其尿量、尿蛋白定量,并于第11天处死各大鼠,取肾组织切片观察系膜增殖程度,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两试验组24 h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试验组尿蛋白定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试验组单位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均少于对照组(P<0.001);MACC5 3.0 mL试验组肾小球系膜区PC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ACC5 对大鼠MsPGN实验模型具有利尿、降低尿蛋白和促进肾小球系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祝葆华;陈孝文;江黎明;唐德燊;吴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以GFP为报告基因优化CNE-2Z细胞脂质体转染条件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株CNE-2Z时获得较高转染效率,同时观察GFP作为报告基因用于脂质体转染条件优化的可行性。方法:以GFP为报告基因,通过比较碱裂解法与PEG纯化法制备质粒;改变DNA、脂质体量及转染时间,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在35 mm培养皿中,2 μ gDNA与4 μ L脂质体转染CNE-2Z细胞8 h,转染效率高,且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的形态变化。结论:在35 mm培养皿中,2 μ gDNA与4 μ L脂质体转染CNE-2Z细胞8 h,可获得佳转染效率,GFP可作为报告基因优化脂质体转染条件

    作者:陈扬超;张月飞;周克元;凌光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输卵管银夹绝育术术后并发持续性下腹痛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输卵管银夹术术后并发持续性下腹痛的原因和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80例术后出现下腹痛的病例施行入院观察和治疗研究。结果与结论:术后并发下腹痛的原因主要是:(1)术前或术中感染未及时处理导致输卵管、卵巢等炎症发生;(2)银夹部输卵管管腔内积液、扩张、管壁变薄、血管受压、血运障碍,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并发盆腔炎症;(3)盆腔静脉瘀血症;(4)银夹质量差或规格不符,或处理不当至术后银夹脱落或半脱落后与周围组织粘连刺激盆腔器官引起下腹痛。应针对上述原因加强组织管理和对计生人员的教育,严格质量管理,以杜绝一切可能产生并发症的因素。

    作者:张雁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更年期女性有或无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率变异性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有或无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100例更年期女性按有或无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分为有症状组(50例)有无症状组(50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HRV的对比分析。结果:有症状组的SDNN、rMSSD、PNN50及HF较无症状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更年期女性有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HRV降低,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降低。

    作者: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2例中老年猝死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猝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对其猝死病因、发病表现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1980~1999年32例35岁以上中老年猝死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这些猝死患者68.7%有冠心病史,猝死前记录到的心电图均表现异常且多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是中老年猝死发生的主要病因,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其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一旦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警惕猝死发生的可能。

    作者:李国佩;黎以斌;岑凯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羊膜移植阴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对20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羊膜阴道移植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就其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年龄19~28岁,均确诊为先天性无阴道,其中4例有卵巢、子宫,但无宫颈、阴道;15例有卵巢,有痕迹子宫,无阴道;1例为男性假两性畸形,无卵巢、子宫、阴道,有睾丸。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半年,只有1例因不坚持放置阴道模型失败。

    作者:邱锡坚;黄亦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罕见的脾囊肿1例

    患者,女,34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7个月于2000年6月5日入院,曾先后多次到地市级、省级医院就诊,未确诊。无外伤史。体查:体胖,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示RBC 4.30×1012/L,HGB 133 g/L,PLT 173×109/L,WBC 5.1×109/L,分类小型白细胞比率0.277,中型白细胞比率0.151,大型白细胞比率0.572。彩色B超示左侧后腹膜与左肾窝间囊性肿物,CT检查提示副脾囊肿。于2000年6月9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脾上极有一球形囊肿并与脾蒂粘连,直径约12 cm,呈浅黄色;副脾存在,未发现副脾肿物。遂行脾切除术。术后标本穿刺抽出澄清、浅黄色液体。标本送病理检查示“脾真性非寄生虫性囊肿”。术后常规用抗生素,第7天拆线,治愈出院。

    作者:江卓辉;袁远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行外科术时的麻醉处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类病人行手术时的麻醉有其特殊之处,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出现许多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本文就此类病人的麻醉处理作一综述。  1 术前处理[1]  术前慢阻肺病人主要是对症处理及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慢阻肺病人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气短、喘息,桶状胸,双肺底或肺野可有湿性罗音及(或)干性罗音等。术前的对症处理一方面可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可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肺的代偿能力。术前处理包括:停止吸烟,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抗菌药的应用,支气管扩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祛痰、氧疗,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康复治疗(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和精神治疗和教育等)。正确评估慢阻肺病人可预知肺功能受损程度和代偿能力,以及麻醉的危险性,警惕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评估慢阻肺病人主要根据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即EFV1%),其指标可以反应气管阻塞程度。EFV1%≥70为轻度,EFV1%<69>50为中度,EFV1%≤50为重度。

    作者:陈武;陈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26例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326例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LVH 126例,非LVH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行Holter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随访2 a。结果:高血压合并与不合并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6.2%和39.5%(P<0.01),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4.8%和1.0%。结论:高血压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并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吕世权;冯爱芬;武伟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46例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对46例合并糖尿病的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经TURP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结论:TURP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车斯策;肖聪勤;钟惟德;魏鸿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孢呋辛钠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常用四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及其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水、5%葡萄糖、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氯化钠在室温下(25~30℃)配伍稳定,0~6 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提示此药物在弱酸条件下较为稳定,其实验结果可供临床配伍使用参考。

    作者:吴玉玲;陈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以头痛、颈痛和咽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女性,65岁。头痛、颈痛和咽痛3 d,但无发热、咳嗽、胸痛和呕吐。头痛、颈痛和咽痛呈间歇性阵痛,咽痛与吞咽和进食无关。在当地医院诊治(用药不详),未见好转。既往有高血压史,但无类似病史。入院体查:T36.5℃,P102/min,R24/min,BP 20.0/13.0 kPa。神志清,口唇无紫绀,咽部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挑腺不大,颈部无红肿、压痛,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性罗音。心率102/min,心音稍低钝,律整,未闻病理性杂音。腹(一)。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5×109/L,N 0.91,L 0.09,红细胞4.42×1012/L,血红蛋白123 g/L。尿粪常规、尿糖、血糖和胸片正常。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1)高血压病;(2)冠心病;(3)咽痛原因待查。给予丹参、生脉、二磷酸果糖和能量合剂静滴,口服卡托普利、利君沙、安定和维生素B1,测血压,每天2次。经上述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第2天上午10时许又出现阵发性头痛、颈痛和咽痛,症状比前加剧,持续约20 min,同时自觉胸部不适。急做床边心电图示:急性后侧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观察呼吸、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肌注杜冷丁75 mg,加用尿激酶、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和极化液静滴,并嘱患者卧床休息。处理后病情有所缓解,中午12时15分,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汗,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间断口服小剂量铁剂治疗116例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科“四病防治”的重点之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率仍较高。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采用每日3次口服铁剂的方法,但由于给药次数多,胃肠道反应多,许多患儿和家长都难以坚持治疗,以致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试用小剂量、间断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9月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保健婴幼儿,按1989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患儿116例,年龄6~24个月,男60例,女56例,均为足月儿,出生体重2.5~4.0 kg,外周血红蛋白(Hb)~120 g/L 92例,~90 g/L 22例,~80 g/L 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8例。

    作者:刘莉;吴柱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广东医学院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

    主编:梁念慈副主编:龙尧(常务)朱家勇 周克云编委:(排名不分先后)莫丽儿 吴志华 李永全 周磊 吕端远 刘锋孙宏 王伯章 刘仪 王惠英 梁念慈 博志刚凌光 周克元 陈群 汤少明 朱家勇 罗少军唐慰萍 王宗锐 孙宁 周光纪 吴铁 陈小毅赖琴英 龙尧 陈孝文 麦铁江 唐德燊 李应勇林木生 郑德 张光休 韩清韵 刘维蟠 邢永前李青南 留国勋 孙显斌 陈铭珍 夏小明李普云 阎农 攀明 王立伟 谢华 衬垦黄培青 王晖 李子丰 刘新光 苏好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8例,(22眼)在术前及术后第1、2、3天,采用 DGH-2000-AP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及周边角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增厚明显,第2、3天逐渐减轻,3 d间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角膜增厚以上方周边角膜为重,中央部次之,下方周边角膜轻,三个部位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与手术切口、手术操作有关。

    作者:冯晓津;廖天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槲皮素对Hela 细胞细胞周期和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Hela 细胞细胞周期和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4、20和100 μ mol/L槲皮素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3 d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通过体外核转录实验测定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结果:Hela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增加并呈现量-效关系,显示槲皮素有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作用;总RNA聚合酶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活性均受抑制,并呈现量-效关系。结论:槲皮素阻断Hela细胞周期于G1期与抑制RNA聚合酶活性有关。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1例严重化疗副反应的护理体会

    严重的化疗反应常危及患者的生命。自1998年至2000年本科有11例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患者用5-氟脲嘧啶(5-FU)和更生霉素(KSM)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等严重化疗反应,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均逐渐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为妊娠绒癌患者,年龄25~47岁,首次化疗者9例。本组11例均用5-FU、KSM二联化疗,疗程8 d。停药1周内均出现骨髓明显抑制现象,其中伴消化道反应、口腔粘膜溃疡、腹痛腹泻、发热者9例,白细胞低者为0.1×109/L,同时伴有血小板下降,均告病危。

    作者:徐河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4例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的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并观察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4例哮喘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普米克)气雾剂,通过门诊复诊及随访进行布地奈德气雾剂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完全遵从医嘱用药者47例(依从率为73.4%),不同程度的未遵从医嘱用药(依从性不佳)者17例(占26.6%),两者哮喘症状复发率分别为21.3%和64.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依从性不佳是哮喘易复发、病情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赵惠莉;曾兆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院外监督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的作用

    目的:探讨院外监督在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对1995~1998年在我院治疗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出院的126例患者随机分A组(n=64例)和B组(n=62例)。A组每月通过电话、书信或上门拜访形式联系1次,监督患者按医嘱坚持治疗:B组则无监督。出院满1 a后对两组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保持理想水平、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65.0%vs29.2%、61.7%vs25%、86.7%vs47.9%、68.3%vs22.9%),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院外监督对维持糖尿病长期稳定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督促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血糖来实现。

    作者:关彩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