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彩琴
病理学的形态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实施病理学形态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因为(1)实习标本只能在课堂观察,学生课后很难复习或自学,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病变相联系;(2)临床收集标本日益困难,有些疾病缺乏标本,学生无法观察;(3)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迫切需要大量展示病变形态的高质量图片,又苦于无法获取.基于传统教学手段已难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利用图谱进行形态教学所特有的直观、形象、易懂的优点,以广东医学院校园网络为依托,开发了病理学网上图库教学课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唐加步;黄剑;孙宁;陈小毅;陈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毒瘾者假性股动脉瘤常继发感染和极易破裂危及患者生命,故及时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我科因注射海洛因致假性股动脉瘤并感染6例的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24~37岁,毒瘾史3~9 a,经股静脉注射海洛因达4月~3 a.因误伤股动脉形成假性股动脉瘤并感染于瘤体濒临破裂或已破裂大出血入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急性缺血表现,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股动脉瘤.6例均成功地进行了假性股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术.
作者:何小玲;潘燕;方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7岁,于1999年3月30日因“双腰疼痛10 α,尿少、四肢乏力2周”入住泌尿外科.外院腹部B超示:双侧多囊肾、多囊肝.既往体健,否认有慢性咳嗽、咯痰及肝炎、肺结核病史.入院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呈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体查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可于肋下触及,表面欠光滑,微压痛,双肾区叩击痛可疑阳性,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膀胱区无胀,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林敏;梁淑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患者,女,64岁,发现左肺肿物1 a,伴咳嗽、咳痰1个月.据外院胸部CT描述:“左上肺近肺门处见一肿物影约4cm×3cm×3cm,考虑为左上肺癌可能性大”入院.体查:T37.0℃,P89/min,R20/min,BP14.0/8.0 kPa,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淋巴环未见异常,胸廓无畸形,左上肺叩诊稍浊,呼吸音粗,闻及少量干罗音,未闻及湿罗音,心率89/min,律齐,肝、脾肋下未及.纤维支气管镜示:于左上肺叶开口处见一肿物,呈浸润性生长,致管口狭窄,粘膜不规则,触之易出血,考虑为左上叶中央型肺肿瘤.取活检病理示粘膜中见异型性改变的小细胞团.
作者:马桂贤;官成浓;潘达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Miles术是根治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之一,治愈率高,但因切口多、范围广、创面大,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较多.手术护士如何抓住要点,做好术中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本文是笔者对我院在1993~1999年期间施行34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术中配合所作的总结分析与体会.
作者:刘毅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证实的肺部良性孤立病灶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仅26例术前明确诊断,终病理诊断主要有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术前未能确定为良性占位疾病或除外肺癌者,术中应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应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组织损伤为原则.
作者:王志刚;李杰;郭兰萍;张万清;苏廷宝;何悦概;程可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部强痛.常因睡眠姿势不当,或风寒侵袭项背,或颈项部肌肉劳损局部脉络失和所致.笔者运用毫针针刺耳部反应点治疗本病5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59例患者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16~45岁,平均34岁,病程1~3 d.全部病例均表现为颈部一侧肌肉疼痛,牵拉痛,头颈部活动受限,有明显的压痛点,颈部肌群挛急.
作者:杨业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2岁,因右眼红痛20 d入院.患者于2000年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痛及右眼红痛,曾服“去痛片”治疗,效果欠佳,第3天鼻中线右侧额部、上睑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用中药湿敷,症状未能缓解,水泡部分破裂结痂,伴右眼红痛,视力逐渐下降.于5月25日到我院就诊,查视力右0.1,左1.2,双眼压正常,鼻中线右侧额部、上睑皮肤见痂及色素沉着,眼睑轻度红肿.右眼结膜中度混合充血,角膜灰白色混浊水肿,中央部上皮大片脱落,范围10 mm×6 mm,Tyndall征(+).瞳孔圆,居中,直径约为2.5 mm,直接对光反射存在,虹膜纹理清,眼内未能窥清.左眼正常.以“右眼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收住院.
作者:黄祖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36例新生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HFJV治疗.结果:36例经通气治疗后,30例于0.5~1 h内缺氧症状及呼吸明显改善.PaO2通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通气前后PaCO2在Ⅱ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Ⅰ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36例中治愈31例,自动出院2例,4例因治疗无效而改用气管插管;除5例有轻度腹胀、胃潴留外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鼻导管法HFJV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尤适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
作者:伍江龙;吴和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多见,约占13.7%[1],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更为常见,其治疗方法较多,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1992~1999年我院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治疗9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何生;谢壮;邱镇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提高血培养的检出率,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方法: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1399例血标本进行检测,选用成人标准需氧瓶和儿童专用培养瓶,分离后的菌种由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结果:1399例中共检出细菌46种,总阳性率为12.9%,假阳性率为1.7%,未发现假阴性.早出现阳性时间为2 h,24 h内检出率为61.7%,48 h内检出率为82.8%,72 h内检出率为97.2%.结论:用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出菌种分布广泛,提高了血培养阳性率,结果快速、准确.
作者:何玉琴;林湛;柯水源;戴湘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国产吻合器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低位直肠癌97例,分为两组:吻合器组67例,采用GF-I管消化型吻合;手缝组30例采用人工手法缝合.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吻合器组均一次吻合成功,无吻合口瘘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00 min.手法缝合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6.7%,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率为3.3%,平均手术时间为245 min.吻合器组局部复发7例,占10.4%;手法缝合组5例,占16.7%.吻合器组中50例随访5 a,生存30例,死亡20例,5 a生存率为60.0%,与同期手缝组切除5 a生存率60.9%相似.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运用吻合器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能使更多的患者得以保肛,吻合成功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能保证切除足够的原发灶及可能侵犯区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骆彪;陈韵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我院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对562例足月及过期妊娠产妇进行了无负荷试验(NST)和脐血流图联合监测,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年9月~2000年9月为621例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和脐血流图联合监护(其中59例脐血流图记录不满意未能做临床分析).562例记录成功的孕妇年龄19~39岁,平均25岁;初产妇464例,经产妇98例;孕36周~41+6周486例,过期妊娠76例;正常妊娠508例,高危妊娠54例.
作者:沈宇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高等职业教育为青年一代开辟成才之路,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已令人瞩目.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兴起,医学高职教育是否发展,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我院的情况谈几点意见.1 现状1.1 关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实用,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这里不妨先看看日本医学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情况,以作对比分析.日本大阪高技术学院和日本大阪医疗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见表1、2.
作者:陈远存;罗少军;汤少明;邓树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有研究表明:蛋白激酶CK2的α和α′基因是原癌基因,CK2可能是肿瘤和艾滋病治疗的重要靶分子之一,其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克隆表达蛋白激酶CK2的各亚基是深入研究的基础,鉴于目前还没有克隆表达小鼠蛋白激酶CK2 α亚基的报道,我们在已克隆表达人蛋白激酶CK 2α和β亚基的基础上,拟克隆和表达人CK2 α′及小鼠CK2 α、α′和β亚基,为今后系统研究人及小鼠蛋白激酶CK2各亚基和全酶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现将笔者构建的小鼠CK2 α亚基cDNA重组质粒和进行DNA测序的结果简报如下:
作者:陈小文;刘新光;郑克勤;梁念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给药+阴道侧穹窿穿刺给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意义.方法:105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51例,静脉用药组54例.结果:联合用药组治愈47例,好转4例,无效0例;静脉用药组治愈28例,好转18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愈者的复发率联合用药组为2.1%(1/47),静脉用药组为17.9%(5/2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给药+阴道侧穹窿穿刺给抗生素是治疗盆腔炎、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晓燕;汪星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方法.方法:根据头面部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分别采用下列6种类型皮瓣转移修复:带蒂额部皮瓣、岛状额部皮瓣、前臂游离皮瓣、下颌颈皮瓣、口角瓣及局部头瓣.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满意.结论: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应以皮瓣转移修复为宜.若创面周围有充分修复材料,则以局部皮瓣转移;若无,应考虑远位皮瓣,包括带血管蒂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
作者: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国1997年修订的哮喘病防治指南(青岛会议),将哮喘按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和危重4种类型.危重型哮喘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极度痉挛,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肺功能减损,甚至呼吸衰竭[1],是引起哮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常规疗法加药物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危重型哮喘2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由信息技术革命掀起的信息化浪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多媒体、因特网(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式图书馆等令人目不暇接.传统的医学生物学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兴趣不高;被动式授课,学生参与性差等.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晓云;李永全;周汝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在汲取其他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院组建了“生理科学实验室”,将原来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课集中形成一门新的课程——《生理科学实验》.为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完善课程的建设,我们选择已学完本门课程的199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冯有辉;朱健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