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生应如何对待自动化检验

庞伟君;杨拓

关键词:实习生, 手工操作, 自动化分析仪, 细胞计数仪, 操作技术, 新仪器, 自动化操作, 医学检验, 检验项目, 技术进入, 操作方法, 全自动, 免疫学, 检验科, 转向, 原理, 医院, 学校, 科学, 故障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许多新仪器、新技术进入医学检验领域,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逐渐被全自动仪器所取代.实习生到综合性大医院的检验科实习,普遍感到轻松、简单.因为除了免疫学检验项目外,大多数项目都由以往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分析仪检验转向,在学校学到的许多操作技术和方法都用不上,他们一不自觉便陷入自动化操作里,不再去熟悉和掌握手工操作技术,万一仪器出了故障,他们还能开展该项目吗,抑或能把该项目做好吗,该如何对待自动化检验?本文结合某班实习生实习半年后,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的手工操作及细胞计数仪原理笔试的调查来探讨此问题.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病毒性肝炎36例死因分析

    本文统计我院感染科1990年至1999年间收住院死亡的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资料,对其死亡原因及可能的治疗方法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我院感染科1990年至1999年期间共收治重型肝炎73例,死亡36例,病死率为49.3%,其中急性重型肝炎25例,死亡15例,病死率60%(15/25);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死亡9例,病死率45%(9/20);慢性重型肝炎28例,死亡12例,病死率42.9%(12/28),(急、亚、慢三者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李秀荣;舒乔;汤炽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的可取性.方法:选取指征类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并对新式剖宫产作了改良,从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蠕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的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在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蠕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少,术后恢复快,改良的新式剖宫产除保留原有的特点外,更具有美观,手术方法简单,易于学习,母体损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杨秀丽;罗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在汲取其他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院组建了“生理科学实验室”,将原来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课集中形成一门新的课程——《生理科学实验》.为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完善课程的建设,我们选择已学完本门课程的199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冯有辉;朱健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肠镜检出大肠类癌3例

    类癌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1~3].现将我院内镜室近期肠镜检出3例报道如下:例1:女,33岁,便后带有鲜血半年,无腹痛、腹泻,无咳嗽、气喘.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为明确诊断而行肠镜检查.镜下所见:左侧卧位,距肛门7~10 cm,12点至6点钟处见一肿物向腔内隆起,呈菜花样半阻塞肠腔,质脆,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类癌.

    作者:陈平湖;黄元熹;钟伟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盒对患儿48 h内采股静脉血送检测定血清心肌酶: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5种心肌酶活性有随HIE病情加重而升高的趋势(P<0.001).结论:心肌酶活性测定不仅可诊断心肌受损的程度,尚可作为HIE病情变化、进展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刘义明;廖志勤;李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用吻合器吻合67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吻合器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低位直肠癌97例,分为两组:吻合器组67例,采用GF-I管消化型吻合;手缝组30例采用人工手法缝合.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吻合器组均一次吻合成功,无吻合口瘘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00 min.手法缝合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6.7%,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率为3.3%,平均手术时间为245 min.吻合器组局部复发7例,占10.4%;手法缝合组5例,占16.7%.吻合器组中50例随访5 a,生存30例,死亡20例,5 a生存率为60.0%,与同期手缝组切除5 a生存率60.9%相似.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运用吻合器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能使更多的患者得以保肛,吻合成功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能保证切除足够的原发灶及可能侵犯区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骆彪;陈韵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指压显示肾段间线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本文应用指压肾后唇显示段间线切开取石术治疗肾鹿角形结石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1岁;左肾结石5例,右肾结石12例,双肾结石2例;合并尿路感染5例,合并肾积液7例;BUN升高显示肾功能损害1例;静脉肾盂造影术(IVP)不显影1例,显影迟缓4例.X光片估计,结石面积占收集系统面积85%以上,属巨大鹿角状结石.入院常规作心肺、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尿路感染控制感染后手术.

    作者:吴保忠;莫金水;陈绍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证实的肺部良性孤立病灶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仅26例术前明确诊断,终病理诊断主要有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术前未能确定为良性占位疾病或除外肺癌者,术中应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应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组织损伤为原则.

    作者:王志刚;李杰;郭兰萍;张万清;苏廷宝;何悦概;程可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体会

    患者,男,47岁,于1999年3月30日因“双腰疼痛10 α,尿少、四肢乏力2周”入住泌尿外科.外院腹部B超示:双侧多囊肾、多囊肝.既往体健,否认有慢性咳嗽、咯痰及肝炎、肺结核病史.入院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呈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体查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可于肋下触及,表面欠光滑,微压痛,双肾区叩击痛可疑阳性,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膀胱区无胀,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林敏;梁淑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为青年一代开辟成才之路,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已令人瞩目.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兴起,医学高职教育是否发展,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我院的情况谈几点意见.1 现状1.1 关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实用,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这里不妨先看看日本医学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情况,以作对比分析.日本大阪高技术学院和日本大阪医疗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见表1、2.

    作者:陈远存;罗少军;汤少明;邓树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实习生应如何对待自动化检验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许多新仪器、新技术进入医学检验领域,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逐渐被全自动仪器所取代.实习生到综合性大医院的检验科实习,普遍感到轻松、简单.因为除了免疫学检验项目外,大多数项目都由以往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分析仪检验转向,在学校学到的许多操作技术和方法都用不上,他们一不自觉便陷入自动化操作里,不再去熟悉和掌握手工操作技术,万一仪器出了故障,他们还能开展该项目吗,抑或能把该项目做好吗,该如何对待自动化检验?本文结合某班实习生实习半年后,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的手工操作及细胞计数仪原理笔试的调查来探讨此问题.

    作者:庞伟君;杨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直肠癌Miles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Miles术是根治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之一,治愈率高,但因切口多、范围广、创面大,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较多.手术护士如何抓住要点,做好术中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本文是笔者对我院在1993~1999年期间施行34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术中配合所作的总结分析与体会.

    作者:刘毅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对护生焦虑状态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护生焦虑状态,以便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结果:一年级和三年级护生焦虑分明显高于二年级(P<0.01);不同年级的焦虑状态检出率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焦虑状态与生活事件相关.结论:焦虑症在青少年的精神问题中占重要的地位,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

    作者:涂秀菊;黄碧化;黄惠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皮肌炎误诊2例

    皮肌炎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常先出现皮肤红斑,临床易造成误诊.现就2例皮肌炎误诊分析如下: 例1:女,26岁,棉纺厂工人,因颜面及双上肢反复出现红斑半年,反复按“接触性皮炎”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患者1 a前从事纺织工作,半年后颜面、双上肢反复出现红斑,时有微痒,平躺或休息红斑可消退.到车间工作红斑再现.先后多次在我市各大医院就诊,均以“接触性皮炎”治疗,病情反复发生,常有疲乏感.体查内科情况正常.皮肤科情况:双颊、双腕关节上方大片红斑,界限不清.双手指背关节见散在扁平暗红色丘疹.肌力正常.抗核抗体(ANA)1∶160(-),抗ds-DNA抗体(-).血清肌酶:丙氨酸转氨酶(ALT)110.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 U/L,乳氨酸脱氢酶L(LDH-L)761 U/L,磷酸肌酸激酶(CK)540 U/L.皮损真菌检查阴性,肌电图示肌炎损害.肌肉活检组织病理:见胶原纤维肿胀、横纹消失、肌纤维分离断裂.结合临床表现诊断皮肌炎.予强的松60 mg/d口服,1个月后皮疹消退,各项实验室指标正常,激素减至30 mg/d维持量.追踪半年病情恢复良好.

    作者:陈宇;吴斌;陈秋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波姆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宫颈癌的重要诱因,积极防治对保障妇女健康、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找有效而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我所于1999年8月至2000年10月对宫颈糜烂患者采用波姆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文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广东汉人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基因A-C 1166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A-C 1166多态性在广东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该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EH)和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分析了186例广东汉族大学生、68例EH患者和72例CAD患者AT1R基因A-C 1166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该人群A-C 1166基因多态性明显不同于白人,与中国北方汉人相似.健康组中没发现CC型纯合子,疾病组中仅1例EH患者和1例CAD的患者为CC基因型.C 1166等位基因频率0.04,A 1166等位基因频率为0.96.疾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T1R基因A-C 1166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患EH和CAD无关.

    作者:刘彩琼;梁统;周克元;凌光鑫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浅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化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用化学的语言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科学.因此其内容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常使学生学习时既感乏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被学生称为难学的学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授课技艺,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生化教学的教师必需面对并尽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以“酶”一章为例,谈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化教学质量的体会.

    作者:刘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TNF-α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与白细胞介素2(IL-2)介导的免疫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抗肿瘤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网络及其受体之间的调节失常,常与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有关[1].为了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及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笔者对30例胃癌患者sIL-2R及TNF-α水平作了动态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放炎;马泽麟;敖晓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病理学网上图库的制作与应用

    病理学的形态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实施病理学形态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因为(1)实习标本只能在课堂观察,学生课后很难复习或自学,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病变相联系;(2)临床收集标本日益困难,有些疾病缺乏标本,学生无法观察;(3)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迫切需要大量展示病变形态的高质量图片,又苦于无法获取.基于传统教学手段已难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利用图谱进行形态教学所特有的直观、形象、易懂的优点,以广东医学院校园网络为依托,开发了病理学网上图库教学课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唐加步;黄剑;孙宁;陈小毅;陈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肌注非那根致过敏性休克1例

    非那根(盐酸异丙嗪)是抗组织胺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用药,但应用非那根后引起过敏性休克则较罕见,笔者曾遇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1岁,1996年7月30日16时因右髌骨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手术.手术前作普鲁卡因和青霉素过敏试验均为阴性.

    作者:张伯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