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在CT引导下进行胸穿、腹穿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穿刺的准确率.一般CT机都带有横向定位指示灯,它帮助确定了穿刺点的横坐标(将床位回到选定的穿刺层面,打开定位指示灯,指示灯在体表的投影就是穿刺点的横坐标).而纵坐标并没有确定.笔者现向大家介绍一种制作简单,操作容易,定位准确的定位工具-梯形定位器.
作者:沈正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男多于女;小年龄21岁,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7.1岁,主要症状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和消瘦等症状.
作者:刘洪生;刘翠;刘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8-2000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X线、CT诊断资料的周围型肺癌75例,对其远侧部的X线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1一般资料:75例病例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大72岁,小37岁,平均年龄57岁,病史长3.5个月,短2.5个月,平均3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史.
作者:姜山;迟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30-62岁,平均43.6岁.2.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5例,胃酸过多2例,嗳气1例,无症状1例.
作者:侯洪歧;刘乐臣;于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儿女4岁.1997年2月17日初诊时因咳嗽两个月(既往经常感冒),背部出水痘、痒、不疼,头上长疙瘩,逐渐长大而人院,检查时发现肝大,皮疹分泌物切片见组织细胞,化验室检查白细胞7500,分叶68%,淋巴32%,胸片示肺内广泛间质增生,头颅、额骨及顶骨多发性骨缺损,住院20天后于1997年3月19日出院;期间经化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后,水痘消退,头部疙瘩减少.
作者:静国庆;马建忠;杨柏荫;刘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般资料200例中,男性148例,女52例,年龄小8岁,大82岁,均有不同程度肋骨骨折,占100%.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6例,占18%,受伤原因多为机动车辆碰撞,坠落和挤压伤,少数为斗殴伤.临床表现为胸痛、气短、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等.
作者:刘先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头颅正侧位,肩关节等部位为使胶片清晰度好,一般采用固定聚焦滤线栅.但使用滤线栅时,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吸收散射线,提高胶片清晰度,反而使胶片灰雾增大,有时甚至无法达到诊断要求.
作者:张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但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我们自1996年以来,为60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46例,女4例,年龄大80岁,小45岁,成功率100%.现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及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艳萍;应利华;陈群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 全部为60-80岁老人,男3女5,平均年龄62.5岁.原有肺结核病史,均未经正规治疗好转.慢性咳嗽咳痰4例,其中痰中带血丝2例,低热盗汗2例,体质不佳,体重减轻乏力1例,无明显症状1例,痰菌试验阳性3例,血沉均示增快,其中一例WBC为12×10/L,PPD试验阳性3例,X线:(1)陈旧性肺结核灶,5例为上叶尖后段纤维索条样改变,2例为结核球并钙化,1例肺内无明显陈旧性病灶.
作者:徐庆锋;周冠军;杨桂芳;赵友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8-68岁,平均46.3岁.良性肿瘤4例(男2例,女2例),3例为腺瘤,1例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6例(男3例,女3例),4例为乳头状腺瘤,1例为低分化腺瘤,1例为粘液细胞癌.
作者:王新华;孙希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发生在肺实质内的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较少见,其临床及影像学上酷似肺肿瘤而误诊较多.笔者收集1996-2000年期间经手术切除并有病理证实.并且有完整资料的12例肺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平片,CT片的影像特点.并讨论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及其它有关的肺内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吴月兵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55例,女18例,年龄17-20岁22例,20-29岁41例,30-39岁5例,40-49岁2例,60岁以上4例,合并肺不张2例,糖尿病1例,老年肺结核演变成肺部瘢痕癌1例.
作者:张哨兵;魏正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小儿头颅CT扫描是诊断癫痫、惊厥、颅内肿瘤、缺血缺氧性脑病及脑外伤等颅内疾病较先进的检查手段,且无创伤、无痛苦,特别适用于做其它检查不宜成功的患儿.但CT扫描能否取得满意的图像,必须得到患儿的乖巧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各种良恶性疾病的准确诊断.
作者:刘翠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计算机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的出现使传统放射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把传统X线摄影术和计算机处理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影像质量而且降低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本文通过临床床边摄片过程中CR系统和传统屏胶系统两种摄影技术在辐射剂量方面的比较,对CR系统的优越性作初步探讨.
作者:张建军;陈军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7月以来,我科引用透视激光数字成像系统和日本岛津500mA X线机对接,运用该系统对400例胆石症患者术后行T型管造影.400例中男137例,女263例,年龄24-72岁,平均41.3岁患者就诊前均有右上腹间歇性疼痛、不适,3个月至6年,72例伴有黄疸,经B超诊断,手术证实为胆石症者.
作者:焦旅忠;瞿再珍;郭建平;李振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多排螺旋CT由于采用多排探测器结构方式,使CT发展史掀开了一个新篇章.1.由于采用体积采集数据的方法,其采集数据速度相当于定位相扫描速度.2.不再象单排螺旋CT那样固定而单一的层厚,其层厚选择方式更加灵活,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层厚扫描.3.重建速度更快,能力更强,可以同时进行多种算法的重建,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所以多排螺旋CT由于更快的数据采集方式,更快的图象重建,更好更多的图象处理能力,并且因为拥有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带领我们达到了一个CT新境界.
作者:郭文臣;王玉芳;王石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