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像学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许建辉

关键词:
摘要:肺动脉栓塞(PE)是指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循环障碍的综合症.是常见的血管疾病,在美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肌缺血及中风,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居第三位.过去认为我国发病率低,近年来随着对PE的重视,有关报导逐年增多.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18例胃动脉栓塞术护理体会/放射科档案登记管理的经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的护理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周围型肺癌螺旋高分辨率CT征象分析

    1.材料和方法收集1998-2000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CT诊断资料的周围型肺癌94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1一般资料:94例病例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大79岁,小40岁,平均年龄59.5岁,病史长3.8个月,短2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及胸痛史.

    作者:姜山;王云霞;迟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胃部术后X线检查体会和并发症的诊断探讨

    胃疾患途径手术治疗广泛应用已久,但目前仍有不少病人其术后仍存在程度不同的胃肠道症状,故而要求检查.腔镜检查术后病人一时难以接受,故求X线检查者居多.临床工作体会:在检查前我们必须了解其手术方式.胃术后的功能及正常X线表现,术后并发症及其X线表现.

    作者:贾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5例报告

    我科于2000-2001年问经B超产前诊断并引产后证实的5例胎儿脊柱裂报告如下:5例中孕妇年龄25-32岁,平均27.4岁,妊娠时间为22-34周.常规产科B超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观察胎头位置、形态、胸、腹、脊柱、四肢及附属物,并测量双顶径及股骨长推算孕周.扫查脊柱时行纵横切结合,沿椎管自上而下检查至骶尾部,如果发现脊柱形态异常,椎管发生改变或在脊柱有囊性或实性回声区时,则应进一步观察可疑处并冻结摄影.

    作者:张衍亭;胡培珍;杨进国;李先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胰腺癌的CT诊断

    胰腺位于腹膜后,胰腺癌无临床特殊体征,目前诊断胰腺癌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着重分析CT表现,以其提高诊断胰腺癌的正确率.

    作者:宁德辰;张福;孙金烈;蔡昌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预防和减小CT增强扫描的应激反应

    CT增强扫描是诊治某些疾病的必要的影像检查手段,但它作为一种应激源,使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护理贯穿整个检查过程可以缓冲此应激反应,使病人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检查与治疗.现对160例病人CT增强扫描的应激反应变化总结如下.

    作者:戴燕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不同牌子的乳腺专用暗盒对X线量及照片密度的影响

    意大利吉特乳腺X线专用摄影机的自动曝光摄影系统是通过电脑模拟进行设定曝光条件的,在X线透过了物体和整个暗盒后再到达电离室,然后经过电离室取样控制mAs,所以暗盒除不同屏速外,整个暗盒的材料、厚度等都会给mAs带来很大影响.而手动摄影是X线透过了物体和暗盒的-面即可取得mAs,下面作了一组自动与手动曝光的实验测定.

    作者:黄祖武;潘瑞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血管造影CT在肝癌介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肝脏血管造影CT包括CT经动脉门脉造影(CT during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及CT经干动脉造影(CT hep-atic anteriography,CTHA),主要用于肝癌手术切除前的评价及肝硬化结节的血供研究.

    作者:李培永;牛家成;高艳华;张开贤;周玉滕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但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我们自1996年以来,为60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46例,女4例,年龄大80岁,小45岁,成功率100%.现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及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艳萍;应利华;陈群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颈椎病在X线摄影检查中的优势及局限性和技术缺陷方面的探讨

    一、临床调查分析颈椎X线摄片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率,据我们抽样调查表明颈椎摄片在我院门诊X线摄片检查中占13.6%左右.而且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此种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病,必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加,颈椎摄片更是如此,下表是我们在2000年7月到12月间从我院门诊颈椎摄片中随机抽取的200例颈椎摄片的病例检查报告,据表可以看出年龄与颈椎病之间呈线性关系.

    作者:孙德国;徐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食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般资料和方法 本组7例均由X线、B超、内窥镜检查,且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1例穿刺病理证实.7例中,女2例,男5例,男:女为5:2,发病年龄18-45岁,平均3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伴咽痛1例,胸痛3例,1例因伴发肺炎有呼吸道症状,活动后气急.发病部位:食管上段1例,中下段1例,下段左侧5例(其中腹段1例).

    作者:杨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32例肺部高分辨CT扫描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3-65岁,病程短者3月余,长者20余年,临床症状为反复、间歇性咳嗽,均有不同程度咯血史,经常咳脓痰伴发烧者11例,伴有胸痛胸闷者7例,患者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omatom Plus 4螺旋CT机进行高分辨CT扫描:电压140KV,电流206mA,每层扫描时间为1秒,厚度2mm,层间距10mm,图像重建方法:用骨算法(AB90)重建图像.

    作者:刁望伦;李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谈大型影像诊断设备的快速维修

    CT、MRI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出现,给临床医学诊断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而它们的不断普及更给以往的诊断模式造成很大冲击,使得无论是医生、病人还是医院对此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如CT检查目前已成为常规检查,大多数医院的CT室都是无节假日的全日开诊,有的医院甚至24小时全天候开机.这就给医院的设备维修工程师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当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时能够尽量缩短停机时间,快速恢复使用,以大限度地保障病人、医生、医院的需要.

    作者:刘文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500例肺结核X线诊断与探讨

    1.资料与方法本组500例,男292例,女208例,年龄5个月-82岁,平均年龄22.6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咯痰、胸痛、发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妇女月经不调.

    作者:静国庆;杨柏荫;刘昭;何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电离室在摄影质量中的价值探讨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及电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引用了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装置(简称AEC).我们医院1999年引进两台德国霍夫曼公司Editor MP 601型500mA X线机.立位胸片架配有栅比为12:1的活动滤线器,该装置有三块电离室,左右两块,中间一块,呈倒品字型,控制台上配有相应的显示部分,有三种增感系数(分别为100、200、400FFS)及密度调节范围(+4~-4).另一台500mAX线机匹配日本CanonCFC-B1100胸片盒.德国Compact 2洗片机,Kodak感绿片及Kodak套药.

    作者:张仙鹤;白青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岛津ZX-5遥控胃肠床故障1例/XY110型移动式医用X线机检修1例/西门子DR-HCT机检修1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梗阻性黄疸98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98例梗阻性黄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肿瘤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40-73岁,平均58.7岁.良性病变61例,包括胆石症42例,胆管炎11例,胆总管其他梗阻8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21-69岁,平均46.5岁.

    作者:张霆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6例区域性肺气肿在诊断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价值/特发性肺纤维化2例报告/前纵膈非何杰金淋巴瘤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1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使用固定聚焦式滤线栅的体会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头颅正侧位,肩关节等部位为使胶片清晰度好,一般采用固定聚焦滤线栅.但使用滤线栅时,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吸收散射线,提高胶片清晰度,反而使胶片灰雾增大,有时甚至无法达到诊断要求.

    作者:张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离子型对比剂在IVP检查中的应用体会

    材料与方法1.38例患者中男28例(16-76岁),女10例(34-70岁);过敏试验均为阴性;有药物过敏史1例;患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脑血栓各1例.2.全部用60%泛影葡胺40ml,其中27例加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注.3.造影前2-4小时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进入IVP检查程序.4.应用腹部加压法,依次拍摄KUB平片和7、15、30分钟充盈片及KUB排泄片.

    作者:郭建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