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发现可“消化”难降解生物质的酶家族

关键词:难降解, 生物质
摘要: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卡博平与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国产阿卡波糖片(卡博平)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国产阿卡波糖卡博平,20例)和对照组(进口阿卡波糖卡拜唐苹,20例),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TC、HDL C、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TG、TC、HDL C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国产阿卡波糖片卡博平是一种有效的口服抗高血糖药物,具有与拜唐苹相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关东玲;谢灼骥;梁新林;杨毅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 ADA)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 HA)、层黏蛋白( LN)、IV型胶原( C IV)及Ⅲ型前胶原( PC Ⅲ)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DA活性,HA、LN、C 1V、PC 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DA活性,HA、LN、C IV、PC 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测定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DA的活性与HA、LN、C IV、PCⅢ水平的变化,既能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又能反映肝纤维化趋势,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减少肝硬化的发生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坤;王福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2年9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止血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率与再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止血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解决问题技能干预对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解决问题技能干预对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方法:被试对象100例,采用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进行入组测评。该量表共28个条目,包含4个分量表(4个维度):即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营养、运动。问卷采用予0~4级计分,总分为0~112分,得分愈高代表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然后给予问题解决技能干预,步骤分为:明确问题、生成可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决策、实施计划并评估结果。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疾病认知误区进行干预;对患者缺乏应对所患疾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信心进行干预;对不良行为方式进行干预;针对不良心理进行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重复测试,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改变。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解决问题技能干预后,患者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各维度测评结果较干预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解决问题技能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促进康复。

    作者:邵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五邑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95例(阳性检出率95.0%),其中Down综合征33例、平衡易位30例、Turner综合征10例、其他2例。而对照组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5例(阳性检出率5.0%),其中Down综合征2例、Rett综合征1例、18 三体综合征1例。结论:染色体分析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好价值,但仍需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梁春荣;卢俊娴;李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重型斑秃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重型斑秃疗效的影响。方法:病历来源82例重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41例。梅花针组于斑秃皮损区行梅花针叩刺加香丹皮下注射并内服中药;心理护理组在梅花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梅花针组和心理护理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1、13、9、8例和13、14、12、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5%和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重型斑秃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瑛;伍艺仪;马万里;蒋淑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救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和观察组(胺碘酮+索他洛尔),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后心率、窦性心律复转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60/64),高于对照组的80%(51/64);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治疗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复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起效快、效果好。

    作者:袁玉莲;戴立华;冯定安;何汉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3周后测量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值。结果: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作者:陈鸿;王爱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治疗中度女性成人痤疮的疗效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治疗中度女性成人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到2013年广州南沙中心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48例中度女性成人痤疮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采用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阿达帕林凝胶治疗;B组(52例)采用米诺环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C组(46例)采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结果:治疗时间分4个阶段2、4、6、8周。其A组有效率分别为48%、62%、82%、94%,B组为28.85%、40.38%、63.46%、78.85%,C组为10.87%,17.39%、23.91%、28.26%,A、B、C组两两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治疗中度女性成人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李璟蓉;曾仁山;王建琴;方锐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广州番禺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评价广州番禺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63例农村户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F 36量表评价其生命质量,同时调查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命质量综合评分482.8分,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居住方式、运动、吸烟、医疗保健、并发症和健康教育等8个因素分别与生命质量中的1个或多个维度相关,并发症、医疗保健、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广州番禺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普遍受损,完善糖尿病患者的医疗保健和服务体系,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孙治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用蜜蜂来诊断癌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月间调查10104个新生儿,包括监护病房收治的122例RDS患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胎龄<32周,新生儿性别,低出生体重,产妇年龄,选择性剖宫产是RDS的高危因素;而产妇妊娠期疾病不能作为RDS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出现RDS及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防止新生儿出现RDS的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RDS的发生率,并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任颖;马磊;刘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iR499促进MSCs心肌样细胞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miR 499体外是否能诱导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并验证其是否通过靶作用于结肠腺瘤样息肉( APC)调控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在MSCs中过表达miR 499后,Q RT PCR检测心肌特异性基因GATA4、Nkx2.5、cTnI及miR 499及其靶基因APC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靶基因 APC。结果: miR 499、GATA4、Nkx2.5、cTnI 表达明显上调( P<0.05),但APC表达无明显差异(P=0.3);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P=0.37);结论:miR 499可促进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但不通过靶作用于APC发挥促分化作用。

    作者:邓菊;区彩文;张建武;吴智业;刘启才;陈敏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源性IGF1有利于短暂脑缺血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发生

    目的:7日龄新生大鼠短暂脑缺血诱导海马齿状回( dentate gyrus, DG)新生细胞增殖,观察内源性IGF 1对新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64只随机分为缺血( BCCAO)组( n=24)、假手术( SS)组( n=24)、缺血阻断剂( BCCAO+JB1)组( n=8)和缺血生理盐水( BCCAO+SS)组( n=8)。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CAO组和SS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4、7 d DG区新生细胞和IGF 1的增殖变化;观察BCCAO+SS组和BCCAO+JB1组在IGF 1受体阻断剂( JB1)阻断7 d后DG区新生细胞和IGF 1的增殖变化。结果:与同时间点S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1、4、7 d的DG区新生细胞和IGF 1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CAO+JB1组IGF 1的表达被阻断,IGF 1阳性细胞数目缺如,而BCCAO+SS组IGF 1表达如常;BCCAO+JB1组DG区新生细胞数目显著减少,与BCCAO+S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内源性IGF 1的表达,从而促使DG区新生细胞增殖;使用JB1后,IGF 1的表达被阻断,DG区新生细胞增殖也显著减少,提示内源性IGF 1有利于短暂脑缺血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区域的神经发生。

    作者:曾文钦;刘钦;姚前尹;程亚涛;戴景兴;原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房或手术室内应用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NRDS的疗效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时段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商品名: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胎龄≤32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4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确诊为NRDS的67例早产儿,按照PS的给予时间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31例为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出生后1 h内在本院产房或手术室内给药;对照组36例为出生后6 h内由外院转诊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转至新生儿病房后即在新生儿病房内给药。两组患儿给药后均接NCPAP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症状、胸片、动脉血气等的变化程度,以及NCPAP辅助通气时间、上机率、病死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胸片及动脉血气得到较快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CPAP辅助通气时间相对较短,上机率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房或手术室内极早期应用固尔苏可明显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为NRDS患儿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前提。

    作者:凌卫滨;谢淑霞;葛书霞;车伟坤;李正森;梁晶;许燕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轻度窒息史对排尿次数及排尿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轻度窒息史对新生儿出生7 d后排尿次数和排尿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分娩89例新生儿按照有无出生窒息史分为观察组(轻度窒息史,n=44)和对照组(无窒息史,n=45),比较两组新生儿排尿次数及排尿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期间两组新生儿总排尿次数为685次,其中观察组447次,对照组238次。观察组新生儿平均排尿次数(8.82±2.8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清醒排尿率和膀胱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体重正常组排尿次数为291次,体重正常组为156次。低体重组平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9.61±3.12)、(20.55±7.16)ml]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残余尿量、清醒排尿率和膀胱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轻度窒息史新生儿有可能增加排尿次数,轻度窒息低体重新生儿的平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有可能增加。

    作者:陆明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751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对2751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51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2152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5581例)的49.29%。阴道试产713例,599例成功阴道分娩,阴道分娩成功率84.01%。结论:剖宫产史是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但选择合适病例给予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并可降低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马桂英;刘娇兰;华海红;莫翠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日本开发切开耳后岩骨切除颅咽管瘤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者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对训练组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而对照组仅限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6个月后,训练组ADL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复发率为1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龙艳;王丹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