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芝;冯智兰;郝静波
动脉瘤样骨囊肿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文报告一例骨纤维肉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李海云;刘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1岁.于2004年10月5日中午13时左右,行牙科检查时髓管扩张针不慎掉入气管,无明显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等不适.约下午15时左右感到左侧胸部闷痛,入院门诊胸片示:左下叶支气管内见一注射器针头影,针尖朝上,两肺未见明显异常实变,纵膈以及肺门未见明显异常,心影两膈无特殊.
作者:黄艳丽;许孟君;高忠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现代影像医学科学的发展,CT检查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对于婴幼儿来说,要做好CT检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关键是制动.临床中患儿制动大多应用10%的水合氯醛,给药方式口服及灌肠两种,因此,本文通过对1299例1个月-3岁患儿采用10%的水合氯醛制动效果的分析,探讨婴幼儿CT检查的制动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婴幼儿CT诊断质量.
作者:单峰芝;徐秀;刘忠平;吴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腹部闭合伤中,脾破裂为常见,而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已成为保留脾脏的重要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此类病人46例,现将其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云;王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表现及相关因素,旨在认识CT随诊检查的作用价值.方法:对食管癌术后CT随诊检查局部复发的17例CT及病史资料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复发时间8-56个月,平均30.8个月,其中两年内复发者7例,占41.2%.吻合复发11例,胸胃复发5例,癌床复发1例.结论:CT随诊检查有助早期发现局部复发灶及浸润范围,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连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婴幼儿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若诊疗不及时,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有时可危及患儿生命,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正确检查,早期诊断,本文收集我院近几年的住院病例,对资料完整的316例婴幼儿肺炎进行X线分析.
作者:邢同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材料与方法44例均经过X线检查,有胸片疑为支气管肺癌或虽发现肿块却不能定性者,术前患者均经过系统X线检查,包括常规的胸透,正侧位胸片,9例做了CT检查,以便准确定位和选择适当的检查、定位.对于透视下病灶与肺门大血管相连且有搏动或有出血者,或患者年龄大而有严重的肺气肿,或有心功能不全的,难以控制的咳嗽以及其他原因不便合作者均列为禁忌症.术前常规检查:血象、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做心电图检查,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以便求得合作,对于精神过度紧张者经予镇静剂及止咳药物,让患者卧于检查床上病灶侧远离台面,先用X线检查定位、标记、备皮在电视监控下穿刺,是否进入病灶部位,进入病灶部位的依据是转动体位90度时针头始终在病灶阴影内,进入病灶之后,即可将针芯稍退出1-2cm,而后将穿刺针旋转数圈,以便游离肺组织细胞,然后抽出针芯,立即接上50ml注射器持续负压吸引,反复抽吸数次后,将采取的组织学标本涂片,送病理科检查,涂片不能太厚,如可取得组织块,则放入盛有10%的甲醛液小瓶内固定送病理科活检.穿刺术中应随时注意有无气胸的发生和肺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放射科观察半小时,回病房卧床休息并观察24小时.
作者:邱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肺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血管疾病,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男性,48岁.反复咳脓痰,咳血丝痰一年,加重两月,无盗汗,发热,劳累后胸疼剧烈,颜面苍白,出冷汗.
作者:崔建国;严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CT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37例患者接受乳房CT扫描和钼靶摄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定位和定性准确性.结果:CT对乳腺癌有明确诊断作用,特别对乳腺深部病灶的发现优于钼靶摄影.两者比较,其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扫描对乳腺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钼靶摄片检查.
作者:孙国祖;秦德宝;开国花;曲洪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一、材料方法例1男性37岁,例2女性9岁.两患者一般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无规律性腹痛、返酸等.采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技术,检查前各项准备同传统方法,产气剂一袋用10ml温水快速服下,然后喝浓度为160-200%(W/V)的钡剂约80ml,用岛津500mAX线机作动态观察并摄片.
作者:孟令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术前正确的诊断.当前研究的焦点是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其它影像检查联合应用是提倡的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采用双盲法,选择96例乳腺肿块患者同时行彩超及CT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及两者联合应用的必要性.
作者:于春玲;董玉峰;荆芳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现阶段基层医院面对广大农村患者,普放是适应基层的影像检查方法,放射档案管理比较落后,CR、DR系统还不普及,因此,自建工作站是一条很适应基层放射科影像档案管理的好办法.
作者:杨继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颅脑损伤CT漏误诊并非罕见,收集近五年间我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住院患者CT漏误诊病例23例,现结合文献将漏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刘忠平;徐香;单峰芝;吴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肩关节骨折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非常多见.因肱骨近端、外科颈为肱骨头等延续、变细部分,所以临床外伤多以肱骨近端.外科颈骨折常见.根据我们多年工作实践,摸索出一些针对肩关节外伤骨折的投照体会,共同仁参考:
作者:卫刚;苟新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采用金属内支架对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及食管瘘进行姑息治疗,能大大改善病人的进食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正确的定位和操作是食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关键.既往采取先用球囊扩张而再置入支架的方法,会加重患者胸骨后剧痛及引起食管出血和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1].近年来我们对71例食管、贲门恶性狭窄患者采用和以往不同的操作方法即不扩张狭窄食管而直接置入食管内支架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达;陈世唏;尹国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CT机(特别是螺旋CT机)的普及应用,胸部CT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价值逐渐被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如何成功完成胸部的CT检查,是摆在我们CT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所谓成功的胸部CT检查应包括:伪影相对少、解剖结构显示佳、尽可能显示更多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尽可能减少患者放射剂量的照射.我们通过十二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胸部CT扫描几种特殊的检查方法,现介绍给同行,旨在提高胸部CT的检查质量.
作者:李吉臣;方继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置换法在肝、肾囊肿CT导向下穿刺硬化剂治疗中的应用和经验.材料和方法:20例肝、肾囊肿全部用置换法在CT导向下穿刺硬化剂治疗,其中5例肾盂旁囊肿应用50%葡萄糖硬化,15例用无水酒精硬化.结果:3例应用50%葡萄糖硬化复发至原来体积,3例直径>7cm的肝囊肿复发至原体积的45-60%.14例直径在3-4cm的小囊肿用无水酒精和50%葡萄糖治疗完全消失(12例应用无水酒精、2例用50%葡萄糖).并发症:1例发热伴血尿,l例酒精中毒伴低血压.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置换法在肝、肾囊肿硬化剂治疗中可大大提高疗效.尤其直径在3-4cm之间的肝、肾囊肿,基本可一次痊愈.但采用置换法注入无水酒精的量与置换次数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桂东;李新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常遇到脑梗塞的CT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例如:发病24h内检查阴性,3-7天后CT复查阳性;2-3周后CT检查阴性,作增强扫描或4-6周后复查阳性,在这期间部分病人用新一代16层螺旋CT机复查,CT检出梗塞灶与临床相反,CT显示一侧梗塞灶而临床表现为双侧;CT显示双侧梗塞灶而临床表现为一侧;既往无中风病史的初发病人作CT检查可见陈旧软化灶等CT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情况.其中部分CT检查阴性者,均排除其他疾病确诊为脑梗塞.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作者:吴超;邹鸿燕;单峰芝;徐秀;刘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WWW网络的发展,适应人们之间大量信息交流的需要,在数字网络上传送多媒体信息的需要变得越来越迫切,任何一个网上的用户都可以很轻易地复制、传递这些多媒体信息.但这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种可能性一方面给数据的传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而,又带来了安全上的问题.这样,随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网络上保护不同多媒体作品(视频,音频等)的版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用计算机数字水印便可以将有关作者以及其它的有关版权的信息加入到视频和音频数据中,并且一旦加入,非法用户就不可能在多项式时间内去除它,合法用户可以获取此信息来证明版权的有效性.所以数字水印在保护多媒体医学数据方面具有密码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马鸣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在医学影像的运用,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PACS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放射科的存档也初步实现了数字化.
作者:李伟;相法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