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受数字化摄影的思考

赵幼平;梁伯玲;曹然;刘东文;张嘉希

关键词:
摘要:目前,各地医院对影像的数字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中,各种数字化设备如CR、DRX线机纷纷登场,为此各级医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院也先后引进了AGFACRX摄影系统、Hologic全身DRX线机和Kodak胸部专用DRX线机,这些现代化X线机的使用,把放射投照技术推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给放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适应数字化摄影的发展,我们在使用DR、CRX线系统中对一些问题作了反复的思考.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结核瘤的CT及MRI诊断

    目的:通过总结36例脑结核瘤的CT与表现,分析并讨论了颅内结核瘤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便于帮助影像医师提高脑结核瘤诊断准确率.方法:本文共收集颅内结核瘤36例,男12例,女24例,检查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Aura全身螺旋CT机及安科公司Open Mark2000核磁共振机.结果:病变位于顶叶及顶枕交界区16例,颞叶13例,小脑及脑干5例,垂体2例,1例病灶伴出血,10例病灶周围伴点状钙化,其中多发8例,单发28例.颅内共有52个病灶,本组中结核瘤位于幕上38个,幕下12个,垂体2个.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病灶,部分可见略高密度及钙化影,病灶周围可有明显低密度水肿带,可呈现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呈环状或结节样强化.MRI上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32例),T2WI为高或等信号(30例),增强后病灶呈均匀结节样或花环状强化,其中19例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区,T2WI表现为病灶中心为高信号,外围可见低信号环.结论:颅内结核瘤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较好的应用影像学手段并有效的结合临床,可以提高术前确诊率,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并使病人得到早期治疗.

    作者:王宇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薄层CT扫描对小叶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薄层CT扫描对小叶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扫描比较,设备采用日立PRATICO螺旋CT扫描仪,常规CT扫描自肺尖至肺底,采用10mm层厚,层间距10mm;常规CT扫描后,在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水平加扫薄层CT,6-8层,采用1、2、3、5mm层厚,层间距≤3mm,所有扫描照相条件肺窗为窗宽1000HU,窗位-550HU.结果:30例患者经常规CT扫描(层厚10mm)显示小叶间裂之形态、宽度与薄层(1、2、3、5mm)扫描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扫描肺窗图象中,小叶间裂显示三角形、片状少血管区占80%,余20%显示不清;而薄层CT显示为弧带状(59%)、C形(32%)或线状(9%)较清晰之稍高或高密度影,未发现一例呈低密度少血管区.结论:薄层CT扫描对了解小叶间裂的正常解剖形态及变异,以及微小病灶在右肺叶的准确定位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庆生;梁广路;赵翔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CT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我们CT室医生工作中遇到的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发病突然,危害大.如果在6小时内溶栓治疗其疗效往往比较显著,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再行溶栓,可能会引起再灌注损伤和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因此,如何早期诊断缺血性脑梗死一直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大的难点,本文综述,非增强CT(NC-CT),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福泉;王文华;刘中刚;马延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对颅脑外伤性气颅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T在颅脑外伤性气颅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外伤性气颅的病例资料,患者男46例,女18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项强等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硬膜外血肿内、脑室、脑池及脑内CT值呈气体密度的过度透光区,分为:(1)单纯性气颅;(2)并存性气颅;(3)张力性气颅.结论: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积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颅内积气部位和骨折部位具有相关性,硬膜下张力性积气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作者:邹鸿燕;吴超;单峰芝;徐秀;刘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西门子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脑血管的发病率电逐年增加.

    作者:吴端贤;黄丽玲;潘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导向阻断腹腔神经丛治疗癌痛12例分析

    腹腔神经丛阻断破损术对上腹顽固性癌痛的治疗效果较好,由于透视导引难以精确了解穿刺的针尖部位与周围结构的组织关系和神经阻断剂在腹膜后的扩散情况,盲目性较大,而在CT导向下施术提高了准确性和成功率[1,2].我院自1999年来行本术12例,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银;孙树波;吕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对中晚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应用超声观察病变部位、病变局部浸润深度及其周围脏器、淋巴结转移等,同时与胃镜、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结果:超声提示病变部位与胃镜、手术结果相符,超声诊断对周围脏器、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超声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及其对周围脏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对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燕;鲍秀杰;任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导管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乳导管造影术适用于任何有乳头溢液的患者,特别对乳导管的病变更有其肯定的诊断价值.对于某些乳腺癌的患者,虽无乳头溢液,亦可考虑做乳导管造影检查助诊.

    作者:王高阳;方艳芳;张灵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R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的日益普及,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院影像中心于2001年引进FujiFCR5000和FujiFCR5501(立式)系统,以出色的影像质量,优化的工作流程,稳定可靠的技术性能,为我院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作者:刘晓纲;朱灵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广泛应用于CT增强的扫描检查、介入诊断及治疗.下面将我科近年来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葛婷;郝娟芝;肖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直肠前突54例X线表现分析

    目的本文报告54例直肠前突的X线表现及诊断标准.依其前突深度分为三度:即0.6-1.5cm为轻度,1.6-3.0cm为中度,>3.1cm为重度.分度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高义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肉瘤影像诊断

    胃肉瘤是消化道中非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临床缺乏典型表现,影像学是本病主要检查方法,它可以发现病变存在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范围,同时有助于定性诊断.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肉瘤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于晶;徐廷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随诊检查局部复发的CT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表现及相关因素,旨在认识CT随诊检查的作用价值.方法:对食管癌术后CT随诊检查局部复发的17例CT及病史资料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复发时间8-56个月,平均30.8个月,其中两年内复发者7例,占41.2%.吻合复发11例,胸胃复发5例,癌床复发1例.结论:CT随诊检查有助早期发现局部复发灶及浸润范围,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连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螺旋CT诊断有孔型椎动脉1例

    患者男17岁.近一年来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及左侧肢体麻木.体检: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临床考虑脑供血不足,建议行头颈部螺旋CTA检查.

    作者:刘晓华;王军;高志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IEMENS Emotion螺旋CT的扫描模式及其应用

    在螺旋CT组成部件中,与扫描模式有关的部件是机架的旋转架、病人检查床和检测器的排数.在数据采样的扫描过程中,转架围绕着病人做顺时针单向连续高速旋转,同时检查床在机架扫描孔中做进或出的连续匀速或断续非匀速的运动.SIEMENS Emotion单排螺旋CT,根据采样时的转架旋转圈数多少和检查床的运动方式,其扫描模式分为:普通扫描模式、快速扫描模式、多扫描模式、螺旋扫描模式、动态普通模式和动态多扫描模式等,这些扫描模式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机理和诊断需要.

    作者:张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对眼球破裂伤的诊断30例分析

    回顾分析30例眼球破裂伤,分析眼球破裂伤的CT征象、原因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胡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再谈婴幼儿肺炎的X线诊断

    婴幼儿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若诊疗不及时,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有时可危及患儿生命,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正确检查,早期诊断,本文收集我院近几年的住院病例,对资料完整的316例婴幼儿肺炎进行X线分析.

    作者:邢同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血管疾病,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男性,48岁.反复咳脓痰,咳血丝痰一年,加重两月,无盗汗,发热,劳累后胸疼剧烈,颜面苍白,出冷汗.

    作者:崔建国;严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制鼻饲输入器的应用

    在临床上传统的鼻饲方法有:注射器推注和输液器滴注两种方法.注射器推注费时、速度不均不利胃肠吸收.输液器去除滤塞也只用于无渣营养液的滴入,若滴入纤维较多的营养液就会出现滴入不畅现象,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多采用胃肠营养泵泵入的鼻饲法.但需配合胃肠营养袋使用,费用高每天使用给病人造成一定经济负担.为此我们利用输血器改装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芳;张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57例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准确性,特异性,假阴性及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7例穿刺,病灶一次刺中率为100%,其中43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1例,后经手术证实,穿刺14例为良性病变,并经手术和随访证实,总的穿刺确诊率为98.1%(56/57),假阴性率为1.8%(1/57),无假阳性.5例轻微并发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唐垂祥;周定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