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妊娠的护理体会

郑红艳;袁贞明;成巧玉

关键词:
摘要: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4年4月利用宫腔镜电切、电凝技术治疗宫颈妊娠出血3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中心型肺癌的CT扫描分析

    目的:经过胸部正侧位片诊断怀疑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抽出经螺旋CT扫描后诊断为中心型肺癌的100例进行分析,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结出诊断特点及经验.方法:对经放射科正侧位胸部平片诊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先由肿瘤科、呼吸内科主任查体,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htspeed 8层螺旋CT机,对胸部采用CT平扫描加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200mA,层厚约0.5厘米,每层扫描时间为0.8秒,重建层面厚度为1.25厘米,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再对病变进行分析归纳、诊断.结论:我们对100例经Lightspeed 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肺部中心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高达98%,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梁显文;梁延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食管外病变引起吞咽困难的X线分析

    吞咽困难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食管本身病变引起的食管狭窄,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食管外病变引起吞咽因难.X线钡餐食道造影的检查为临床提供了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晓红;冯守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横断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大密度投影法(MIP)、曲面重组法(CPR)和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技术重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图像.结果:实现了多个观察面,立体的,接近解剖,仿真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充分的满足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作者:盛成皿;田贵森;聂俊杰;王巍;陈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肾癌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

    肾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CT对肾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超过了90%[1],已成为诊断肾癌不可缺少的手段.笔者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16例,重点讨论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董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不孕患者采用76%泛影葡胺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并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102例中,输卵管炎症及积水40例,占39.2%,输卵管通畅28例,子宫粘连8例,输卵管结核18例,先天畸形8例.结论: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有炎症,结核及子宫发育畸形,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女性不孕病因的常用的简易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

    作者:宋雪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32例小肝癌的螺旋CT和超声表现

    众所周知小肝癌的早期正确诊断是治疗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们总结分析了32例经证实的小肝癌的螺旋CT和超声检查资料,以提高对小肝癌的认识.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张克克;丛振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胸膜间皮瘤的平片及CT表现

    目的:探讨胸膜间皮瘤在胸片及螺旋CT中的表现特点,对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更深一步认识.方法:对12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用DR摄片及GEFⅡ螺旋CT,自肺尖至膈顶连续扫描,层厚10mm,螺距1.5∶1.结果:局限性胸膜增厚、结节影2例,广泛性胸膜不规则增厚并多发结节影8例,伴有胸腔积液6例,巨大胸内肿物2例.右侧8例,左侧4例.结论:影像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局限性多为良性,弥漫多发结节影及巨大肿块者多为恶性.

    作者:王文秀;靳军;纪俊雨;李斐;蔡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副鼻窦CT轴位与冠状位扫描之比较

    对副鼻窦的传统平片检查,受颅骨重叠影的影响,因不同患者的颅骨骨板厚度有差异,有的患者枕骨厚度较厚且骨皮质较厚较致密,所以影响了诊断标准,加之平片缺乏密度分辨率优势,与CT扫描相比较,有明显不足.而CT之轴位与冠状位扫描又各有优势,笔者这里论述的主要目的是在CT高分辨率优势的基础之上,怎样更好观察窦腔的周边关系,即怎样得到更好的空间分辨率.

    作者:杨继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1例

    患者38岁.孕5产1,5年前行剖宫产术.因停经92天,阴道少量流血2天.住院要求引产.B超示:宫内妊娠活胎.入院后,给予米非司酮200mg口服,36小时后,米索600ug置阴,未引起宫缩.于第三天8am米索600ug置阴,出现宫缩.行钳刮术,出血多,止血后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妊娠,胚胎停止发育.在B超监护下,再行钳刮术,再次发生阴道大出血而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疤痕处妊娠,侵及肌层.

    作者:张云;宋慧;邵明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乳腺癌高频钼靶X线诊断

    目的:评价高频钼靶X线摄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经X线诊断后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28例.结果:36-55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占60.8%;发病部位在乳腺外上象限多见,占59.2%.单纯癌发病高,占40.4%.其次为漫润性导管癌,占32.0%.128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肿块约占94.8%,显示分叶状占25.2%,显示边缘模糊块影占34.4%,毛刺样占27.2%,显示恶性钙化44例,占42.6%.结论:①乳腺癌的X线征象多以肿块为主,主要显示模糊肿块、毛刺及分叶状、肿块大多边缘不光滑的中心致密.②乳腺癌小颗粒状钙化形态特点可以与良性钙化点鉴别.③明确乳腺癌类型Ⅳc是乳腺癌的高发类型.

    作者:张宏灿;韩东亮;杨再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部动脉介入性血管造影剂量的选择及体会

    目的: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腹腔脏器疾病的确诊及介入(灌注)治疗、出血点的寻找、血管的狭窄、畸形等病变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0-2002年以来腹腔介入161例共425条血管造影资料,现根据其造影效果满意程度,进行选择比较.结果:后确定腹部脏器血管佳有效剂量.结论:高质量的开展介入放射工作,需对造影工作过程中,准确掌握各支血管注射剂量,就操作中注意事项及操作常规提出必要的对策.

    作者:赵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HILIPS DR引进的过程管理

    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及应用软件的日趋成熟,引进DR设备的医院逐步增多.我院于2006年3月引进PHILIP-STH/VR双板DR系统,现将引进过程中机房环境布局、射线防护、人员培训、设备运行及管理的过程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龙;崔海燕;王天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CR、DR、数字胃肠透视/摄影机等)的规范化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旨在制定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操作规程.方法:以我院近几年引进,临床在用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结果:归纳我院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使用操作规程(试行),总结设备日常维护经验,不同的X线数字影像设备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结论: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虽然用途、操作及使用方法不同,但均为X线数字化成像,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具有共性.依据其共性和各自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条例,是实施规范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寿命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康军;黄希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应用(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3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PR及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方法,其多种后处理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

    作者:施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输尿管癌的CT表现

    输尿管癌在泌尿系统肿瘤中比较少见,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我们收集了6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孙涛;张胜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粘液性囊腺瘤1例报告

    患者女性19岁.发现腹部包块一年余.一年前因腹部偶感不适后,发现腹部逐渐膨隆,活动后气短,胸闷,近段时间症状进行性加重,参加高考健康体检发现腹部巨大包块.

    作者:黄海英;王金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腰椎管狭窄300例CT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日立W-550CT扫描机.收集1997年至今300例腰椎管狭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椎管狭窄占89.67%,其中退行性改变占77%,CT诊断正确率89.33%.结论:CT对椎管狭窄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综合病症,椎管狭窄是其主要病因之一,且有逐渐上升趋势.传统X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CT的广泛应用,对椎管狭窄的病因,具体部位及程度的判定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手术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收集我院1997年至今CT诊断腰椎管狭窄300例,而手术证实者268例进行分析,以探讨CT在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文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线造影剂的使用及副作用的处理

    X线检查(普通摄影、DSA、CT)大量运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很好的帮助,在X线检查不能形成影像的器官、组织、病灶,常运用X线造影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机体对引入造影剂要产生作用发生反应,个别病人可能表现较明显.综合我院两年来普通摄影、DSA、CT使用造影剂病人4654例.发生副作用反应均为静脉使用造影剂65例(61例为使用泛影葡胺、4例为使用欧乃派克),所有病人均紧急处理后症状缓解.现对使用造影剂的经验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善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放射医疗设备应用的看法

    一、多元化新旧大型设备的引进 自90年代初已经在部分基层医院引进了昂贵的大型设备,在这期间有新设备,也有旧设备(二手设备).医院为了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及部分医疗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相互攀比盲目购进大型医疗设备,条件差的医院引进了二手设备,一些乡镇级医院无论是在技术、设施、环境,还是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医疗设备不能发挥充分的效应,使用率低下,特别是二手医疗设备昂贵的维修费都难以支付.

    作者:孙乐智;孙加峰;孙立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骨软骨瘤误诊1例的思考

    目的:右胫骨近端外后方骨软骨瘤误诊骨折,予以报道.方法:透视、拍平片、螺旋CT扫描并图像重建.结果:右胫骨骨软骨瘤.结论:骨软骨瘤误诊骨折.

    作者:王文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