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型超声诊断膀胱肿瘤29例分析

尹海威;张涛

关键词:
摘要:膀胱肿瘤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现将我院2003-2004年先后经B超、膀胱镜、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分析报告如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颈淋巴结复发的放射治疗

    由于鼻咽癌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其对射线的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39%-52%.本文回顾分析13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复发病例,现报告如下,供参考.

    作者:高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总结

    肠套叠系一部分肠管套入相邻的肠管之中,是婴儿肠梗阻的首位原因,空气灌肠是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收集自2002年至今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总结.

    作者:刘杭;张永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利多卡因在肝脏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肝脏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应用利多卡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栓塞治疗38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术中如遇血管痉挛导致超选择困难或患者肝区剧烈疼痛,经导管以0.5-1.0ml/s推注2%利多卡因注射液0.5-1ml,必要时,间隔5分钟以上重复推注.结果:在肝脏恶性肿瘤化疗栓塞术中注入适量利多卡因不仅显著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而且能有效解除和预防血管痉挛,使肿块栓塞更完全彻底,达到满意疗效.结论:在肝脏恶性肿瘤栓塞治疗中利多卡因可常规应用.

    作者:黄文;曾茹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在结核治疗中的保肝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在结核治疗中的保肝作用.方法:将962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82例,对照组480例.采用2HRZE/4HR方案化疗过程中,观察组加用水飞蓟葡甲胺片;对照组加用其它保肝组药(联苯双脂、肌苷片及复合维生素B).结果观察组肝损伤7.8%,对照组肝损伤20.4%,有显著差异.结论: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玉杰;高娟;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茎突摄片方法的比照讨论

    茎突起自颞骨鼓下方,乳突内上方,外耳孔内下约1厘米处,伸向前下方,为由乳突根部前内侧向下方生长的骨质突起,正常约3.5厘米,与冠状面的角度约11至25度,长度个体差异较大,有未发育、发育不良及完整、过型等型,过长者有咽喉不适、异物感、耳痛、头痛等临床症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咽部不适的病人,经食道钡餐检查常属正常临床医师为了排除茎突过长所致,需进行茎突摄片检查,为了更好掌握各种摄取茎突片的方法,现将几种摄取茎突片的方法综列如下,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作者:白焕光;谭绪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急诊病人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

    一、急诊和病者特点1.急诊特定的环境、场所:声音嘈杂,各类人员多,突发事件多,规律性差,不可预见性.

    作者:颜萍;王艳;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海产XG-210型及912型X线机过载保护电路故障分析

    过载保护电路分析当调节摄影千伏时,则过载保护变压器初级电压同时改变,同样引起保护电路中电位器群两端电压改变,通过毫安选择开关和逻辑选择二极管群的搭配选择,使过载保护信号电压加至测量比较电路,并通过测量比较电路加至NPN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间,当摄影千伏的调节超过容许值时,则基极电压为负值,并且其绝对值随千伏的增加而加大,所以此时使管子处于截止状态,则过载保护继电器不动作,其触头不闭合,从而切断了摄影接触的通路,机器不能曝光,同时使过载指示灯给出过载信号,当摄影的三个参数(KV、MA、S)中任何一个参数超出大容许值时,都能给出过载信号以及防止曝光,以达到三者互相联锁的作用.下面分别分析X912及XG210X线机的该电路的故障.

    作者:王晏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图像处理在DS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前,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升级与更新的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使得连续、高质量的图像为介入治疗和临床手术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资料保障,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造影剂使用量,减少了患者与介入医师不必要的辐射.

    作者:唐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癌误诊肺结核的临床及X线分析(附40例分析)

    肺结核与肺癌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肺结核、肺癌的呼吸系统症状均为咳嗽、胸痛、咯血或血丝痰以及呼吸困难,且肺癌早期无论在X线表现或临床症状方面都缺乏特异性,误诊现象较常见.本文对我院1990-2004年误诊的40例肺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作者:贾晖;孔建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髓着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缺血研究中的深入,人们对其在早期脑缺血临床应用方面的认识日趋完善.此外,弥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的诊断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弥散成像的原理与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的应用弥散成像,加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宋建勋;李静;何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应用简易呼吸器做超声雾化

    临床上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常不能进行超声雾化治疗.我们利用超声雾化机连接简易人工呼吸器,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者:史兰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动脉灌注化疗护理体会

    动脉灌注化疗不同于原来静脉内化疗,而是在影像设备的指导下,通过穿刺等方法将器械引入供血血管进行化疗,因此其术中的病情观察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和特殊,我院成立介入放射科多年,以下是我的工作体会.

    作者:王月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X线机继电器的故障及检修

    继电器和接触器都是X线机电路中的重要控制器件,其频繁动作的特点,导致其故障的多发.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障也大体相同.现总结如下:

    作者:扈金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肺结核基础上伴发肺癌有用的CT征象

    在边远县市肺结核病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而肺结核病人的肺癌发生率也比一般健康居民高.作者就我院近年住院治疗的43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19人并发肺癌.由于有肺结核病灶的存在,常遮盖肺癌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而延误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作者分析并复习了这些病史及CT片,认为如果有下述征象之一出现时,要高度怀疑在肺结核病上并存肺癌的可能.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给病人及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王兴标;张万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网脱复位术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网脱复位术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择网脱复位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前接静脉止痛泵,其配方为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5mg+NS共50ml.持续输注2ml/h、PCA0.5ml、锁定时间15min,手术结束后止痛泵带回病房继续使用.结果:两组病人VAS评分术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脉搏术中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网脱复位术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有确切的疗效,能明显降低应激反应.

    作者:吕瑞华;张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计算机X线摄影(CR)与普通摄影条件的对比分析

    普通X线摄影为被照体经X线照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再经过冲洗将影像显示在胶片上.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是指被照体经X线照射在IP板即影像板上形成潜影,送入激光扫描器进行均匀扫描,释放出蓝色可见荧光,此散发光被光导管捕捉传递至光电倍增管后转换成模拟信号,又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息显示于荧屏上.我院自应用CR以来,对CR摄影与普通摄影条件及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康宁;赵殿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的诊断及MRI表现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前腺癌所致的自觉症状变化多端,因人而异且出现较晚,因此早期临床诊断困难,而有关前列腺癌的MRI诊断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MR表现.

    作者:高强;高友富;王清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膜间皮瘤X线诊断

    胸膜间皮瘤是少见肿瘤,起自胸膜的扁平细胞或其下的结缔组织,由于此病的临床和X线均无特征,不少的病例且由于大量胸水的掩盖,难以显示真实病变,造成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困难.目前检查方法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诊断性胸腔穿刺的细胞学检查,术前的早期诊断是有可能建立的.

    作者:杨羚;于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高频钼靶X线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许多大城市中,它已成为女性首位或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1]我国乳腺癌的发病高峰为45岁左右.本文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李晓峰;陆铁军;姜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DR投照脊椎水平侧位的方法探讨

    对于脊椎外伤的检查,常采用传统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正侧位相的方法,让患者仰卧和侧卧于摄影床上,管球垂直床面投照.但对于脊柱外伤较重,怀疑脊髓受损伤者,尤其是颈椎、胸椎段受损者,不能翻身侧卧,致使无法使用滤线器,从而水平投照时显示不清.若用有滤线器的立式胸片架水平投照,科内的投照床往往不能移动,而担架床床面较软,脊椎常与担架床边缘金属影重叠,影像质量不理想.

    作者:刘博;巴特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