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图像处理在DS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唐志强

关键词:
摘要:目前,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升级与更新的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使得连续、高质量的图像为介入治疗和临床手术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资料保障,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造影剂使用量,减少了患者与介入医师不必要的辐射.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影像学观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内镜法置入法置入22个食管支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支架置入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2例中影像学检查发现2例置入支架移位,占9.09%.结论:食道支架治疗食道狭窄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为目前改善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对置入支架位置及其部分并发症的观察,较其它检查方法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周鹏;陈进;高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内结节与肿块计量诊断方法

    目的:采用频率比法对145例肺内结节与肿块回顾性分析,建立良、恶性结节与肿块计量诊断方法.方法:对145例CT表现肺内有结节或肿块的病人采用频率比法,把临床征候及CT征象转化为记分值,判断结节与肿块的性质.结果:通过临床征候及CT征象的记分诊断,+-2是可疑界限分值,.大于2分值的结节与肿块为恶性;小于-2分值的结节与肿块为良性.结论:应用频率比法对肺内结节与肿块的性质进行计量分析诊断有一定帮助,另外在初步确定结节与肿块性质的基础上加上可信区间,完善和补充了影像诊断报告.

    作者:杨庆生;杨丽莉;冯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性肺肉瘤影像学表现

    目的:旨在提高多发性肺肉瘤影像学认知能力,分析其影像表现.方法:一例多发性肺肉瘤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清理确诊为多发性肺肉瘤,跟踪随访四年,利用螺旋CT肺平扫及X线平片检查,前后对照观察,采用马年<肺部球形结节病灶倍增测量尺>测量以及综合分析.结果:球形结节数目不断增大,倍增时间为196天,瘤周光滑,晚期有瘤周阻塞性肺气肿征象.结论:在清理确诊之后,所幸患者在四年期间每隔半年做胸部螺旋CT平扫及X线平片检查一次,有助于笔者进行该病与肺转移瘤及淋巴肉瘤等球形结节病灶的影像学鉴别的探讨.

    作者:王宏哲;牛伟民;朱景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中的自我管理

    放射科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QA/QC)工作在我院已经开展多年,它主要涉及人员素质、机器设备及胶片等消耗材料三大要素.后两者相对容易改善,而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难点,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这里就如何提高质量控制中的自我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任至新;王世德;曾小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DSA颌内动脉栓塞在难治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难治性鼻出血亦称顽固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指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治疗有一定难度.我科采用DSA下行颌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濮礼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一点体会

    医学影像科医生的工作,除给患者做检查,就是读片,写诊断报告,但是书写诊断报告并不容易.因此,要想写好影像诊断报告更难.书写诊断报告要有以下条件:

    作者:王继存;罗大中;曹维彬;陈久清;王炳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月经与有关心理问题的探讨

    月经周期是妇女特有的生理过程,而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的身心疾病,经临床实践证明多是妇女受到烦恼问题干扰,精神痛苦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种种疾病之一,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经前紧张和更年期综合症.

    作者:李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化性肌炎的X线诊断

    骨化性肌炎是脂发生于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内的异常骨化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又可分为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和非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即职业病所致的骨化性肌炎.其中以外伤性骨化性肌炎较常见,为本文讨论的重点,且本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很重要的原因是骨伤后治疗和活动不当所致.部分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因轻微外伤或外伤史不明显,X线表现呈肿瘤样生长,术前常难与某些骨恶性肿瘤相鉴别,故提醒注意并讨论如下.

    作者:高文杰;孙新民;许仁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RI、CT诊断基底池脂肪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头痛、头晕20天,无恶心、呕吐,无高血压病史.一般资料: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S10、2.0s A-9.0,H210,F1,HF/S,125KV,175mA,512×512,W90,L40,脑干前极低密度占位,CT值:-62.7HU考虑-脂肪瘤.MRI平扫参数:signa0.2Tgemr T1WI:3D/FSPGR/45/FL07TR29E7.3/Ft EC:1/1,4.60KHZ TI:200 FOV:26×19.5,8.0thk/2.0sp 256×192/2NEXT2WI:FRFSE/FL07 R1400TE98/Ef EC:1/16.94KHZ,8.0thk/2.0sp,256×192/4NEX.MRI示:桥前池增宽,其内可见条块状T1T2双高信号,不规则,约0.5×1.0×1.7cm大小,从两侧及后方包绕基底A,与A分界不清,且向后压迫桥脑,与脑分界清,桥脑轻度萎缩、变形,余未见异常.

    作者:张明;史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肿块80例彩超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本文回顾分析了3年来用彩色多普勒实时高频超声诊断仪检出,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肿块80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8例,女52例,年龄15-84岁,平均46.4岁.使用仪器为ACUSON128,探头频率7.5MHz,直接法进行甲状腺常规检查,并拍片记录.

    作者:周慧杰;邹玲华;杨素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3D)及多平面重组(MPR)在颅面部骨折中的实用方法及技巧.方法:对6例颅面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保存原始数据后利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cd display,SSD)及容积重建显示法(volumctric redering,VR)进行3D图像处理.结果:三维立体图像能立体、多方位、确切地显示颅面部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情况.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对于显示颅面部复杂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依赖于原始资料的精确采集、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多种成像方法、技巧的配合.

    作者:田静;柴国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谈谈股骨头坏死的临床X线诊断及10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疗效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亦称扁平髋,为全身缺血性疾病多见的一种,好发于3-14岁儿童,6-8岁发病率高.目前40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病率也较高,男性多于女性10倍.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病,双侧性约占10%.其发病原因尚还不太清楚,但多数认为与外伤有关,也有人认为长期使用激素或长期过量饮酒有密切关系.

    作者:孟庆华;孙文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急诊病人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

    一、急诊和病者特点1.急诊特定的环境、场所:声音嘈杂,各类人员多,突发事件多,规律性差,不可预见性.

    作者:颜萍;王艳;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鞍区生殖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生殖细胞瘤常发生于松果体到下丘脑的中线上,少数位于基底节区,起源于生殖细胞,为恶性肿瘤,生殖细胞包括胚生殖瘤、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类肿瘤、卵黄囊肿瘤等.其中以生殖细胞和畸胎瘤较为常见.易通过脑脊液循环形成蛛网膜下腔种植性播散,该肿瘤对放疗敏感.

    作者:张明;史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宫角单宫颈单阴道畸形1例

    畸形子宫一般认为并不多见,现将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证实的1例较为罕见的畸形报告如下.患者女26岁.自然流产后1年余未再孕.

    作者:易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种姿势摄跟骨侧轴位

    为了方便患者,减少病痛,摄跟骨侧位片后,患者不动,球管置放足后90厘米.胶片5×7英寸.

    作者:徐培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X线机继电器的故障及检修

    继电器和接触器都是X线机电路中的重要控制器件,其频繁动作的特点,导致其故障的多发.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障也大体相同.现总结如下:

    作者:扈金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0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我们对1998-2002年间的100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性治疗,其中70例化疗加栓塞性治疗,20例单纯性动脉内灌注化疗,10例经PTCD治疗后,进行化疗加栓塞性治疗及单纯性动脉内灌注化疗的患者,进行治疗性效果及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对病情不同程度进展的患者,病变侵犯部位不同的患者,介入性治疗后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的观察,并发症的产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介入性治疗后的疗效.

    作者:严冬;吴志敏;任树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刺激与压迫硬膜及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腰椎存在生理前凸,纤维环前方较厚,后方较薄.后正中处有后纵韧带,后外方为薄弱,腰椎间盘容易在此处膨出或破裂.此处正是神经根离开硬膜囊进入椎间孔部位,椎间盘突出可使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和刺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男多于女,青壮年占80%,半数以上有腰部损伤史.为此,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为探讨其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尽管腰腿痛病因复杂,但近年来的研究日益集中在与椎间盘病变的关系中.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学诊断分型,实验室研究,临床诊断标准及影像学诊断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金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肠内营养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昏迷、严重口腔疾患、经口气管插管等重症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须进行胃肠内营养,供给病人足够的热量,改善胃肠粘膜屏障,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激素的分泌.我们在工作中做好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陈英;侯晶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