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癌放射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王艳;刘红

关键词:
摘要: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它效果好,副作用小,特别对于早期乳癌病人,小手术大放疗,存活率等同于根治术,而且保留器官外观,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女性所接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姿势摄跟骨侧轴位

    为了方便患者,减少病痛,摄跟骨侧位片后,患者不动,球管置放足后90厘米.胶片5×7英寸.

    作者:徐培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KC-400X线机故障检修

    随着科技的发达X线机的性能也越程控化,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旧型号的机器继续担负着重要角色,因此有必要掌握这些方面的维修经验,下面介绍检修KC-400的故障经验.

    作者:张锦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肺结核基础上伴发肺癌有用的CT征象

    在边远县市肺结核病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而肺结核病人的肺癌发生率也比一般健康居民高.作者就我院近年住院治疗的43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19人并发肺癌.由于有肺结核病灶的存在,常遮盖肺癌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而延误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作者分析并复习了这些病史及CT片,认为如果有下述征象之一出现时,要高度怀疑在肺结核病上并存肺癌的可能.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给病人及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王兴标;张万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利多卡因在肝脏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肝脏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应用利多卡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栓塞治疗38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术中如遇血管痉挛导致超选择困难或患者肝区剧烈疼痛,经导管以0.5-1.0ml/s推注2%利多卡因注射液0.5-1ml,必要时,间隔5分钟以上重复推注.结果:在肝脏恶性肿瘤化疗栓塞术中注入适量利多卡因不仅显著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而且能有效解除和预防血管痉挛,使肿块栓塞更完全彻底,达到满意疗效.结论:在肝脏恶性肿瘤栓塞治疗中利多卡因可常规应用.

    作者:黄文;曾茹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利用泛影葡胺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诊断慢性输卵管炎两例报告

    一、适应症1.检查子宫输卵管有无结核存在;2.检查生殖器官是否正常;3.可了解子宫出血的原因;4.了解子宫内有无息肉或肌瘤;5.检查不孕症的原因;

    作者:孙相尧;孙文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Konica Li-10A激光照相机常见故障及维修

    激光照相机是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等学科相结合的精密仪器,它主要特点是性能优越,图像清晰.我院自1999年购进Konica Li-10A激光照相机,通过我们精心维护及保养,至今工作良好.下面就Konica Li-10A激光照相机介绍三种常见故障及维修.

    作者:黄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肺癌(附34例分析)

    我院放射科自1996年对原发性肺癌开展了以支气管动脉灌注为主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传统X线与CR两种成像技术应用价值的探讨

    本世纪X线影像的数字化是医学影像技术中新、热门也是重要的技术进展.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MR、DSA、SPECT、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使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在医院中应用广泛、约占整个影像诊断成像来源70%的传统X线摄影,却尚未完全进入数字化成像家族.如何使这一由伦琴发现X线以来古老的传统摄影方法,尽快进入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大家庭,已成为影像科室数字化发展进程的首要课题.

    作者:朱佃刚;徐传辉;李维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初产妇安全育儿能力调查及护理对策

    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及陪人的满意度,针对当前孕产妇安全育儿知识缺乏状况,加强病房健康教育,减少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魏士玖;段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0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我们对1998-2002年间的100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性治疗,其中70例化疗加栓塞性治疗,20例单纯性动脉内灌注化疗,10例经PTCD治疗后,进行化疗加栓塞性治疗及单纯性动脉内灌注化疗的患者,进行治疗性效果及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对病情不同程度进展的患者,病变侵犯部位不同的患者,介入性治疗后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的观察,并发症的产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介入性治疗后的疗效.

    作者:严冬;吴志敏;任树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肋骨骨折首次X线平片检查漏诊原因分析

    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为常见,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常因检查部位,投照体位或X线曝光条件选择不当而造成漏诊,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延误诊断而危及生命,为此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漏诊的原因,来大程度地提高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曲世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由外伤(如摔倒、身体扭转)造成的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首选方法.2002-01-2004-05我们对54例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燕;韩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内结节与肿块计量诊断方法

    目的:采用频率比法对145例肺内结节与肿块回顾性分析,建立良、恶性结节与肿块计量诊断方法.方法:对145例CT表现肺内有结节或肿块的病人采用频率比法,把临床征候及CT征象转化为记分值,判断结节与肿块的性质.结果:通过临床征候及CT征象的记分诊断,+-2是可疑界限分值,.大于2分值的结节与肿块为恶性;小于-2分值的结节与肿块为良性.结论:应用频率比法对肺内结节与肿块的性质进行计量分析诊断有一定帮助,另外在初步确定结节与肿块性质的基础上加上可信区间,完善和补充了影像诊断报告.

    作者:杨庆生;杨丽莉;冯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动脉内化疗栓塞方法与传统的非手术方法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膀胱癌疗效分析

    应用动脉内灌注大剂量化疗药加碘油与明胶海绵栓塞髂内动脉方法治疗晚期及复发膀胱癌28例,同时与应用静脉,膀胱内化疗及放疗方法治疗的24例病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组28例病人,完全有效21.4%部分有效78.6%其他方法组24例中完全有效4.2%部分有效54.2%,轻微有效12.5%,无效29.2%,动脉组6,12,24个月生存分别为100%,83.8%,72.2%,我们认为动脉大剂量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及复发膀胱癌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膀胱癌术前治疗或姑息性治疗.

    作者:魏国彬;李共茹;魏东升;刘福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磁共振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扫描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关于磁共振膝关节横轴位、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前、后交叉韧带的显示.方法:对30例正常膝关节均进行常规横轴位、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分析横轴位、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正常前、后交叉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正常膝关节于1幅图像上能清楚显示后交叉韧带,矢状位、斜矢状位显示率为100%;而前交叉韧带,矢状位显示率为66%,斜矢状位显示率为90%,冠状位为部分显示前、后交叉韧带.

    作者:程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残角妊娠破裂1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停经3+个月,阵发性腹疼4天,于2005年9月6日9am入院.入院诊断:3+个月妊娠先兆流产.查体:T36.9℃,P80次份,R18次/分,BP14/9KPa,一般情况可,神志清,精神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下腹压疼,无反跳疼,耻上三指扪及宫底,多普勒探及规律胎心搏动,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9.7×109/L、N71.6%、L25%、HB103g/L,尿常规:KET++,余(-).入院后给保胎治疗.腹痛于用药半小时后减轻,夜间微感腹疼,持续1%GS500ml+25%硫酸镁30ml每分钟30滴静滴,腹痛消失.

    作者:孙凤桂;王翠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胶质瘤的CT诊断(附31例报告)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由于其组织类型繁多,分化程度不等,故CT表现复杂,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胶质瘤31例进行分析,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古力孜拉;张锦(火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T增强检查中应重视碘造影剂的应用

    泛影钠、泛影葡胺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复方泛影葡胺,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造影剂.目前对不明确的病灶拟行含碘造影剂静脉注射的增强扫描相当普遍,增强过程中由于注射量大(一般为100ml)、速度快(一般为3ml/s)、时间短(一般为30s),有引起严重造影反应甚至死亡的危险,使用前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学影像的几种主要诊断方法的比较

    医学影像成像是借助于某种物质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密度等,以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供医生根据影像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的一门科学技术.其中包括超声波成像、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成像、磁共振(MRI)成像等.现将这几种主要诊断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归纳如下:

    作者:李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83例肺癌的临床与影像诊断回顾

    一、临床资料83例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58岁.其中66例有胸部平片X线检查,75例接受CT检查,临床症状咳嗽56例,多为刺激性干咳,痰血29例,以血丝样痰为主,胸痛22例,其他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呼吸困难胸闷等.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者2例,无症状查体发现1例.

    作者:耿学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