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桐;王振华
从血管内皮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探讨血瘀证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参与血管舒缩、血栓形成等过程的调节.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因子主要有血栓素A2/前列环素2(TXA2/PGI2)和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瘀证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较理想的技术手段,已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差异蛋白表达的鉴定.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等手段的交汇与融合,使血瘀证的实质研究从过去的宏观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水平,将为进一步揭示血瘀证的本质、控制血瘀证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金妍;田思胜;王栋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天茄子的华佗豆碱乙的测定方法.[方法]天茄子华佗豆碱乙的检测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含4.5 g/L磷酸氢二钠、1 mL/L三乙胺,2 mL/L磷酸)(体积比为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43 nm.[结果]华佗豆碱乙在0.11~2.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4%,相对标准偏差为0.55%,测定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可行,结果准确,可用于天茄子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卫锋;胡琴;郑兆广;叶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外感发热患者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调研712例外感发热患者发病时节、中医体质分型、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资料,总结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外感发热患者以风寒束表证与风热犯表证为主,冬春两季以风寒束表证为多,其中气虚体质与阳虚体质表现明显,夏秋两季以风热犯表证与暑湿袭表证为多,其中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表现明显.[结论]外感发热中医证型分布以外感风、寒、热、暑邪为主,体质偏颇与中医证型、发病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于体质不同的外感发热患者,在不同时节其预防和早期诊治的侧重点不同.
作者:邓屹琪;黄涛亮;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方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外周血中核因子kappaB (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情况,以期阐明解毒活血方防治ISR的远期疗效及机制. [方法]选择符合PCI术后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将PCI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PCI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解毒活血方治疗者设为中药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于PCI术前及术后24 h、14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浆IL-1β及TNF-α表达水平.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ISR的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候积分及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ISR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PCI术后24 h NF-κB阳性表达率及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14d NF-κB阳性表达率及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术后24 h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方可降低ISR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活性及血浆IL-1β、TNF-α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邹国辉;黄小燕;唐娜娜;刘中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颈性颈椎病诊断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给予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颈部强筋束骨手法+穴位自我按摩手法+颈椎功能保健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颈椎牵引+颈部制动治疗),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期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法(VAS)疼痛评分、Vernon颈废用指数(NDI)评分,并于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愈率和临床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访期间,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下降趋势,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下降.(2)治疗1周、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试验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改善作用也均优于对照组(P<0.01).(3)在本研究过程中,无1例出现颈痛加重、头晕、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 [结论]以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与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及体征,但以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的试验组的疗效更明显、更持久.
作者:赵兵德;杨冬辉;王羽丰;何剑波;林定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家兔内皮功能及肝X受体(LX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丹红注射液组家兔均采用喂饲高胆固醇饲料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复制AS模型,丹红注射液组给予肌注丹红注射液(0.3 mL·kg-1·d-1).在第1周和第8周取材,采血并分离肝脏和左髂外动脉.运用酶法检测各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N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家兔肝脏肝X受体α(LXRα) mRNA和肝X受体β(LXRβ) mRNA;组织形态学分析各组家兔左侧髂外动脉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第1周时,3组家兔血浆NO、vWF、ET-1水平及LXR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NO水平显著降低(P< 0.01),vWF、ET-1水平显著升高(P<0.01),LX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LXRβ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AS病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组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vWF、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LXR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0.01),LXRβ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AS病变明显减轻.[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AS家兔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AS板块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脏LXRα表达的作用有关.
作者:赵帅;曾靖;蔡海荣;刘炜枫;张为章;陈伯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道地中药材的立法空白导致道地中药材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的混乱.全国立法空缺,地方立法先行,广东省开始探索道地中药材的立法保护,在此背景之下讨论道地中药材保护立法的构建具有丰富道地中药材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道地中药材保护立法应当以野生道地中药材的资源调查、种源保护、生产标准化、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公众参与以及保护道地中药材生境等制度为主要内容,明确道地中药材立法“精品保护”理念,明晰监管部门职责分工与合作,引导生产经营者规范经营,肃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混乱市场秩序,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魏旭;钟继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90、CD34、CDllb;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不同剂量组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BMSCs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细胞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结果显示所得细胞为高纯度BMSCs.Transwell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可显著增强大鼠BMSCs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上调大鼠BMSCs的CXCR4蛋白表达,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可促进BMSCs的体外迁移,并影响CXCR4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XCR4的表达、激活SDF-1/CXCR4轴有关.
作者:熊云谱;王斌;刘亚梅;罗毅文;余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经穴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将105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内关组、太冲组、光明组、太溪组、蠡沟组,每组15只.各针刺组以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1、3、7、15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7、15d时,太冲组、内关组、光明组S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d时,太冲组SBP降幅显著优于内关组、蠡沟组、太溪组、光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DBP、MBP降幅显著高于太溪组、光明组(P<0.05),与内关组、蠡沟组大鼠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1、3、7、15d时,太冲组SBP、DBP、MBP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15d时SBP降幅优于针刺1d、3d、7d,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对SHR血压的调节作用优于针刺内关、太冲、光明、太溪、蠡沟等单穴和“非穴”,且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
作者:周慧;杨雅媛;陈月婷;肖双凯;黄超凡;林咸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燥救肺汤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原癌基因c-myc,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侵袭相关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右腋下注射CT26细胞建立结肠癌小鼠模型,清燥救肺汤治疗组以15.2、7.6、3.8 g·kg-1·d-1剂量于造模前两周开始灌胃给药,化疗组给予25 mg·kg-1剂量5-氟尿嘧啶(5-FU)腹腔注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并取瘤组织,称质量计算抑瘤率,以Western-blot法检测EGF,TGF-α,c-myc,ICAM-1及MMP2蛋白表达.[结果]清燥救肺汤高、中剂量组EGF,ICAM-1,MMP2及TG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清燥救肺汤高、中、低剂量组c-my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燥救肺汤可能通过降低EGF、TGF-α及c-myc、ICAM-l、MMP2蛋白表达,发挥抑制荷CT26小鼠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功效.
作者:谢斌;谢雄;朱卫丰;刘红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阿霉素(DOX)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耐药性及耐药性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性的FFJZ(6 mg/mL)、DOX(5 mg/mL)单独用药可显著降低K562/VCR的半数抑制浓度指数(IC50)(P<0.05),两药联合应用对K562/VCR逆转指数显著高于单独应用(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作用浓度为4、6 mg/mL的FFJZ联合DOX(5 mg/mL)能够提高K562/VCR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FFJZ联合DOX应用可下调MDR1、BCRP、P-gp mRNA表达,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FJZ联合DOX应用可上调Bax mRNA、下调Bcl-2 mRNA表达,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FJZ联合DOX与对照组比较,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Bax、Bcl-2 mRNA表达一致.[结论]无细胞毒性的FHZ、DOX对K562/VCR细胞耐药性均有逆转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林婷;廖斌;徐成波;齐彦;陈毅宁;陈佳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冰黄五苓散直肠滴注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脑组织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3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根据处死时间每组再随机分为3d、7d、14d3个亚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干—湿质量法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100B、NSE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S100B的表达低于模型组,而NSE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黄五苓散具有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水肿、保护大脑神经功能作用.
作者:朱亮;顾文政;朱连雨;金正龙;余尚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探讨敏感性皮肤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敏感性皮肤的病机及发病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血热风盛、湿热上蒸和血虚风燥3个证型.根据不同阶段,治疗上予中医辨证论治,分别用凉血消风散、祛湿解毒方、当归饮子等中药治疗.除采用中药治疗外,还可用针刺、放血、中药熏蒸等外治疗法,并需注意指导患者合理运用护肤品并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作者:林佳婷;丁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综述了液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技术(LC-IRMS)及其在生物、化学、土壤科学、食品等领域的应用.LC-IRMS目前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分离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同位素比值(δ值),现已被用于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研究以及生物样品的分离分析,化学物质的降解过程研究,植物和土壤有机质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物的贡献大小的研究及食品与饮料的掺假检测研究等.LC-IRMS利用δ13c值的差异可以轻松地检测出药材的产地,鉴别药材真伪,检测中药制剂成分,且因其样品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LC-IRMS在中药检测方面已呈现了较好的运用前景.
作者:刘雨桐;王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拟龙胆化痰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痰火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痰火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在常规甲亢饮食(低碘、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龙胆化痰汤(由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化裁)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候积分及血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2组的临床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作用优于对照组(P< 0.0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FT3、F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TS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对FT3和TSH水平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4)治疗组及对照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皮疹、瘙痒、白细胞及粒细胞总数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自拟龙胆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痰火证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雷琳丽;魏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驳骨油纱联合舒筋活络洗剂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驳骨油纱外敷、维持弹力绷带包扎制动及舒筋活络洗剂外洗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维持弹力绷带包扎制动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治疗3周后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组的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治疗1周、2周后,2组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 0.01).(3)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驳骨油纱联合舒筋活络洗剂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具有促进肿胀消退、缓解疼痛及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黄永铨;苏海涛;侯秋科;江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具有清热活血、健脾补肾、宣肺调肠作用的中药糖胰生1号方治疗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教育等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糖胰生1号方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疗程3个月.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30 min血糖(30minPG)、餐后2h血糖(2hPG)、餐后30 min胰岛素(30min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其疗效;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以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FBG、HbAlC、FINS、30minPG、2hPG、30minINS、2hINS、BMI、WHR及TG、LDL-C、HDL-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用药过敏及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糖胰生1号方及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IGT患者均有显著疗效,且中药糖胰生1号方的疗效优于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
作者:李丽;杨文军;尤晓珂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由五倍子、明矾等组成)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组均给予直肠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比较2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1)术后6个月,2组临床疗效、肛门狭窄程度及尿潴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3)术后6个月,2组各项肛肠动力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肠静息压、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直肠压力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痔灵注射液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肛肠动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张全辉;邓永文;姚玉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岗藿抗感汤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岗藿抗感汤Ⅲ期临床试验给药剂量和疗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一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30例病毒性肺炎(非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2组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西药退热及必要时化疾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岗藿抗感汤(由银翘散加岗梅根、藿香、羌活等组成)联合奥司他韦(达菲)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单用奥司他韦治疗.2组均服药5d.观察2组在退热时间、肺炎吸收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检测2组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证候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的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肺炎吸收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IL-1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仅IL-I0、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IL-10、IFN-γ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该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溏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该患者的其余相关安全性指标,包括三大常规(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在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岗藿抗感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用奥司他韦治疗,患者的退热时间缩短,临床症候减轻,这可能与岗藿抗感汤有抑制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
作者:吕肖肖;刘小虹;刘建博;李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I/R)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为应用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4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电针组,每组18只大鼠.假手术组仅做手术创伤,脑梗死组不予任何干预,电针组予电针针刺百会穴、大椎穴,每天1次,每次30 min.各时间点(第1、7、14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病灶侧海马区勿动蛋白-A(Nogo-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溶血磷脂酸(LPA)蛋白的表达.[结果]第1、7、14天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海马区Nogo-A及LP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第7、14天脑梗死组病灶侧海马区Rho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第1、7、14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病灶侧海马区RhoA、Nogo-A及LP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抑制大鼠海马区RhoA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谭峰;王健;陈晶;顾勇;詹杰;顾民华;谭玖清;梁艳桂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