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NF-κBp65变化及溃疡愈合质量探讨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研究

张伦;黄紫锋;罗露露;戈焰;刘友章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疗法, 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 NF-κBp65, 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基于观察结肠黏膜NF-κ Bp65 mRNA表达,结合肠镜下溃疡愈合质量及中医证候评分,主客观指标合参评价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采用非劣效试验设计,应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干预9个月,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艾迪莎)干预9个月.详细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肠镜及症状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结肠黏膜NF-κ Bp65变化.[结果]基于治疗前后肠镜病变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两组疗效相近(P>0.05);基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判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6%,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健脾清热活血方疗效优于美沙拉嗪(P<0.05).治疗前,2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F-κ Bp65 mRNA均呈高表达变化;治疗后,2组NF-κ Bp65 mRNA表达呈下降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可能通过介导NF-κBp65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减少靶器官损伤,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发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诊断相似度评价的强直性脊柱炎古代医案分析

    [目的]通过对古医籍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相关病案报告进行基于典型症状和病史的诊断相似度评价,以期在提高古代病案诊断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古代中医治疗AS的临证经验进行挖掘.[方法]以AS病名源流梳理得到的17个相关中医病症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的医案类文献,对医案诊断相似度进行评价,对经过诊断相似度评价的病因病机、方药等诊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按症状词共检索出8 053条古文献条文,医案类文献275例,具有AS的3大主症之一的医案共11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古医案共26例.26例医案分析结果显示,AS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肾督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为标,治法以补虚祛邪、活血化瘀为主.[结论]古代AS的中医典籍普遍存在重理论探讨、轻诊疗证据的情况,且记录简单、不规范;基于诊断相似度评分与筛选的古医案评价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郭新峰;李冠海;何羿婷;温泽淮;刘少南;杨丽虹;赵国青;李晓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葶苈大枣泻肺汤对肺癌小鼠水通道蛋白1及恶性胸水的影响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对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及水通道蛋白1 (AQP1)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建立肺癌动物模型,分为肿瘤组和中药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胸水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 PCR法测定AQP1及AQP1 mRNA水平.[结果]肿瘤组小鼠胸腔内见血性积液及肿瘤结节生长,中药组小鼠胸水量较肿瘤组显著减少,壁层胸膜AQP1水平及mRNA表达均较肿瘤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可以抑制肺癌小鼠壁层胸膜AQP1及mRNA表达,减少恶性胸水.

    作者:张靖轩;张伟;周华荣;谢慧文;董洪珍;肖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从“疮全赖脾土”理论探讨克罗恩病的中医治疗

    克罗恩病属难治性疾病,现有的治疗方案在促进黏膜愈合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外科病肠痈高度吻合,克罗恩病可按肠痈论治.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在治疗疮疡病时,提出“疮全赖脾土”的学术思想并贯穿于疮疡病治疗始末,特别在促进疮疡愈合方面,其遣方用药以“脾土”、“气血”为中心,以恢复“脾”之生理功能为要,其治则治法能为中医药促进克罗恩病肠黏膜愈合提供思路.

    作者:欧阳博文;陈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盐酸小檗碱对结肠癌HT29细胞鸟氨酸脱羧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结肠癌HT29细胞鸟氨酸脱羧酶(ODC)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作用于HT29细胞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OD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盐酸小檗碱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剂量依赖性地显著下调ODC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但对ODC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盐酸小檗碱具有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ODC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王桂香;黎同明;王素军;潘雪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党参对应激性溃疡和细胞迁移及多胺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中药党参对胃肠黏膜损伤修复的药效机理及物质基础.[方法]在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大鼠模型上观察党参水提液对胃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在小肠上皮细胞(IEC-6)上观察党参糖提取物对细胞迁移和多胺含量的影响.采用划痕法复制细胞迁移模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胺含量.[结果]党参水提液能减轻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减轻病理损害,提高胃黏膜多胺(精脒)含量.党参糖提取物能促进IEC-6细胞迁移,逆转由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或4-氨基吡啶(4-AP)所致的细胞迁移抑制,并提高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内多胺(精脒)含量;同时,可逆转由DFMO所致的多胺(精脒)含量降低.[结论]党参的胃肠黏膜损伤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上皮细胞迁移,作用于多胺调控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茹柳;年立全;赵世清;温鹏;随晶晶;陶玉珠;陈蔚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藿香青枯菌的PCR鉴定与寄主专化性研究

    [目的]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鉴定青枯菌,并进一步探讨青枯菌的寄主专化性.[方法]采用组织浸泡划线法分离青枯菌;选用青枯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以广藿香、番茄与花生为材料,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接种法,进行寄主专化性研究.[结果]根据分离菌株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致病性回接实验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X6、HX13、HX15与HX17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3种寄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HX15及HX17对广藿香的致病性明显高于番茄和花生;菌株HX6对3种寄主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番茄青枯菌GIM1.70对广藿香仅有弱致病性. [结论]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中分离鉴定了4个青枯菌菌株,菌株HX15及HX17的寄主专化性较强,菌株HX6的寄主专化性不明显.

    作者:杨玉秀;贺红;徐燃;金华;邓志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黄素影响调节性T细胞迁徙与抑制小鼠结肠癌发展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素抑制小鼠结肠癌发展与影响调节性T细胞(Tregs)迁徙的相关性.[方法]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素组(剂量为100 mg·kg-1·d-1),后2组采用右前肢腋窝皮下接种CT26细胞制备结肠癌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s在结肠癌小鼠外周血、引流淋巴结和肿瘤局部的相对比例,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4在Tregs的表达量差异,并研究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大黄素组的肿瘤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抑瘤率达74%;大黄素组Tregs在肿瘤局部的比例及其CCR4+Tregs的比例显著低于荷瘤模型组(均P<0.01).[结论]大黄素抑制小鼠结肠癌的发展与其影响Tregs的迁徙相关,其机制与大黄素降低了CCR4在Tregs上的表达有关.

    作者:阮志燕;王培训;邓向亮;王丽虹;周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灵芝孢子油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技术、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和Sephadex LH-20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核磁共振扫描(NMR)、质谱分析法(MS)、甲酯化气相色谱法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1-0-十八碳烷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1)、1-0-十六碳烷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12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2)、1-0-(9Z-十八碳烯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12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3)、1-0-(11Z-十八碳烯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4)、1-0-(11Z-十八碳烯酰)-2-0-(9Z-十八碳烯酰)-3-0-(9,12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5)、十八碳烷酸(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灵芝孢子油中分离得到.

    作者:卢锦熙;曾荣华;王腾华;谭敏;万明珠;周晓宏;陈路林;高幼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中医临床试验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小重要差值的研究

    [目的]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失眠人群中的小重要差值(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MID).[方法]采用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研究(注册号:ChiCTR-TRC-10001138),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个中心的152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排除不合格及脱落病例后共纳入137例,试验组70例给予中药、平衡针及睡眠卫生指导,对照组67例给予安慰剂、轻微针刺及睡眠卫生指导,分别在药物干预前、治疗第29天及第56天的随访阶段由患者填写PSQI,使用锚定法和分布法对PSQI的MID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第29天,PSQI得分差值的变化范围在1.93 ~ 2.90之间.在第56天的随访阶段,pSQI得分差值的变化范围在1.63~3.98之间.分布法中效应值估计的PSQI的MID变化范围在1.14~ 1.75之间,平均为1.54.标准测量误差得出的PSQI的MID变化范围在1.69~1.80之间,平均为1.75.[结论]使用锚定法和分布法评估PSQI的MID,对临床及量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路桃影;李艳;潘集阳;吴大嵘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陈志雄教授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经验举要

    介绍陈志雄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经验.认为恶性肿瘤病机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化疗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产生一系列毒副反应,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实现减毒、增效作用,可达到促进机体生理机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在对化疗产生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毒副反应的治疗中,强调辨证论治,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个体化等治疗原则,谨守病机,进行有层次、有顺序、有侧重、分步骤的治疗.

    作者:解国品;于天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透刺法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透刺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髋部骨折术后疼痛,对照组采用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镇痛.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0 min、2h、6h、24 h采用McGill疼痛问卷(SF-MPQ)进行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尺(VAS)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观察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后2组各时点的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在治疗后30 min、治疗后6h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结合耳穴压豆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程度,与盐酸曲马多比较,透剌结合耳穴压豆镇痛作用起效迅速,不良反应率少.

    作者:钟敏莹;吴思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咽胃相关”探讨慢性咽炎及其治疗

    通过回顾相关中医文献,从“咽胃相关”探讨慢性咽炎的病机证治.认为该病病程缠绵、易于复发,常与脾胃疾病相伴出现,病机特点为脾胃受损、津液无从化生或痰浊内蕴至津液输布失调;治疗当以健脾和胃为要,紧扣病机灵活配合养阴清肺或利咽散结之法,并注重调神养志.

    作者:陈昫;胡玲;张婷;龚琳;陈苇菁;劳绍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血流变化评估血栓模型小鼠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以温控、反应性充血所致血流变化为指标,探索血栓模型中小鼠血管内皮的功能.[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成温控和反应性充血2批,每批随机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苯地平组(剂量为10 mg/kg),复方丹参片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80、240、120 mg/kg),末次给药后注射角叉菜胶复制体内血栓模型;监测造模后15h温控及反应性充血所致血流的变化,观察72 h时黑尾发生率和相对黑尾长度.[结果]小鼠耳廓温控前后血流灌注量的百分比变化值和后脚掌压力阻断前后血流静息值/峰值(RF/PF值)与各组的相对黑尾长度相一致,能客观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结论]温控、反应性充血所致血流变化指标可用于评价血栓模型中小鼠血管内皮功能,是一种无创伤、简便、低成本的初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

    作者:符崖;陈元元;黄兆胜;熊天琴;李皖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撷英

    总结了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余绍源教授认为,慢性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而肾虚肝乘亦互为影响,病程中虚实夹杂,常兼夹湿滞风邪等病理因素;临证分为脾虚湿盛、脾肾虚泻、肝郁脾虚、肠风飧泄4个证型辨证论治.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牛蒡子苷与苷元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非凋亡性死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ARC)与牛蒡子苷元(ARG)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RC与ARG作用于PC3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姬氏染色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或坏死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ARC与ARG均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此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两药物作用48 h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24 h组(P<0.01);ARC与ARG处理组的细胞形态变化表现为细胞膜回缩,细胞质减少,胞膜紧贴胞核,胞液纤维网状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RC组与ARG组可显著增加Annexin V-FITC/PI双染阳性率(P<0.05或P<0.01),PI单染阳性率在浓度为20μmol/L和5μmol/L时也显著增加(P<0.01),但Annexin V-FITC单染阳性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ARC或ARG作用细胞48 h时,可显著降低Bcl-2表达水平(P<0.01),但对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ARC与ARG可诱导PC3细胞发生非凋亡性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Bcl-2表达下调相关.

    作者:李孝庆;杨瑞仪;刘抗伦;沈小玲;胡英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络病理论与恶性肿瘤

    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诸多疾病的防治可以从中得到了启发.在恶性肿瘤的研究领域,络病理论研究尚少.通过文献分析及结合临床实际,认为络病与恶性肿瘤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将络病理论运用于恶性肿瘤,有望为恶性肿瘤诊治提供思路.

    作者:戚淑娟;贾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形态及有效部位成分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形态及其有效部位成分,为铁皮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铁皮石斛徒手切片及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定.多糖成分采用超声提取后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结果]甘露糖含量在150~250 mg/g之间;广东省新丰、广东省丹霞山、浙江省温州、浙江省义乌的多糖含量达250 mg/g以上.[结论]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形态无显著差异,但其主要成分多糖的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戚辉;陈健;易燕群;陈丹;王剑;李华杰;叶淡玲;马冬生;尹林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刘友章教授运用岭南草药特色采菁

    刘友章教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善用岭南特色草药的经验,通过自身临床不断的提炼存菁,发掘出颇多岭南草药的特殊功效.刘教授常配伍使用独脚金治疗睑废,风粟壳治疗瘿病,黑老虎治疗痛风热痹,大飞扬草治疗瘙痒症,水翁花及鸡蛋花治疗外感发热,鸡骨香治疗胃痞证,并注重辨证及专药的结合,通过灵活的方药配伍,充分体现了岭南草药的独特疗效.

    作者:曾进浩;胡霞;潘华锋;刘友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和银饮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30 d为1个观察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积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同时检测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IL-6含量.[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77.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2组P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2组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含量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和雷公藤多甙片相近的疗效,可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积分.和银饮同雷公藤多甙片均可通过调节IL-6这一细胞因子途径发挥作用,和银饮降低血清IL-6含量能力强于雷公藤多甙片,提示和银饮更侧重或依赖这一途径发挥其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钟卫红;莫惠芳;储开宇;罗文峰;汤勇军;黄绮晖;崔瑞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解毒活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兔模型CD40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兔模型CD4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联合高脂饲料法复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兔模型,造模兔随机分为中药低、高剂量(剂量分别为40、80 g·kg-1· d-1)组,辛伐他汀(剂量为2.6 mg· kg-1.d-1)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0周.观察主动脉病理改变,检测血清sCD40L (soluble CD40L)、IL-1β及斑块CD40 mRNA、IL-1β mRNA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呈易损斑块特点,中药高剂量组呈稳定斑块特征,各干预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sCD40L、IL-1β表达水平,高剂量解毒活血方能显著降低斑块内CD40 mRNA、IL-1β mRNA表达.[结论]解毒活血方能下调CD40L、IL-1β表达,具有一定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

    作者:吴伟;吴辉;卿立金;李荣;李文晞;刘勇;刘煜德;黄衍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