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为化疗后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睡眠质量干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满意率、 有效治疗率、 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治疗采用针对性睡眠质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尽可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加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23.71±1.03)、 抑郁评分(22.00±0.87)、PSQI总分(3.82±0.86)、 护理满意度95.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晨捷;赵玲;林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DHS和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DHS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P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2.5%,略高于DHS组的87.5%;PFNA组的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其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联合睡眠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3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营养支持联合睡眠干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的肝功能指标、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总蛋白、 血红蛋白、 住院时间、 胃肠道恢复时间、 排气情况及生命质量指标.结果:2组患者经过干预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比较于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白蛋白(33.9±1.8)g/L、 前白蛋白(28.6±1.8)g/L、 总蛋白(64.3±3.1)g/L、 血红蛋白(107.3±7.1)g/L较对照组(31.2±1.6 g/L、26.9±5.2 g/L、60.6±1.4 g/L、103.6±7.4 g/L)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在住院时间(7.3±2.3)d、 胃肠道恢复时间(14.5±3.1)d及排气时间(45.8±5.6)h方面均少于对照组(11.6±3.3 d、21.4±4.3 d、75.5±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75.1±8.2)、 生理职能(65.5±9.7)、 精神健康(67.6±10.3)、 总体健康(67.4±8.5)、 活力(60.6±10.2)方面得分均大于对照组(70.2±7.3、53.6±7.8、61.3±8.3、66.4±9.1、5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联合睡眠干预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的肝功能指标、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总蛋白、 血红蛋白、 住院时间、 胃肠道恢复时间、 排气情况和生命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齐淑静;齐瑞霞;张午临;孙宇航;康艳辉;付泽娴;杨福申;霍忠超;于晓娟;张宝霞;任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对其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观察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治疗相关信息的了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与本院平均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更优(P<0.05),护理后PSQI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高.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及睡眠质量,并促进患者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的提高.
作者:蔡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黛力新联合地西泮在神经衰弱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房山区城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神经衰弱失眠患者12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黛力新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增加地西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 睡眠总时间、 睡眠潜伏期、 睡眠效率等数据.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PSG)参数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间、 睡眠潜伏期、 睡眠效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69%,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地西泮在神经衰弱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衰弱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春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以数字排列的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分别在护理过程中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焦虑、 抑郁情况、 睡眠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 抑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气喘缓解时间、 心律恢复时间和水肿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护理中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又能显著提高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燕春;许红簧;王梅华;王绿花;黄翠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的平均时间、 总医疗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道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等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作者:陈荣玉;易秋婷;许燕平;徐雪霞;李艺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析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法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许红簧;王绿花;王梅华;陈惠莹;钟小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PICU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在本次调查中,选取PICU住院患儿112例,按照来院住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的抑郁、 焦虑评分及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抑郁、 焦虑评分及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U住院患儿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并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有利于患儿快速恢复健康,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
作者:何菊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抑肝散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大庆油田乘风医院收治的女性围绝经期失眠患者56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行加味抑肝散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舒乐安定片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2.85%、 停药20 d疗效92.85%、症状积分(7.56±0.75)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 不良反应对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女性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采用加味抑肝散治疗,疗效较为确切.
作者:邢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自然流产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然流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分别观察2组产妇的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流产产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帮助产妇保持好心态,并且产妇的生命质量明显更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郝佳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对患者肾功能、 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以及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相比对照组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纤维蛋白原二聚体、 血小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29.45±3.59)分,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23.15±2.02)分,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肾功能以及改变患者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兆明;刘雯涓;陈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托吡酯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元放电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头痛发作、 持续时间和头痛评分.结果:通过比较2组治疗后头痛发作、 持续时间及头痛评分均少(短)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头痛发作、 持续时间及头痛评分,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脑蛋白变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α波频率降低、 δ波增多及θ波增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中中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托吡酯用于偏头痛患者中有助于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改善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相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浅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有关失眠症、 抑郁症、 偏头痛以及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各40例,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分析和评估其临床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大部分患者的病症及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接受药物治疗前比较得到有效改善,半个月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各项病症与接受药物治疗前进行比较均完全消失,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身体健康并出院.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在治疗失眠症、 抑郁症、 偏头痛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各项病症中均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应用价值较高,应当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岑义;梁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患者6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97%(32/33)、81.82%(2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观察,护理前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50±1.00)分、(7.25±1.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80±0.50)分、(5.2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13.56±2.51)分、(14.02±2.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50±2.43)分、(9.11±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各为93.94%(31/33)、78.79%(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加强,且能够获得患者的满意认可,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12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邓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行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血管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未合并睡眠障碍,观察组合并睡眠障碍,分析比较2组的睡眠质量、 认知行为、 运动功能、 精神状态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分别为:PSQI(9.53±2.75)分、ESS(7.36±2.43)分;认知行为(42.65±5.32)分、 运动功能(4.52±1.43)分、 精神状态(22.74±4.12)分;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分别为:心理功能(73.45±7.23)分、 认知功能(75.36±6.42)分、 躯体功能(74.35±8.73)分、 社会功能(75.26±7.59)分,均显著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脑血管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夜间失眠状态以及日渐嗜睡状态严重,且该类患者的认知行为、 运动功能、 精神状态以及生命质量均比脑血管未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差,临床应加强关注.
作者:周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骨创伤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骨外伤急诊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及护理后睡眠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评分及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评分、PSQI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刘凤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学龄前儿童1100例,采用CSHQ量表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并收集性别、 年龄、 家长睡眠时间、 呼吸道疾病史、 睡前活动情况、 电子产品接触时间、 睡前安抚物、 睡前情绪、 家长文化程度及家长情绪状态者等资料进行分析,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1100例学龄前儿童中,睡眠障碍者475例,发生率为43.18%,不同性别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 家长睡眠时间、 呼吸道疾病史、 睡前活动情况、 电子产品接触时间、 睡前安抚物、 睡前情绪、 家长文化程度及家长情绪状态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家长睡眠时间、 呼吸道疾病史、 睡眠活动情况、 电子产品接触时间、 睡前安抚物、 睡前情绪、 家长文化程度及家长情绪状态是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干预.
作者:魏蜀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