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睡眠障碍及其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效果分析

沙尔娜;张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睡眠障碍,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水平, 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睡眠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干预过程中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睡眠质量评分展开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经测定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各维度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应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可有效稳定血糖水平,增强睡眠质量.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郁气滞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特点及药物干预后参数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并总结肝郁气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特点,总结肝郁气滞型药物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中各个分期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观察2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测多导睡眠图特点,并对3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2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总分较观察1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REM时间、S1期及所占百分比、S3期及所占百分比方面,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为90%,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80%).结论:肝郁气滞型失眠在多导睡眠监测中具有睡眠潜伏期时间长,总睡眠时间少,睡眠效率低,觉醒次数增多,清醒时间延长,睡眠周期少的特点.PSG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参数可以作为肝郁气滞型失眠的量化指标,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帖敷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吴桐;金曦;张轶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焦虑症患者睡眠状况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焦虑症患者睡眠状况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福建龙岩第二医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自制调查问卷表,观察焦虑症患者睡眠状况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焦虑评分与睡眠评分中的入睡困难程度、醒后再入睡困难程度、初次醒来时间、睡眠做梦频率、药物辅助睡眠频率、失眠后心境状态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情况对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力:醒后再入睡困难程度>入睡困难程度>失眠后心境状态>药物辅助睡眠频率>初次醒来时间>睡眠做梦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评分与焦虑症状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两者互为因果,焦虑症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缓解焦虑情绪.

    作者:温月红;罗礼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医院儿科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医院儿科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儿科护士30名,分析其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护士职业任务与日间睡眠障碍、睡眠指数存在显著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士个体紧张反应与其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质量指数等存在显著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说明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对提高其睡眠质量十分重要.

    作者:叶成燕;童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与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佐匹克隆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以及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恶心、便秘、出汗等各种不良反应状况显著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佐匹克隆治疗时可提升临床疗效,治疗过程安全,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房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行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评分、血清相关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Epworth嗜睡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低,治疗后生命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同治疗前相较,治疗后血脑钠肽、内皮素1、金属基质蛋白酶9、C反应蛋白较低,治疗后血氧分压、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无创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能够保障其睡眠期间呼吸通畅性,进而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高燕;李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地西泮联合黛力新在神经衰弱失眠患者睡眠与情绪改善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黛力新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衰弱失眠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多导睡眠(PSG)参数、焦虑自评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38%、8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412.04±71.32)min、睡眠潜伏期(21.83±7.62)min和睡眠效率(93.15±11.74)%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40.12±1.66)分、HAMA(10.33±2.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黛力新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状态.

    作者:龚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儿中的效果及睡眠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儿中的效果及睡眠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结果:数据显示,2组患儿的睡眠质量水平在护理前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患儿来讲,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高,能够显著提升减少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长,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美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哮喘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患有哮喘的患者在本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后,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的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率和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护理前后睡眠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有哮喘的患者在本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使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缓解因睡眠治疗下降而引发的各项症状.

    作者:王小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参芪五味子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合并失眠多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参芪五味子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合并失眠多梦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河流镇卫生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失眠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参芪五味子胶囊联合阿普唑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8.46±5.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5.74±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为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五味子胶囊联合阿普唑仑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延长其睡眠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魏雪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对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常规护理的综合护理方式.运用RCSQ量表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良好率分别为66%和8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患者来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产生高于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因此对于这类病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醒脑固摄针刺法治疗睡眠障碍之夜尿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固摄针刺法治疗睡眠障碍之夜尿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石景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睡眠障碍之夜尿症患者58例随机地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以醒脑固摄针刺法,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肾俞,会阳,留针30 min/次,2次/d,休息1 d/周.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法,取穴:中极,关元,膀胱俞,三阴交,2次/d,留针30 min/次,休息1 d/周.2组均在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6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固摄针刺法治疗睡眠障碍之夜尿症疗效肯定,并且优于常规针刺法.

    作者:谭元奇;刘日富;徐振;李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观察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间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慢阻肺及失眠护理,观察组则进行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心理应激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应激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应激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慢阻肺失眠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更好,因此在慢阻肺失眠患者中具有相对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2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RCSQ量表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清醒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升整体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9)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n=49),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其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睡眠质量的效果.

    作者:陈静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右佐匹克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失眠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施治.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心力衰竭加重等较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右佐匹克隆施治,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大程度降低恶性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保护心脏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陆曼婷;俞琳;张逸军;居培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睡眠状况,并探讨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368例患者中每天睡眠不足6 h的患者共有162例、不足5 h的患者共有54例,不足4 h的患者共有40例;368例患者中入睡困难共有130例、易醒共有82例、早醒共有78例.从患者病情程度来看,病情越严重,睡眠障碍的所占比重也不断升高;368例患者中由于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出现睡眠障碍的例数分别为196例、248例、214例、70例、36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合并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其中病情越严重,睡眠质量越低,排序前3位的诱因分别为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疾病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林秋香;王雪雯;潘晨;黄祖雄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酮替芬治疗 Ⅱ 型呼吸衰竭伴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研究酮替芬对于Ⅱ型呼吸衰竭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卫生院收治的呼吸衰竭伴发睡眠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酮替芬治疗,观察比较2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Ⅱ型呼吸衰竭伴发睡眠障碍患者来说,运用酮替芬可以促进其睡眠质量得到大限度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杨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其睡眠障碍症状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便民门诊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76例,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增添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水平比较结果表明,护理前2组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的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值得在临床老年糖尿病疾病睡眠障碍并发症的护理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世凤;叶成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讨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为今后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与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与芪枣安神汤治疗,评价2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5%,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枣安神汤能够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对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海月尔江·吾吉;莫拉地江·莫合塔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以ICU患者中睡眠不佳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ICU患者睡眠质量低下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RSS评分工具对干扰ICU患者日常睡眠的因素做出研究分析.结果:通过对评分结果整理归纳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患者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身体病痛、担心病情恶化、对治疗成本忧虑、亲情缺失、病房外噪声干扰、药物不良反应,等等,其中前4种因素在整体中的占比明显偏高.结论:为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维护ICU患者的生命健康,应从强化日常护理、注重心理疏导、用药和饮食指导等层面入手对护理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

    作者:翟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