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郁气滞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特点及药物干预后参数变化的研究

吴桐;金曦;张轶丹

关键词:肝郁气滞, 失眠, 多导睡眠图
摘要:目的:观察并总结肝郁气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特点,总结肝郁气滞型药物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中各个分期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观察2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测多导睡眠图特点,并对3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2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总分较观察1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REM时间、S1期及所占百分比、S3期及所占百分比方面,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为90%,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80%).结论:肝郁气滞型失眠在多导睡眠监测中具有睡眠潜伏期时间长,总睡眠时间少,睡眠效率低,觉醒次数增多,清醒时间延长,睡眠周期少的特点.PSG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参数可以作为肝郁气滞型失眠的量化指标,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帖敷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儿科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医院儿科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儿科护士30名,分析其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护士职业任务与日间睡眠障碍、睡眠指数存在显著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士个体紧张反应与其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质量指数等存在显著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说明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对提高其睡眠质量十分重要.

    作者:叶成燕;童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以ICU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前瞻性护理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的57名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7名患者给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结果:无论是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 Self-rat-ing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还是护理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使ICU清醒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柯新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探讨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为今后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与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与芪枣安神汤治疗,评价2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5%,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枣安神汤能够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对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海月尔江·吾吉;莫拉地江·莫合塔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行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评分、血清相关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Epworth嗜睡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低,治疗后生命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同治疗前相较,治疗后血脑钠肽、内皮素1、金属基质蛋白酶9、C反应蛋白较低,治疗后血氧分压、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无创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能够保障其睡眠期间呼吸通畅性,进而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高燕;李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并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比较,对照组患者所有指标得分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感,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有效增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实际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蔡思琴;蔡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造成帕金森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对所选帕金森患者护理前后结果分析表明,对其实施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帕金森患者临床治疗中影响其睡觉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且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芸芸;成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喉结核34例病例报告及治疗前后患者睡眠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结核的临床特征、诊断及转归情况,监测患者的睡眠状况,减少喉结核的误诊误治.方法:2013—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收治的喉结核患者34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或是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明显效果的为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睡眠质量对患者病程和预后影响.结果:喉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声嘶、喉痛,多数伴有肺结核.喉镜检查总结为3种类型:水肿型,增生型和溃疡渗出型.经过治疗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掌握喉结核的临床特点,实现早期诊治并进行睡眠干预,可有效果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感染扩散.

    作者:张荣;林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以ICU患者中睡眠不佳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ICU患者睡眠质量低下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RSS评分工具对干扰ICU患者日常睡眠的因素做出研究分析.结果:通过对评分结果整理归纳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患者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身体病痛、担心病情恶化、对治疗成本忧虑、亲情缺失、病房外噪声干扰、药物不良反应,等等,其中前4种因素在整体中的占比明显偏高.结论:为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维护ICU患者的生命健康,应从强化日常护理、注重心理疏导、用药和饮食指导等层面入手对护理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

    作者:翟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压氧联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应用高压氧联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治疗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10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BZD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取BZD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改善情况与治疗前后的PSQI、MOCA评分.结果:观察组在BZD联合高压氧的治疗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对照组的则为74.1%;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MOCA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高压氧联合BZD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改善睡眠情况,提高PSQI与MOCA评分,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作者:赵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应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帕金森病情变化、睡眠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才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睡眠状况,并探讨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368例患者中每天睡眠不足6 h的患者共有162例、不足5 h的患者共有54例,不足4 h的患者共有40例;368例患者中入睡困难共有130例、易醒共有82例、早醒共有78例.从患者病情程度来看,病情越严重,睡眠障碍的所占比重也不断升高;368例患者中由于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出现睡眠障碍的例数分别为196例、248例、214例、70例、36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合并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其中病情越严重,睡眠质量越低,排序前3位的诱因分别为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疾病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林秋香;王雪雯;潘晨;黄祖雄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心脏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心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刘河镇大公卫生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90例和健康人群100例,分为观察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n=90)和对照组(健康人群,n=100).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BMI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化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及E/A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能会对患者心脏结构功能造成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室射血分数.

    作者:程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麻醉疗效以及短期睡眠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麻醉疗效以及短期睡眠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收治的准备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7).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1)手术开始30 min内2组患者MAP均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直至手术完成,2组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 h测评疼痛与心态指数观察组优势明显(P<0.05).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骨股组(P<0.05).3)2组患者麻醉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骨股组(P<0.05).4)比较2组患者短期睡眠状况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明显,控制患者术间血液流动,减轻置换术对患者术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李士翔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哮喘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患有哮喘的患者在本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后,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的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率和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护理前后睡眠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有哮喘的患者在本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使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缓解因睡眠治疗下降而引发的各项症状.

    作者:王小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酮替芬治疗 Ⅱ 型呼吸衰竭伴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研究酮替芬对于Ⅱ型呼吸衰竭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卫生院收治的呼吸衰竭伴发睡眠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酮替芬治疗,观察比较2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Ⅱ型呼吸衰竭伴发睡眠障碍患者来说,运用酮替芬可以促进其睡眠质量得到大限度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杨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硬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睡眠的影响及安全性探究

    目的:探讨硬外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对产妇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镇痛方式不同将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方式进行镇痛;观察组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2组产妇给予不同镇痛方式后的疼痛程度、睡眠状况和安全性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产后24 h和产后48 h时的疼痛程度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24 h时,观察组产妇的睡眠优良率为82.46%,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48 h时,观察组产妇的睡眠优良率为87.72%,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产妇中总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共计3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5%,高于对照组产妇的23例和20.1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硬外自控镇痛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剖宫产产妇的疼痛情况,提升产妇术后的睡眠质量,但是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杨艳;阳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65例恶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有12例(18.46%)存在焦虑情绪,有20例(30.77%)存在抑郁情绪,有36例(55.38%)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宫颈癌同步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抑郁对睡眠质量有明显影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

    作者:方红燕;李丽蓉;周安秀;梁务清;曾玉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治疗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和观察无创通气治疗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8例,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ATC评分、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ATC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仅能够减缓患者的哮喘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作者:陈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升整体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9)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n=49),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其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睡眠质量的效果.

    作者:陈静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150例抑郁症患者中睡眠障碍者为118例,发生率为78.67%,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地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均是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应重视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干预.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